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女性在家庭、婚姻、社会上的地位,比古代女性提升了几百、几千甚至几万倍,生活、工作都具备更多的自由选择权。
而现代女性地位、身份的转变,更反映出古代女性的卑微与低贱,以及在婚姻、家庭中的约束。
所以秦始皇时期,为巩固政权给全国女性制定的一项婚姻特权,属于历史罕见。
可为什么这项特权如今无人敢用?
中国古代社会,一直被牢牢贴上“传统、封建”等标签。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古代女性在社会、家庭、婚姻上的地位,总要被男性狠狠压一头。
古代女子,无论出身什么家庭都被要求“贤良淑德”“三从四德”,不能有半点逾矩或出格的行为。
古代女子,一旦结了婚、成了家,就一定要“已夫为纲”“传宗接代”,沦为一个任由丈夫支配的生产工具。
而反观女子的丈夫,不仅在家享受“大爷”般的待遇,还随时对妻子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甚至娶了一个正妻后,还可以接二连三的纳妾、养外室,完全不顾妻子的感受。
偏偏面对丈夫在外拈花惹草,妻子一点办法都没有,再憋屈也要表现出宽容大度的样子。
除了夫妻之间的隐忍退让,古代女子还要严格接受夫家的规训与约束。
而且孝敬公婆、长辈只是其次,还要她们处处行礼、问候。
若是未出阁的女子,不仅要求她们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非必要还不得踏出家门半步。
哪怕有机会出门,也不允许在大街上随意溜达,更不能随意被人搭讪、跟男人说话。
古代女子被各种条条框框限制得亖亖的,给她们造成了极大的生存压力与性格压制。
所以平时古装剧里的女子,大多性格温顺、内敛、文静,内心也极度脆弱、卑微。
在封建、传统教条的限制下,古代女子只能依附男子才能求得安稳生活,也必须强制性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
在如此严格要求下,男子还能不分青红皂白抛妻弃子,并不需要负任何法律责任。
基于封建社会给古代女子地位、身份带来的深远影响,大多人认为古代女子只能是男子的附属品。
实际上,有一个朝代曾一度改变过这个现实,它就是两千多年前一统天下的“秦朝”。
而秦朝最有权威、也最有实力的皇帝,就是大名鼎鼎的秦始皇嬴政。
改变女子卑微、低下社会地位的人,也正是嬴政。
嬴政作为一国之君,命运却极度坎坷,小小年纪被送往赵国当质子,一去就是整整9年。
后来终于有机会回到秦国,在生母赵姬和丞相吕不韦的帮助下登基称帝,并凭借硬核的实力一举打败了赵、楚、魏等六国,成为历史第一个一统天下的帝王。
可是高高在上的帝王,身边却没有一个真正爱他、懂他的人,哪怕是他的亲生母亲都未曾对他关心半分。
嬴政的生母赵姬自生下他之后,从未尽到一点母亲的责任,被送去当质子9年也未曾打听过他的死活。
辅佐嬴政称帝后,赵姬更是过上了“淫乱不堪”的生活,跟一个名叫嫪毐的宦官私通,丝毫不顾及自己的太后身份。
嫪毐攀上赵姬这棵大树后,一路从宦官升到了长信侯,并试图拉帮结派,巩固自己在朝堂的势力。
嬴政眼看着嫪毐在赵姬的庇护下,愈发无法无天、目无皇帝,便下定决心将他彻底铲除。
经过一番精密部署,嬴政趁嫪毐不备将人拿下,并施以车裂之刑,以解心头之恨。
嫪毐的祖宗十八代也难逃死劫,被嬴政直接斩草除根、以绝后患。
嫪毐的死惊动了整个朝堂,也成为了最经典的一段历史。
对嬴政来说,嫪毐就像一个“赘婿”,在赵姬身上疯狂吸血就是“赘婿”最典型的特征。
嬴政痛恨嫪毐,也直接影响了嬴政对“赘婿”的看法,这便是日后嬴政给女子设立“婚姻特权”的主要原因之一。
经历了嫪毐一事,嬴政心中早已有了设立“婚姻特权”的想法。
所以有一天他巡视浙江,在会稽山上立下一块石碑,石碑上赫然刻着八个大字——夫为寄豭,杀之无罪。
这8个字已经体现了嬴政改变“男权至上”的社会现实,也是嬴政对嫪毐的愤怒、不满的情绪发泄。
嬴政所说的“夫”就是“丈夫”,“寄豭”则是寄放在别人家的“公猪”的意思。
这里暗讽成天在外厮混、对妻子不忠的“臭男人”,更有影射嫪毐之意。
嬴政仅用8个字,就改变了男权当道的现实。
他不仅不会纵容男子与其他女子私通,还鼓励女子发现丈夫不忠,即可杀了丈夫泄愤,官府也无权治罪。
就像当初发现嫪毐与赵姬的奸情后,他直接把嫪毐送进地狱一样。
如果妻子不忍心下手,官府即可对通奸之人施以如黥面等肉刑。
日后再有人敢对妻子不忠、乱搞男女关系,都得提起想一想自己承不承担得了后果。
嬴政当政期间,还设立了“贵族与平民”不得通婚的政策。
这可能也是受到嫪毐与赵姬的影响,才让嬴政如此坚决禁止“良贱通婚”。
这一政策,也为嬴政日后靠六国联姻稳固帝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嬴政为全国女性设立的婚姻特权,虽有扭转男权至上的作用,也巩固了他的政权,但也加剧了社会、家庭矛盾,并引起男性的强烈不满。
不管哪个时代,哪项政权,都逃不开婚姻、生育这一重要话题。
素有“千古一帝”之称的秦始皇,刻下“夫为寄豭,杀之无罪”,体现了秦始皇前卫、大胆的政治思想与行事作风,也暴露了他对自由的剥削及对性别的区别对待。
所以,如今无人敢用这项特权,也是因为它太过大胆、前卫,并不完全适用于现代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