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动化与智能化浪潮的推进,传统液压制动系统(EHB)因为冗余设计复杂、响应速度慢(约120ms)逐渐难以满足高阶自动驾驶的需求,电子机械制动技术(EMB)凭借电信号控制、结构简化(无液压管路)及超高响应速度(90ms)成为智能汽车底盘技术迭代的核心方向。
3月29日,坐标系智能宣布其电子机械制动技术(EMB)即将开启量产阶段,标志着这家专注于纯机电线控系统的初创企业正引领着制动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坐标系的 EMB 覆盖了25kN、35kN、45kN、65kN夹紧力的系列产品,能够满足车厂的多样化需求,避免了传统液压时代使用多种卡钳的复杂情况,实现平台化设计与成本优化——全系任意车型配置成本仅为3488元。
通过「三路冗余控制」和「双腔冗余架构」解决安全性问题,坐标系的 EMB 产品性能也将超越传统液压系统。
线控制动技术长期由博世、大陆等国际巨头主导,坐标系通过「Tier 0.5」模式与车企深度绑定(如东风柳汽、吉利远程等),从产品定义阶段介入开发,缩短研发周期并降低成本。不仅挑战了外资供应链地位,打破国际技术垄断,还带动本土供应商(如林泉电机、汉拿等)形成完整产业链。
EMB的冗余设计与快速响应特性天然适配L4/L5级自动驾驶需求,坐标系借助集成三项融合域控制器(I3-Safer纯机电线控底盘架构),推动线控底盘向跨域融合演进,为主机厂提供「即插即用」的解决方案,加速智驾技术落地。
传统EHB系统需要搭配 IPB+RBU冗余模块,成本高昂;坐标系利用平台化设计、力传感器替代方案(电流+位置信号闭环控制),将 EMB 成本压缩至3488元,接近EHB组合价格,为 EMB 大规模普及铺平道路。
在坐标系创始人兼CEO颜士富看来,「智驾平权已成为行业共识,智驾平权最需要解决的就是安全问题,而安全的核心逻辑就是线控底盘和线控制动。线控底盘作为智能化与电气化双重需求下的必然产物,是智能汽车的核心技术。」
颜士富一直强调「坐标系是系统方案提供方」。他认为坐标系做好Tier 0.5,支持车企掌握域控技术,是联合颠覆传统液压体系的关键战略。如果车企在域控层实现自主开发,坐标系就可以在执行器端提供更精准的技术支撑。这其实是一种智能汽车时代,主机厂和零部件供应商,新型的共生关关系。
坐标系目前在技术开发成熟度、专利数量、工业化成熟度、客户项目数量均位列 EMB 行业第一。未来还计划在德、日、美设办事处,支持自主品牌出海,目标是 2028 年登顶全球 EMB 市占率第一。
坐标系还将以EMB为起点,布局线控转向与悬架控制算法,2026年实现横纵向融合域控,与滑板底盘企业(如悠跑科技)、新能源车企联合开发,探索智能底盘新形态。
随着首款 EMB 的正式发布,坐标系的发展也将驶入快车道。
行业预测显示,2030年线控底盘渗透率将超60%,市场规模达千亿级。坐标系若能在成本控制与技术融合上持续领先,有望成为全球线控底盘「五巨头」之一,重塑智能汽车底层架构。
下面是坐标系创始人兼 CEO 颜士富与媒体沟通的实录,HiEV 摘录部分供大家参考:
Q:为什么说纯机电的线控 EMB 是智能汽车制动系统的终极解决方案?坐标系在EMB这个技术的护城河是什么?
