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1年,81岁的乾隆,心血来潮,一双布满皱纹的老手,准备翻后宫嫔妃的牌子。
端着牌子的太监,正等待是哪位主子得了圣恩。
过了许久,太监的胳膊,已经开始发酸,但乾隆还没定下,要叫哪位妃子前来侍寝。
这时,乾隆突然下令:去叫愉妃过来吧。
太监懵了,小心翼翼地问:皇上,愉主子78岁了,牌子已经撤了几十年了,怕是禁不动折腾了,要不您换一个?
乾隆却说:不,我只要愉妃,速速叫她前来。
太监立即离去。
不久后,愉妃宫里。
太监恭敬道:愉主子,你赶快收拾一下,皇上今夜,可是点名召您侍寝呢。
愉妃一时语塞,指着自己问:是叫我侍寝?
太监不敢议论,只回了句:可是真真的呢。
愉妃不敢相信,在一片迷糊中,梳洗打扮一番,才走出来,准备随太监去见皇上。
此刻,78岁的愉妃,穿着华丽,妆容也很精致,可到底遮盖不住,岁月的痕迹。
“皇上为何突然叫我侍寝,况且我如今已经人老珠黄,也不知道皇上会不会嫌弃?”愉妃暗道。
这一路,愉妃心思复杂。
愉妃
一会儿功夫,愉妃到了宫里。
她看见,乾隆一脸皱纹,唯有眼神,还算清明,心想:原来皇上也老了。
不待多想,乾隆招了招手,示意愉妃坐在身边。
乾隆召愉妃侍寝,并非是要她真的侍寝,毕竟两个人的岁数都已经很大了。
他只是想,愉妃坐在身边,然后叙叙旧。
这一晚,乾隆笑着提起,许多从前。
时间很久远。
大多,都是三四十年前的事。
可愉妃,却哭得一塌糊涂。
因为,这些事的主人公,都有同一个名字,叫永琪,那是她和乾隆的儿子。
这一年,永琪已去世25年。
50年前,五阿哥永琪,在皇宫中出生了。
他,是个幸运的孩子。
在这之前,愉妃嫁给乾隆多年,但还只是个常在,在生下永琪后,短短七年的时间,愉妃从常在到愉嫔、愉妃,再到愉贵妃,成为众妃之首。
连乾隆,也对愉妃,惦念有加。
出巡时,赶上中秋节,乾隆还特意叫人赏赐愉妃200块月饼,各种口味都有。
永琪的婚事,他也亲自做主,不叫愉妃操心。
那时,就算是令妃,也要排在愉妃之后。
但归根结底,这些荣宠,都是因为永琪。
乾隆
乾隆,很喜欢永琪。
他,是个聪明的孩子。
永琪多才多艺,会说满蒙汉三族话,书画也学有所成,还会天文历法算数等,马上骑射的功夫,也十分出众。
在诸位皇子中,个人能力极为出色。
并且,他,还是个孝顺的孩子。
1763年,清宴殿突然失火,乾隆被困在里面,无法逃出,其他的王公贵族,都很惜命,唯有永琪,冒着被火海吞噬的危险,义无反顾将乾隆背出。
那一年,永琪也不过,才19岁。
这下,乾隆对永琪,更加满意了。
很快,永琪被封和硕荣亲王,成为乾隆一朝的皇子中,第一个得到亲王爵位的人。
如无意外,永琪就是储君。
偏偏,意外发生了。
1766年,永琪犯了附骨疽,已是回天乏术。
就在一年前,他还替乾隆,去祭拜富察皇后。
可谁也没想到,永琪却突然患了附骨疽。
这个病,在当时,也并非绝症。
只是,耽误了医治时间,从而药石无灵。
这期间,乾隆亲自来到永琪床前。
但也没能留住儿子。
三月时,永琪病逝,年仅26岁。
乾隆极尽悲痛,赐谥号“纯”,意味纯正之意。
后来,当着外国使臣的面,乾隆还曾说道:我偏爱五子永琪,本来这个皇位,是他的,但可惜他早早病逝了。
永琪的死,乾隆始终耿耿于怀。
乾隆
比乾隆,更难过的,是愉妃。
对乾隆来说,他失去了一个优秀的继承人,以及其中一个儿子,但对愉妃来说,她却失去了此生唯一的儿子。
永琪病逝那一年,愉妃已经53岁了。
按照清宫规矩,嫔妃五十岁,就不再侍寝,再加上愉妃年龄,已经无法再有一个孩子了。
为了能让愉妃解闷,乾隆还让她去照顾一位格格。
只是,旁人的孩子再好,也终归是旁人家的,哪里能比得上自己的孩子呢?
何况,还是那么出色的永琪。
愉妃每每想起儿子,都会情不自禁流下眼泪。
她想和夫君诉说思念,可夫君是日理万机的皇帝,连见上一面,都已是奢侈。
就这样,愉妃在后宫,过了25年思念成疾的日子。
她始终难以释怀。
25年后。
这一晚,愉妃坐在乾隆身边,听他讲起永琪的事,仿佛又见到了鲜活的永琪。
她哭得不能自已。
可也得知,原来,那个皇帝,也在思念儿子。
此时,愉妃感到了家的温暖。
那种感觉,真是久违了。
乾隆,不再是一国之君,仅是一名父亲,愉妃也不是宫中后妃,只是一个母亲。
这一刻,深宫后院中的亲情,无比珍贵。
忽然,愉妃就释怀了。
她思念儿子,但儿子已去,无法释怀,只不过是希望,活着的人,能有个安慰。
过后不出一年,79岁的愉妃,安心离去。
或许,愉妃临终前,也无法忘记那个夜晚,一家三口,终于在某种意义上团圆了!
(图源网络,如侵则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