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岁乾隆,传愉妃侍寝,太监:她都78岁了,换一个?可乾隆只要她

会会谈历史 2023-06-10 05:07:05

1791年,81岁的乾隆,心血来潮,一双布满皱纹的老手,准备翻后宫嫔妃的牌子。

端着牌子的太监,正等待是哪位主子得了圣恩。

过了许久,太监的胳膊,已经开始发酸,但乾隆还没定下,要叫哪位妃子前来侍寝。

这时,乾隆突然下令:去叫愉妃过来吧。

太监懵了,小心翼翼地问:皇上,愉主子78岁了,牌子已经撤了几十年了,怕是禁不动折腾了,要不您换一个?

乾隆却说:不,我只要愉妃,速速叫她前来。

太监立即离去。

不久后,愉妃宫里。

太监恭敬道:愉主子,你赶快收拾一下,皇上今夜,可是点名召您侍寝呢。

愉妃一时语塞,指着自己问:是叫我侍寝?

太监不敢议论,只回了句:可是真真的呢。

愉妃不敢相信,在一片迷糊中,梳洗打扮一番,才走出来,准备随太监去见皇上。

此刻,78岁的愉妃,穿着华丽,妆容也很精致,可到底遮盖不住,岁月的痕迹。

“皇上为何突然叫我侍寝,况且我如今已经人老珠黄,也不知道皇上会不会嫌弃?”愉妃暗道。

这一路,愉妃心思复杂。

愉妃

一会儿功夫,愉妃到了宫里。

她看见,乾隆一脸皱纹,唯有眼神,还算清明,心想:原来皇上也老了。

不待多想,乾隆招了招手,示意愉妃坐在身边。

乾隆召愉妃侍寝,并非是要她真的侍寝,毕竟两个人的岁数都已经很大了。

他只是想,愉妃坐在身边,然后叙叙旧。

这一晚,乾隆笑着提起,许多从前。

时间很久远。

大多,都是三四十年前的事。

可愉妃,却哭得一塌糊涂。

因为,这些事的主人公,都有同一个名字,叫永琪,那是她和乾隆的儿子。

这一年,永琪已去世25年。

50年前,五阿哥永琪,在皇宫中出生了。

他,是个幸运的孩子。

在这之前,愉妃嫁给乾隆多年,但还只是个常在,在生下永琪后,短短七年的时间,愉妃从常在到愉嫔、愉妃,再到愉贵妃,成为众妃之首。

连乾隆,也对愉妃,惦念有加。

出巡时,赶上中秋节,乾隆还特意叫人赏赐愉妃200块月饼,各种口味都有。

永琪的婚事,他也亲自做主,不叫愉妃操心。

那时,就算是令妃,也要排在愉妃之后。

但归根结底,这些荣宠,都是因为永琪。

乾隆

乾隆,很喜欢永琪。

他,是个聪明的孩子。

永琪多才多艺,会说满蒙汉三族话,书画也学有所成,还会天文历法算数等,马上骑射的功夫,也十分出众。

在诸位皇子中,个人能力极为出色。

并且,他,还是个孝顺的孩子。

1763年,清宴殿突然失火,乾隆被困在里面,无法逃出,其他的王公贵族,都很惜命,唯有永琪,冒着被火海吞噬的危险,义无反顾将乾隆背出。

那一年,永琪也不过,才19岁。

这下,乾隆对永琪,更加满意了。

很快,永琪被封和硕荣亲王,成为乾隆一朝的皇子中,第一个得到亲王爵位的人。

如无意外,永琪就是储君。

偏偏,意外发生了。

1766年,永琪犯了附骨疽,已是回天乏术。

就在一年前,他还替乾隆,去祭拜富察皇后。

可谁也没想到,永琪却突然患了附骨疽。

这个病,在当时,也并非绝症。

只是,耽误了医治时间,从而药石无灵。

这期间,乾隆亲自来到永琪床前。

但也没能留住儿子。

三月时,永琪病逝,年仅26岁。

乾隆极尽悲痛,赐谥号“纯”,意味纯正之意。

后来,当着外国使臣的面,乾隆还曾说道:我偏爱五子永琪,本来这个皇位,是他的,但可惜他早早病逝了。

永琪的死,乾隆始终耿耿于怀。

乾隆

比乾隆,更难过的,是愉妃。

对乾隆来说,他失去了一个优秀的继承人,以及其中一个儿子,但对愉妃来说,她却失去了此生唯一的儿子。

永琪病逝那一年,愉妃已经53岁了。

按照清宫规矩,嫔妃五十岁,就不再侍寝,再加上愉妃年龄,已经无法再有一个孩子了。

为了能让愉妃解闷,乾隆还让她去照顾一位格格。

只是,旁人的孩子再好,也终归是旁人家的,哪里能比得上自己的孩子呢?

何况,还是那么出色的永琪。

愉妃每每想起儿子,都会情不自禁流下眼泪。

她想和夫君诉说思念,可夫君是日理万机的皇帝,连见上一面,都已是奢侈。

就这样,愉妃在后宫,过了25年思念成疾的日子。

她始终难以释怀。

25年后。

这一晚,愉妃坐在乾隆身边,听他讲起永琪的事,仿佛又见到了鲜活的永琪。

她哭得不能自已。

可也得知,原来,那个皇帝,也在思念儿子。

此时,愉妃感到了家的温暖。

那种感觉,真是久违了。

乾隆,不再是一国之君,仅是一名父亲,愉妃也不是宫中后妃,只是一个母亲。

这一刻,深宫后院中的亲情,无比珍贵。

忽然,愉妃就释怀了。

她思念儿子,但儿子已去,无法释怀,只不过是希望,活着的人,能有个安慰。

过后不出一年,79岁的愉妃,安心离去。

或许,愉妃临终前,也无法忘记那个夜晚,一家三口,终于在某种意义上团圆了!

(图源网络,如侵则删)

0 阅读:0

会会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