颜士富:为什么EMB是制动系统的终极方案,因为整个线控底盘的制动系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比EMB更可行的方案。另外,智能驾驶对制动、转向这些底盘执行器有一个核心的需要,就是快速响应智能驾驶的需要,能够更精准的响应它的速度,所以智能驾驶现在普及非常快,这也加速了对线控底盘一些关键技术的实质的需求。
坐标系搭建什么样的护城河,我从两个维度来介绍这个话题,当下这个阶段,更多的是EMB的成熟度的竞争,现在的竞争是机电路线和液压路线的竞争,这是第一个阶段的竞争。因为现在主流市场的制动方案还是液压方案,EMB技术全球都在同步开发,都没有量产,我们说年底量产已经是全球发布最早的、可量产、可交付的系统方案提供方了,当下的核心竞争点是EMB谁的开发成熟度、工业化成熟度,商业化落地跑的快,这三点站住的话,基本上可以赢得第一个阶段的渗透。
但是EMB技术随着机电一体化和规模化的发展和落地,它如果只是靠这一个产品系统来持续保持你的竞争壁垒,其实并不现实,所以给我们自己定的第二个阶段的目标是,实现线控底盘的融合控制,包括最核心的线控制动、线控转向以及底盘域控制器,那时候我们打造第二增长和护城河的核心支撑。
我们一直在强调Tier0.5,它的核心支撑是你必须是一家系统方案提供方,你不光要有硬件软件,你还要观察整个线控底盘系统它的构成是什么。刚才介绍了线控底盘的核心构成是线控制动,贡献最大的,其次是线控转向还有线控悬架,未来还有驱动的融合,再往前看你会看到跟自动驾驶的融合,当下阶段所定义的线控底盘的系统,就是指制动、转向、悬架以及域控和线控踏板的融合技术,当然你这个系统就会包括这里所有的产品,相关的软硬件、算法、底软、功能开发等等,这都是系统的内容。虽然市场上做EMB的公司也很多,但不是每一家公司都具备系统化的能力,这是讲系统方案。
那我们为什么会这么强调系统方案呢?为什么不说你做EMB执行器或者做其中一个执行器就可以了,你为什么要费这么大劲提供一个系统方案呢?这里的核心支撑点是什么呢,大家能够观察到,第一,它是一个新的技术,对于整个底盘的架构是真正的一次彻底的革命性的改变和创新。原来所有的液压系统包括轮端的液压卡钳,中间的1-BOX、2-BOX的控制,这些产品系统随着纯线控底盘技术的落地都会被替代掉,很快就会进入历史的名册上。所以说对一个全新的底盘架构它的落地,它的开发和工业化,车厂和我们这个系统化提供方之间都是在不断的定义和摸索、探索的过程。假如你不是一家系统方案提供方,你的工作模式会变成什么,我是车厂,我要开发一套线控底盘系统,我的要求是这个,你照着做就可以了,这是单个执行器或者是单个零件Tier1供应商要做的业务模式。
但是因为它是一个新的系统,所以说这需要我们跟车厂共同去定义,共同去定义它的目标,定义它的需求,定义它的验收,定义它的测试标准,这个共同定义的过程需要我们作为系统方有比较深的对系统的认知的能力,跟主机厂对话的能力,这就是系统方案提供方的核心能力,这也是我们Tier0.5的核心支撑。当然我们提供系统方案并不意味着车厂你必须买我所有的东西,这个不是我们的核心内涵。核心内涵是我具备系统方案的能力,你可以买系统,也可以联合开发,也可以共同开发,也可以把我们当成Tier1来用。这是Tier0.5从我们的角度给的支撑。
Q:颜总提到线控技术应用后,主机厂和供应商之间的联系将会更加紧密。以 EMB 产品为例,与之前制动系统的方案相比,新的合作模式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是否有实际的案例能够分享?此外,EMB 产品中是否会出现软件白盒交付的情况,坐标系如何应对?
