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深秋的清晨,街角的早点摊边,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正端着热气腾腾的豆浆,耳垂垂得低低的,仿佛一枚挂在脸庞上的福袋,随风轻轻晃动。
他的步伐稳健,语调清晰,眼角虽有皱纹,却不掩神采。旁人看了不禁感叹:“这老爷子,怕是能活到一百岁!”

这并非空口夸赞,细细观察,人们早已发现,在一些长寿老人身上,耳朵似乎藏着岁月的密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耳朵常被视作“肾之窍”,是判断身体强弱、精气是否充盈的重要窗口。
民间有句老话——“耳厚人富贵,耳大命长久”,虽说是俗语,但现代医学研究已逐步揭示,这些说法并非全无科学依据。
日本东京大学的一项老年健康调查发现,耳朵的某些特征的确与人的寿命密切相关。
不少人以为耳朵只是用来听东西的“接收器”,其实它既是感知世界的门户,也是一面身体健康的“镜子”。人的耳朵,从形状、颜色到质地、血流,都在悄悄地透露出体内的秘密。

长寿者的耳朵,往往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征:
其一,耳垂肥厚、柔软有弹性。中医讲究“肾主骨生髓,开窍于耳”,肾气充盈的人,耳垂自然丰满。
而现代解剖学指出,耳垂处皮下组织丰富,毛细血管密布,若血液循环良好,营养供应充分,耳垂就会显得饱满、柔软。反之,如果耳垂干瘪、发硬,甚至出现皱裂,则可能意味着血液循环不畅,或者身体某些机能开始走下坡路。
2016年,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医学中心曾对300位百岁老人进行跟踪研究,结果显示,那些耳垂肥厚且富有弹性的老人,其心脑血管系统普遍更健康,且患慢性病的概率较低。

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耳垂与长寿的关系。
不过也有例外,比如有些人天生耳垂较小,并不代表他们不能长寿。但如果耳垂在中年以后明显变薄、发硬,甚至出现皱痕,就需要引起注意了。
美国心脏协会曾提醒,如果耳垂出现明显的对角皱纹,俗称“冠心病耳褶”(Frank's sign),可能与冠心病的早期风险有关。
这一发现最早由美国医生Frank在1973年提出,至今已有多项研究支持其相关性。
其二,耳轮轮廓清晰,颜色红润而不暗淡。一个健康的耳朵,应当轮廓分明,色泽鲜明,尤其是在清晨起床后,若耳朵微红发亮,说明气血运行畅通。

倘若耳轮发暗、泛青或者苍白无光,可能是肝脏或循环系统出现了问题。
在四川成都中医药大学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耳轮发青者中,有超过48%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疾病。而耳轮红润者,则多为体质偏阳、血流通畅的个体。
此外,耳轮的状态也与人的精神状态密切相关。长期处于压力大、焦虑状态下的人,耳轮往往色泽暗淡,甚至出现局部色素沉着。
这是因为交感神经长期兴奋,导致耳部微循环障碍,影响了血液供应。

其三,耳内干净、无多余分泌物。耳朵内部的清洁度,也反映着身体的新陈代谢和免疫系统状态。
正常的耳道应该保持一定湿润度,有少量耳垢作为保护层,但如果耳垢过多,颜色发黑、气味刺鼻,甚至混杂血丝,则可能提示内分泌紊乱、炎症感染,甚至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并发症。
2021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一项耳科门诊数据分析发现,糖尿病患者中有超过30%的个体存在耳道油腻、耳垢异常的现象,且这些患者多伴有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

因此,耳道的“卫生状况”不容忽视。
其四,耳朵对气温变化的敏感度高而稳定。不少老年人在冬季常觉耳朵冰凉刺骨,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外周血管弹性下降,血流速度减慢,耳朵对温度变化更加敏感。
但长寿老人往往耳部血管功能保持良好,不容易出现耳朵发凉、发麻的现象。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研究团队曾对1000多位不同年龄段人群进行耳部温度变化测试,结果显示,耳朵温度变化曲线平稳的个体,其体温调节系统更为健全,患寒热相关疾病的风险更低。
那么,普通人如何通过保养耳朵来延长健康寿命?这里有一些依据医学研究总结出来的建议,适用于不同年龄层和地域人群。

北方地区由于气候干燥、冬季寒冷,特别容易导致耳部血液循环不畅。建议使用温热毛巾每日敷耳5分钟,促进血液流通,同时可通过手掌搓热后按揉耳垂、耳轮,每次约2-3分钟,有助于激活耳部经络,改善肾气不足。
南方多湿,容易滋生耳道湿疹、真菌感染。建议尽量避免频繁掏耳朵,保持耳部干燥,洗头或淋浴后及时擦干耳朵,必要时可使用医用酒精棉轻轻擦拭耳廓外侧。
年纪较大的中老年人,可以每日进行“拉耳功”锻炼:双手拇指与食指轻轻捏住耳垂,向下、向外、向上轻拉,每个方向10次。这一方法源自中国传统导引术,有助于刺激耳部穴位,调和五脏六腑。

对于年轻人和上班族,则要注意避免长时间戴耳机、玩手机造成的耳压过高。世界卫生组织在2023年发布的听力健康报告中指出,全球超过10亿年轻人因不良听力习惯面临听力下降风险。
建议每次使用耳机不超过1小时,音量控制在最大音量的60%以内,避免“耳朵超负荷”。
还有一个冷门而被证实有效的保养方法来自韩国首尔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团队——每日用指腹轻敲耳廓外缘20次,可以刺激耳神经末梢,增强大脑反应力,预防老年痴呆。
这一方法被称作“耳膜唤醒术”,已在老年康复机构中推广使用。

当然,耳朵虽小,却牵一发而动全身。它不仅是听觉器官,更是判断健康的“探照灯”。耳朵的状态,往往比镜子更真实地反映出身体的变化。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耳朵,或许正是生命长度的时钟。
老百姓常说:“耳好百病少,耳顺人长寿。”这句话不是空穴来风。耳朵的形态、颜色、温度、弹性、敏感度,每一个细节都在悄无声息地记录着身体的运行轨迹。
若能细心观察、悉心保养,说不定就能早一步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为长寿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以,当你照镜子的时候,不妨多看一眼自己的耳朵。它或许不像眼睛那样会说话,不会像嘴巴那样能表达,但它的“沉默”,正是最真实的告白。
参考文献:
[1]王亚军,朱建华,许静.耳部生理变化与老年性疾病的关系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22,25(09):47-50.
[2]赵清华,李慧娟,高岩.耳垂皱纹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1,40(03):213-216.
[3]WHO.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听力健康报告[报告].2023.
(免责声明)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西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