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晚清民初的怪才,辜鸿铭绝对是个绕不开的名字。他不仅学富五车,还以各种离奇古怪的癖好和言行举止闻名于世,甚至可以说,他的“怪”已经成为了他人生的标签。
在五四运动那样风起云涌的时代,辜鸿铭的形象格外“出挑”。这位身材高瘦、鼻梁高耸、眼睛深蓝的老头,拖着一条久不梳理的小辫子,穿着油光发亮的旧马褂和破长袍,成天在北京大学的校园里晃来晃去。他的模样与那个时代的空气格格不入,却又正是因为这份“格格不入”,让他成为了当时的“风云人物”。
但是,辜鸿铭的“怪”不仅仅体现在他的外表上,他的行为、言论乃至生活习惯,都堪称匪夷所思。
1. 辜鸿铭的“辫子情结”辜鸿铭最为人熟知的怪癖,恐怕就是那条辫子了。
在五四时期,留辫子已经过时了,甚至可以说是落伍的象征。然而,辜鸿铭却不以为意,不仅没有剪掉辫子,还特意“炫耀”。
他经常包下一个同样留着辫子的车夫,带着他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招摇过市。两条辫子一前一后飘来飘去,成了当时北京街头的一大“景观”。有人调侃说,“到北京可以不看紫禁城,但不可不看辜鸿铭。”
不仅如此,辜鸿铭还在家里雇佣了一个仆人,名叫刘二,也是一个坚持不剪辫子的人。来辜家拜访的人,常常把刘二错当成了辜鸿铭本人,闹出不少笑话。
对于那些嘲笑他留辫子的人,辜鸿铭并不在意,甚至还会用英语骂道:“没有辫子的畜生!”或者干脆用汉语骂一句“猴子猴孙”。他认为,辫子是传统文化的象征,剪掉辫子、穿上洋装并不代表真正的“现代化”。
有一次,辜鸿铭还在宴会上得意洋洋地向胡适解释他送给“辫帅”张勋的寿联:“‘傲霜枝’是指辫子,‘擎雨盖’自然是清朝的官帽。”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2. 闻臭脚写文章:辜鸿铭的“重口味”创作法除了辫子,辜鸿铭最让人瞠目结舌的怪癖,莫过于他对女人“臭脚”的迷恋。
在那个时代,中国女子流行缠足,脚越小越美。裹脚布通常十天半月才会松开一次,松开时散发出的味道,简直让人掩鼻不敢闻。然而,辜鸿铭却对这种气味情有独钟,甚至到了“没有臭脚味就写不出文章”的程度。
他有一个小脚的太太,每当辜鸿铭写作时,太太就要脱下裹脚布,坐在他身边。辜鸿铭一边闻着太太的“香气”,一边写文章,有时还会一边写一边摸着她的小脚。
据说,辜鸿铭的许多高质量文章,都是在这种“特殊”环境下完成的。他还曾公开表示:“女子的脚是神秘而美妙的,缠足并非虐政,而是传统的美学。”他甚至总结出“小脚美学”的七字诀——瘦、小、尖、弯、软、正、香。
3. 送丫头的乌龙事件:臭脚味没了,辜鸿铭大失所望辜鸿铭对小脚女人的痴迷,还曾引发过一场“乌龙事件”。
有一次,辜鸿铭到一位高姓学生家里拜访,见到了一个十六七岁的小丫头。小女孩虽然长相普通,但脚上的“异香”却让辜鸿铭赞不绝口。他连续几天对学生夸奖这位丫头,让学生误以为辜鸿铭有意纳她为姨太太。
于是,这位学生主动提议将小丫头送给辜鸿铭,还特意叮嘱她:“到辜先生家要好好收拾,洗干净了脚。”
谁知,这一洗,反倒出了问题。小丫头收拾利索后被送到辜鸿铭家,辜鸿铭一见她到来,喜不自胜,立刻让她伸出脚来。结果一闻,没了那股“熟悉的香气”,辜鸿铭瞬间脸色大变,失望至极,当场让学生把丫头带回去。
前后不过几分钟,小丫头和学生都一脸茫然,完全不明白到底出了什么差错。直到后来才知道,辜鸿铭失望的原因,竟然是小丫头洗干净了脚!
4. 怪才的另一面:学术造诣与中西融合虽然辜鸿铭的怪癖众多,举止常常让人忍俊不禁,但他在学术上的造诣也是不可忽视的。
辜鸿铭精通英、法、德、拉丁等多国语言,曾翻译《论语》《中庸》《大学》等儒家经典,让西方世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他极力维护儒家思想,认为这是中华文化的根基和精髓。
尽管他在五四时期的“保守”立场受到新文化运动的批评,但不可否认的是,辜鸿铭在中西文化的融合与传播上,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结语:辜鸿铭的“怪癖”与他背后的文化坚持辜鸿铭的行为和癖好,虽然看似荒诞不经,但背后其实有着他对传统文化的执着。这位晚清怪才,用他独特的方式,展示了他对儒家思想的坚守和对西方文化的批判。
他的辫子、他的“臭脚情结”,虽然让人哭笑不得,但这些正是他坚持传统、抗拒外来文化侵蚀的象征。
你觉得,辜鸿铭的这些怪癖是“偏执”还是“坚守”?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