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莲英在慈禧去世后,面临着人生的重大转折。他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曾经的荣耀与权势也随之消散。
慈禧的离去,让李莲英失去了最大的靠山。在这风云变幻的宫廷之中,他深知自己的处境岌岌可危。曾经,他凭借着慈禧的宠爱,在宫中呼风唤雨,无人敢惹。然而,如今一切都已改变。
李莲英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他明白,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的统治者未必会像慈禧那样对他恩宠有加。他也清楚,自己在宫中多年,树敌不少,如今失去了庇护,那些敌人很可能会趁机报复。
为了自保,李莲英决定采取一系列措施。他首先为慈禧守孝百日,以显示自己的忠诚。在守孝期间,他仔细观察宫廷局势,寻找自己的出路。
守孝期满后,李莲英向隆裕太后申请退休。他深知隆裕太后对他并不信任,为了取得太后的欢心,他将慈禧赏赐给他的宝贝悉数上交,并表示自己已无贪恋权势之心,只想安度晚年。
隆裕太后见李莲英如此识趣,便准许他 “原品休致”,即退休后仍享有原来的待遇。李莲英感激涕零,他知道,这是他目前能得到的最好结果。
然而,李莲英的心中依然充满了忧虑。他虽然离开了宫廷,但他的财富却引来了众多人的觊觎。他明白,自己的处境依然十分危险。
为了确保自己的安全,李莲英决定隐居起来。他在京城的一处偏僻之地购置了房产,过上了低调的生活。他不再与外界接触,每日只是养花弄草,拜佛诵经,希望能以此度过余生。
但李莲英的命运似乎早已注定。他在慈禧去世后的三年里,虽然尽力低调,但依然无法摆脱命运的捉弄。他的身体每况愈下,心中的恐惧也日益加深。最终,在 1911 年的春天,李莲英离开了人世。
李莲英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从一个贫苦的农家子弟,成为了慈禧太后身边的大红人,享受了无尽的荣耀与权势。然而,随着慈禧的去世,他的命运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的故事,让人不禁感叹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难测。
二、守孝百日,谨慎抉择(一)主仆情深的守孝之举
李莲英为慈禧守孝百日,这一举动在当时的宫廷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许多人认为,这是李莲英对慈禧的忠诚表现,也是他对过去主仆情谊的一种缅怀。然而,也有人认为,李莲英的守孝之举并非单纯出于情感,而是一种避难行为。
在慈禧去世后,李莲英深知自己失去了最大的靠山,面临着诸多危险。他在宫中多年,树敌不少,如今慈禧已去,那些敌人很可能会趁机报复。因此,守孝百日成为了他的一种避难方式。在守孝期间,他可以暂时远离宫廷的纷争,观察局势,寻找自己的出路。
此外,李莲英的守孝之举也可能是为了向新的统治者隆裕太后示好。通过守孝,他向隆裕太后展示了自己的忠诚和谦逊,希望能够得到太后的认可和庇护。
(二)请求退居,南花园养老
守孝结束后,李莲英请求退居南花园养老。南花园位于故宫西华门外南长街,园内种植花卉树木,并广种蔬菜,还建有暖室,培植名贵花卉。这里环境清幽,是一个养老的好去处。
李莲英选择南花园养老,有着多方面的考虑。首先,南花园距离宫廷不远,他可以随时了解宫廷的动态,以便在必要时采取应对措施。其次,南花园环境优美,适合养老。在这里,他可以过上悠闲的生活,远离宫廷的纷争和压力。
李莲英的请求得到了隆裕太后的批准。隆裕太后深知李莲英在宫中的影响力,也担心他会对自己的统治造成威胁。因此,批准他退居南花园养老,既可以消除他的威胁,又可以显示自己的宽容和大度。
李莲英退居南花园后,过上了深居简出的生活。他不再参与宫廷的事务,也不再与外界接触。每日只是养花弄草,拜佛诵经,享受着晚年的宁静。然而,他的心中依然充满了忧虑。他知道,自己的财富引来了众多人的觊觎,他的安全仍然面临着威胁。
三、出宫后的生活(一)财富分配,以求安稳
