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在竞选的这一年里,曾一再地向人们承诺“我们将说圣诞快乐”。这句话表面上只是对节日问候的复兴,但深层次却代表着一种文化自信的回归。它不仅是对传统的捍卫,更是对文明内核的坚定守护。在经历了多年的文化冲突与社会撕裂后,这句承诺让2024年的圣诞节具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
三年前的冬天,我们在小镇的Walgreen's接种疫苗。一位黑人小伙迎面走来,笑着低声对我们说Merry Christmas!一连说了两遍。他的问候简单却温暖,让人不由自主地微笑回应,仿佛彼此之间建立了一种无需言说的联结。这种短暂的互动,折射出人与人之间最朴素的善意,也让圣诞的精神内涵在那一刻鲜活了起来。然而,这样的场景在近几年却显得愈发稀少和珍贵。
大约半年前,哈里斯站在镜头前,食指指天,慷慨激昂地表达了一种文化自责:“有一些孩子不过圣诞节的,我们怎么敢说圣诞快乐?我们怎么敢?!”回想起令许多人诧异的这一幕,我就确信今日的我们正在见证历史上的一种转变。如果西方文明在未来能够继续闪烁发光,2025年或许会成为这种新生的伟大开端。
随着政治正确的风潮在西方社会蔓延已久,左派对圣诞节的态度发生了显著变化。他们以多元文化和包容性的名义,试图将“Merry Christmas”从公众空间中抹去,改以中立的“Happy Holidays”取而代之。这种做法表面上是为了尊重那些不庆祝圣诞节的少数群体,但实际上却反映了一种深刻的不安与文化自我否定。这种态度源于一种流行的历史叙事:认为基督教作为西方文明的核心,曾伴随殖民扩张带来剥削与压迫。因此,今天的西方人似乎必须以抛弃自身文化为代价,来表达对历史的赎罪。
然而,这种“文化自责”忽视了一个重要事实:圣诞节不仅仅是宗教节日,更是西方文明数百年发展的精神符号。从罗马帝国晚期基督教确立为国教,到中世纪教会推动教育与艺术繁荣,再到启蒙时代将信仰与理性结合,基督教始终是西方文明的重要驱动力。它注入了严肃自律、强有力的道德指引以及对终极意义的追求,让人类在繁荣与堕落之间找到一种平衡。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每当一个文明开始自我怀疑和否定,其衰落便不再遥远。罗马帝国的晚期,道德败坏与文化断裂成为其灭亡的重要原因。同样,现代西方左派对圣诞节的抵制,反映了一种深层次的文化疲惫和自我怀疑。这种否定不仅未能带来和谐,反而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分裂。
基督教文明之所以具有非凡的力量,是因为它不仅超越了古希腊文化对人性的哲学探索,还为人类社会提供了持久的道德根基。没有来自基督教的严肃自律,没有来自终极审判的敬畏感,没有来自最高权威的宽容与爱,人类的文明无法持续美好。文明的美丽与辉煌固然令人陶醉,但随之而来的惰性、虚荣与堕落也令人震惊。历史无数次证明,人类在安逸中忘却危机,而信仰是让文明抵御内耗与腐败的力量源泉。
经过沉郁许久的岁月,我们开始对未来重新燃起希望:世界会有所向好吗?战争是否会停止?分歧能否被容忍?异见是否会被宽待?
2024年的圣诞节显得尤为特殊。这一年见证了美国社会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经历了多年政治与文化冲突后,圣诞节重新成为团结与希望的象征。特朗普的回归不仅是一场政治胜利,更标志着文化自信的复兴。就在半年前,人们还在争论是否可以公开说“圣诞快乐”。然而今天,无论是在商场、学校,还是街道,人们都自然而然地互道“Merry Christmas”。这不仅是一句问候,更是一种对历史的回应和对未来的承诺。
圣诞节让人们重新思考基督教文明的核心价值:宽容、仁爱、自律与信仰。这些价值让西方文明在数百年的风雨中历久弥新,也为当今分裂的世界提供了弥合裂痕的可能性。在这个安宁的平安夜,尽管许多问题无法立刻解答,但此刻的平和与温馨却为答案指明了方向。
从历史来看,圣诞节始终是希望与复兴的象征。公元4世纪,圣诞节将一个因战火与分裂而四分五裂的罗马世界重新联结;19世纪的工业革命中,它成为平衡物质繁荣与精神需求的纽带;而今天,它依然肩负着在对立中寻找共识的使命。
星月朗照,音乐悠扬,平安的祝福跨越时空,温暖每一个角落。正如三年前那个冬夜,陌生人间的微笑与问候让最简单的善意绽放光芒。愿这份温馨成为更加光明时代的起点。
“愿荣耀归于至高之处的上帝!在地上平安归于他所喜悦的人。”——《路加福音》2:14
圣诞快乐不仅仅是一句问候,更是信仰与文明的交响曲,在这个特殊的年份为世界点燃新的希望,照亮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