颜士富:第一个,新型主零关系,Tier0.5它的实质性产出和意义是什么,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我们在一个项目上跟奇瑞一起在合作开发,我们行业主流的系统架构,也就是说域控是双冗余的架构,我们在跟他深度合作的过程中,其实我们定义了一个更新的架构,现在不管是供电、冗余基本上都是双路冗余,这是行业常用的冗余策略。但是我们跟它在讨论过程中定义了一个第三路冗余的方案,这个我们已经申请了专利,域控是双冗余的,包括供电、通讯。但是在工作过程中,因为我们考虑到这个底盘跟自动驾驶之间的互动非常多,自动驾驶它会对物体识别并且对制动系统发出请求和指令,但它的请求和指令不完全全部都是那么精确,这个时候就会导致你制动和底盘系统去报警,你是不是制动有问题,是不是转向有问题,是不是什么有问题。这样的话就会对系统间带来困扰。我们在域控的架构做了底盘和自动驾驶互动的这些模块之间的分层,这是一个。
为了防止域控双路冗余都失效的情况下还有最后一路保障,在线控踏板上面我们增加了第三路冗余的架构方案,因为大家总是讲EMB机电不靠谱,虽然我不认同,但是我们也要应对一些人对这个问题的讨论,除了两路的域控冗余,在线控踏板我们增加了第三路冗余,从根本上保证整个线控系统的安全和可控。全世界到目前为止包括现在的液压系统,最多也只能做到双路冗余,我们跟他定义的这个架构做到了三路冗余,这就是Tier0.5跟车厂之间共同合作共同打造的一款新的架构。
第二个问题,白盒。借这个机会我也跟大家讲一下,因为很多人,不光是媒体,资本市场也很关心白盒问题,白盒之后它的盈利点是什么,它的价值点是什么,为了是一个什么样的合作的格局,可能这个白盒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线控底盘系统我们一定要把它分开来看,底盘域控制器和执行器,执行器包括制动、转向、悬架,都域控制器就是做这几项融合控制的控制器。我们讲的很多的白盒包括车厂的自研,都是针对域控制器,域控制器会涉及到哪些功能呢?比如说ESP的功能、刹车不点头的功能,包括ABS,就是用户体感比较多的功能,都会放在域控制器。
还有横纵向融合,比如像我们会讲,在公开路面我脱手的话,车辆刹车一样可以保持直行,像这类的功能都是在域控制器,跟客户体感比较直接的功能都会在域控制器。车厂要的是这个,因为这个可以帮助车厂定义它整车的动态的特性,用户的风格和它底盘的基因,所以他要的是这个东西。这个东西我我们是100%支持车厂去做的,包括白盒。
为什么这么做呢?还是回到刚才那个话题,当下的核心竞争格局是液压和机电路线之争,机电的路线之争随着域控和执行器的全新架构的落地,就代表着这一代技术会快速工业化,车厂有这个需求,有的车厂也有这个痛点,车厂对这个有兴趣愿意做这个事情,其实对我们做机电系统这个技术本身来讲是一个巨大的助力,所以从这个战略上来讲,我们会全力支持车厂去掌握域控技术,因为这才是从根本上挖了液压系统的“祖坟”。车厂掌握这个之后,可能合作模式就会有不同的方式,比如说在域控制器这个纬度,车厂是做硬件的,做底软、做算法,刚才讲的那些功能都是算法。那我们合作模式就可以多种,比如说我可以协助车厂做整套的硬件底软算法,如果车厂说我有能力,它做算法,那我们就协助它做域控的硬件和底软。如果他说它都能做也没问题,那我们就做执行器。
所以在执行器端它不存在刚才咱们讲的白盒的问题,所以我们要把这个白盒的范围先明确下来,为什么在执行器不能做白盒,因为它是一个机电一体化的产品。软件的算法很大程度上要基于硬件的特性,所以说你会发现,现在机电一体化战略很少说我就买个硬件,当然也有人在想到和做到之间还隔着一个太平洋;所以在轮端是不存在白盒这个话题的,就是域控制器,域控制器要白盒我们全力支持,因为整车厂就加入了我们机电路线的战略,一起挑战液压路线。
第三个问题,关于竞合关系。所有竞争的核心本质都是产品力的竞争,可能有一些公司或者一些技术因为某些特殊原因,在短期内可以给他提供支撑,但是你得经过整个市场的考验才能打造你的产品力。经过这么多年底盘供应商生存的现状、历史和展望来看,真正成功的都是第三方独立的底盘公司。比如说北美三大子公司做制动的,德尔福(音)已经被卖了好几手了,日系的底盘公司完全在其他市场无法出现,韩系的也基本上差不多了,现在强的是博世、采埃孚这种独立公司,因为它面对所有市场客户的挑战,对它的产品力是一个极大的帮助,所以在这点上,我们是始终坚持做第三方独立公司。
Q:之前坐标系说过,我们在 EMB 方面的专利数量是第一,前段时间我们也有关注到,博世跟国内一家线控制动底盘企业关于专利诉讼的问题,你怎么看待这个核心技术壁垒的构建?