李莲英深知自己出宫后,巨额财富会引来诸多麻烦。为求安稳,他在出宫前将慈禧赏赐的宝贝献给隆裕太后,以此表明自己毫无贪恋权势之心,只愿平安度过余生。同时,他还将金条分给亲戚和下属,希望能以此破财消灾,减少他人对自己的敌意。据记载,他的四个继子各得白银 40 万两,另有一大口袋珠宝;其他各位侄儿分得白银 20 万两,他的两个继女分得 17 万两。如此庞大的财富分配,足见李莲英为求安稳的决心。
(二)低调隐居,却难安宁
李莲英选择低调隐居在北京棉花胡同 83 号。他摘下门上的李府牌匾,摒弃平日奢华爱好,仅养鱼养花,极少出门,吃食也简化,后期甚至吃斋念佛。然而,即便如此低调,他仍被人惦记着财富。那些曾经在他得势时阿谀奉承的人,如今为了钱财不断骚扰他。他的处境尴尬,一方面想安度晚年,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应对各种觊觎财富之人。而且,突然的无事可做让他的身体迅速垮掉。曾经在宫廷中忙碌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精神上的空虚加上身体的疲惫,让李莲英的日子越发艰难。
(三)病痛缠身,染上恶习
李莲英出宫后,身体状况日益恶化,患上了一身病。或许是因为精神的空虚和对未来的恐惧,他染上了抽大烟的恶习。相传大太监李莲英是得 “烟后痢” 而死的,即抽大烟后得了痢疾,俗名 “烟漏”,这是一绝症。据说李莲英吸食鸦片由来已久,尤其是告老出宫后,精神空虚,无所事事,吸鸦片量骤增,以致面色灰暗,皱纹增多,眼窝深陷,骨瘦如柴,竟发展到无鸦片难以度日的境地。宣统三年 (1911 年) 正月二十九日,一个阴冷的夜晚,李突然腹如刀绞,大便带血,从此难以进食。在一个风雪交加之夜,这个有 52 年宫廷生涯的李大总管,悄悄离开人间,终年 64 岁,是时二月初四日。李莲英的一生,就这样在病痛和恶习中走向了终点。
四、死因成谜,结局唏嘘(一)革命党人杀害说
有人认为李莲英是被革命党人杀害。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辛亥革命爆发前夕,社会动荡不安,革命浪潮汹涌。李莲英作为慈禧太后身边的红人,被视为封建统治的象征。然而,仔细分析,这种说法存在诸多疑点。李莲英虽在宫中多年,但按照清朝祖制,宦官不得干预朝政。他一直谨小慎微,尽量避免卷入政治斗争。而且在慈禧去世后,他已隐退,对革命党人构不成实质性威胁。所以,革命党人杀害李莲英的可能性较小。
(二)被仇家杀害说
还有人猜测李莲英是被仇家杀害。李莲英在宫中多年,树敌不少。但他为人处世圆滑,八面玲珑,在宫中人缘较好。且在出宫前,他将财富进行了分配,以此减少他人对自己的敌意。此外,他隐退后深居简出,极少与人接触,仇家要找到机会下手并非易事。而且,若真是仇家所为,为何要将他的尸体弄得身首异处呢?这种说法也缺乏足够的证据。
(三)死于小德张之手说
也有传言称李莲英死于小德张之手。小德张是隆裕太后身边的太监,在李莲英隐退后得势。然而,两人年龄悬殊近 30 岁,且小德张在隆裕太后身边当差,与李莲英并无交集。李莲英在出宫时,将自己的积蓄分给了宫中大小太监,还将慈禧的一部分赏赐物品归还清廷,不太可能与小德张结下深仇大恨。因此,小德张杀害李莲英的说法也难以成立。
(四)外出讨债被悍匪杀害说
有一种说法是李莲英是在前去讨债的路上,被悍匪杀害的。但以李莲英当时的地位和财富,根本无需亲自出面讨债。况且,府中自有人去执行这样的事务。这种说法显得十分离谱。
(五)被袁世凯杀害说
还有人认为是袁世凯授意手下江朝宗约李莲英吃饭,在其回家的路上杀了他。理由是袁世凯想当皇帝,怕李莲英阻挡。然而,李莲英在退休后已无任何权力,对袁世凯称帝构不成威胁。袁世凯没有必要忌惮一个已经退休的太监。所以,这种说法也不可信。
李莲英的墓室中只有一颗头颅的现象,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却也以悲剧收场。他在慈禧太后的庇护下享受了无尽的荣耀与权势,然而在慈禧去世后,他的命运急转直下。他的死因成谜,让后人对他的一生充满了好奇和感慨。他的结局令人唏嘘,也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