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为我政治,万难永泰。
众所周知,民国时期的我国并不太平,军阀割据,纷争不断。
在各个派系“各显神通”的时候,很多人也躲在幕后,充当“军师”的作用,用算计和阴谋影响着当时的政治走向。
杨永泰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虽然没有走到幕前,名字也不是被人所熟知,但是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被称为“毒诸葛”。
所做的谋划十分狠毒,就拿他三次给蒋介石献的计来说,可以说是一次比一次腹黑。
那么,杨永泰有着怎样的政治生涯呢?他都做出过哪些邪恶的计划,又是怎么影响当时的局势的呢?
杨永泰1880年出生,是广东茂名人。他出身在一个家境殷实的家中,从小就接受了较为正统的教育,再加上本人勤奋好学,小小年纪就高中了秀才。
可以说,倘若时代和局势没有发生变化,那么杨永泰的一生必定会十分顺遂,仕途也足以一帆风顺。
然而,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当大清宛如大厦之将倾,科举制度自然也将不复存在时,一个小小的秀才又有什么用呢?
杨永泰早早看清了局势,于是毅然决然的放弃了继续科举这一无用功,迅速转变了人生方向,进入广州高等学堂学习。
后来又前往北京政法专门学校,积极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文化和政治理念。
这些学习过程对杨永泰的人生来说至关重要,这让他不再是当时时代下的传统的文人,而是接受了新的思想,转型成为了新式的政治人物。
随后,辛亥革命爆发,杨永泰迅速抓住了机会,参与了广州独立运动,正式开启了他此生的政治生涯。
在这之后,杨永泰一直活跃在政坛当中,在广东、北京等地都任职过。
当时的局势十分复杂,杨永泰想要站稳脚跟,付出了很多,也变化了很多。在这一过程中,他的思想有所转变,逐渐形成了功利至上的政治理念。
这些都是让他之后成为“毒诸葛”的原因,也为他后来的一系列“毒计”埋下了伏笔。
在多年的政治生涯当中,杨永泰有过风光无限的时候,当然也有过落魄不堪的时候。
之所以能够得到站在蒋介石身边的机会,是因为他意识到,要是想让蒋介石对自己青睐有加,就必须看清对方此时想要的是什么,做他手中的一把利刃。
在黄郛的极力推荐下,杨永泰终于有了被蒋介石了解的机会,然而最开始蒋介石并没有看上杨永泰,杨永泰只得汲汲钻营,另想办法。
通过联络蒋介石身边亲信,他得到了献计的机会。
第一次献计发生在蒋介石陷入困境的时候。彼时战乱不断,各路军阀在中原开展大战,冯玉祥等势力组成了反蒋联盟,将蒋介石逼近了困境。
此时,杨永泰便献上了第一条“毒计”,那就是“削藩策”。
他提出,要是单靠军事手段,很难打败庞大的反蒋联盟,所以,现在最好的办法是采用“政治为主,军事为辅”的手段。
也就是用高官厚禄去收买反蒋联盟中那些重要人物,让他们临阵倒戈,从内部对反蒋联盟进行瓦解。
与此同时,也要重视那些本来立场就不是很坚定的军阀,对他们软硬兼施,一方面用金钱进行诱惑。
另一方面也要用军事力量进行威慑,让他们不敢轻易的加入反蒋联盟中。
蒋介石采纳了这一策略,随后惊讶的发现,效果竟然出奇的好。
不得不说,杨永泰已经拿捏住了那些军阀的心理,在钱和权的双重诱惑之下,大量的军阀倒戈到了蒋介石阵营,反蒋联盟从内部出现了裂痕。
最后,蒋介石少费许多力,就解决了反蒋联盟,取得了中原大战的胜利。
此战过后,杨永泰在蒋介石心中的地位大增,对他此后的献计也更加相信。
大战结束后,蒋介石发动了对红军的围剿。在第五次围剿中,杨永泰又一次献上了“毒计”。
第二次献计,他提出了“三份军事,七分政治”的策略,也就是在军事上采用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战术,对红军进行包围,压缩活动空间。
随后,又在政治上加强对苏区周边的控制,清查户口,防止百姓们为红军提供帮助。
与此同时还采用煽动舆论的方式,污蔑红军,让民众们在思想上进行转变,减少对红军的信任。
在杨永泰的“毒计”以及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之下,红军反围剿失败,开启了漫漫长征路。
第三次献计,是在红军长征进入到四川地区的时候。杨永泰提出“以川制川”的计谋,让蒋介石在此时以追剿红军为名,将自己的军队引入四川。
同时借助四川军阀并不齐心协力这一点,对他们进行瓦解,支持一派打压另一派,达到削弱四川军阀的目的。
蒋介石最终采纳了这一建议,在一番运作之后,四川军阀果然产生了更为激烈的争斗,蒋介石也得以坐收渔翁之利。
不得不说,杨永泰的这三条毒计,每一次都充满了权谋和算计。
在战争面前,他想的从来不是如何减少伤亡,堂堂正正的对抗,而是怎么利用人心扭转局势,以最小的力量得到最大的收获。
虽然他的计策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到了蒋介石,但是却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就拿最后一次献计举例,倘若不是因为他的计谋,那四川人民或许就不会长期面临军阀割据的战乱局面,也就不会经历如此惨重的生灵涂炭了。
只能说,杨永泰“毒诸葛”的称号确实名不虚传,可惜他的存在并不像他的名字一样“永泰”,而是恰恰相反,只要他还活跃在政坛,那么就“永难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