颜士富:这个话题非常好,这也是我下午重点要讲的一个话题,提前跟大家报告一下,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液压系统我干了差不多二十年,全球三大在这个领域的积累超过三十年,三十年对一个系统堆积起来的专利,你做的跟它差不多,真的很难规避掉。之前有一家国内比较强的供应商,为了规避博世的一个结构的专利,他那个长的就不一样,长的不一样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呢?导致他整个的尺寸变大,前舱的位置本来就很紧张,布置就非常困难,同时成本增高。但是你要真正想成为一家成功的公司,专利这个话题是回避不了的,也不能心存任何的侥幸。所以液压系统我觉得规避全球三大的专利是非常大的挑战,挑战在于你既要能实现你的核心功能、性能,还要能把成本控制好,把尺寸控制住。国内有这样的公司,我也很期待。这也是其中一个原因,我们为什么不做液压系统,你干了半天,等你有点样子,人家上来把你整倒了,那个没有意思。
机电系统不一样,全球三大在中国区的专利的申请数量加在一起没有坐标系多。所以说在机电系统的专利布局,我们从成立第一天就全面做了专利布局,九个大方向,从传动机构、算法,整体的结构布局,关键的传感器,驻车机构、试验方法我们都做了全面的布局,我们现在已经授通的有90几个,全球第一。第二名83个,全球几大在制动系统,是EMB不是液压,每家可能也就30个左右,这三家加在一起跟我们差不多。创业公司在新的技术上专利布局真的很重要,布局一个专利不是让别人没法干,而是你的护身宝剑,你做的事情首先得保护好自己,我手中有剑我可以不亮剑,但不能腰间没有剑,专利对我们创业公司来讲就是腰里的一把宝剑,我可以不亮,但是我有。
Q:目前整车降价都非常厉害,这样会不会影响到咱们整体的利润?我刚才到外面参观了一下,感觉我们可能是跟东风这块合作会比较紧密一些,您刚才提到了奇瑞,接下来咱们合作的整车品牌大概有哪些,可以说的话您能介绍一下吗?
颜士富:整车厂卷成本对供应链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这个无法回避,而且只能勇敢面对。剩下的问题是怎么办。从我们的角度,成本其实是设计出来的。所以在整个EMB产品的设计上,我们是真正选择了平台化的设计,下午大家会看到我们面对所有的乘用车市场,从最大的到最小的,就四款产品,多一个也没有,它可以完全满足所有车型的制动需要,这是产品。这个产品支撑它后面的驱动机构,我们用了非常好的平台化的设计,来保证在不同车型上都能实现制动力的需要。
另外一点,有一些硬件上,如果能省掉,就可以大幅节约成本,比如说力传感器。那个东西一个要一百块钱,简直就是坑爹的卖法,四个要四百块,所以我们从产品定义的时候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它干掉。那个时候,轮端的力估算需要做闭环的,在我们刚创业起步的时候,行业里都认为要利用力传感器来做力估算的闭环,四个轮端如果夹紧力估算不准,那你施加同样的指令,但每个轮子夹起来不一样,车子就不稳,这个对制动系统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所以我们一开始就下决心,必须把它取消掉,一是可以节约四百块钱的BOM,现在验证下来我们的力传感估算,在国内应该是非常好的,这样就可以节约成本。如果谁家用力传感器,那我们在市场上竞争,光BOM就比他便宜四百。有人说我就要用力传感器,我就相信机械的,那你就用,你多花钱你就买那个。
我们现在正在开发的有七八个客户的项目,除了看到的能说的,其他的都让我们不要说。有传统的大厂有新能源厂,有Robotaxi,有滑板底盘,几个关键领域我们都选了核心的伙伴,这样的话我们就会对整个汽车市场对这套系统的核心诉求都考虑到,而且我们都能占到一个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