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走进安徽省桐城市黄甲镇,万亩茶园层峦叠翠,茶农们十指翻飞采摘嫩芽,茶厂里机器轰鸣制茶正酣。作为“桐城小花”核心产区的黄甲镇,春茶产值占全镇农业经济总量的60%,是群众增收的“金叶子”。在这片生机盎然的绿色海洋中,一抹“纪检蓝”的身影格外醒目——黄甲镇纪委开展“护茶清风”行动,通过靶向监督、文化浸润、全民参与三大举措,构建起全链条监督网络,让清廉之风吹拂茶山每个角落,护航“绿叶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线监督,直击痛点疏通产业链堵点。“采茶工工资是否日结?有没有拖欠情况?”4月15日清晨,镇纪委督查组直奔龙头企业云上杨头有机茶业,对照用工台账逐项核对。正值采茶用工高峰期,督查组采用“五查五看”工作法:查用工协议看合同规范、查工资发放看及时足额、查食宿条件看安全保障、查纠纷调解看处置效率、查茶企台账看诚信记录,已推动解决用工备案不全等10个问题。在黄铺村集体茶叶加工车间,督查人员重点检查农药残留检测报告、生产许可证有效期、添加剂使用记录。针对发现的个别小作坊为逐利可能出现的以次充好、违规添加等歪风邪气,镇纪委毫不手软,第一时间联合相关职能部门,下达整改通知,全程跟踪督导。
清风茶语,文化浸润厚植产业链基因文化为引。“各位茶友,这杯‘清风茶’要细品三道:一观茶色清澈透亮,二闻茶香淡雅持久,三品茶味先苦后甘,正如我们做人做事要清正廉洁……”在杨头村的茶亭中开展的廉政茶课。黄甲镇纪委将廉政课堂搬到茶园边、茶厂里。利用茶农、茶企休息间隙,组织开展简短而生动的廉政宣讲活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身边的廉洁故事、违纪案例,提醒大家在茶叶生产经营活动中要坚守廉洁底线,不触碰党纪国法红线。让廉洁之风吹遍每一个茶园角落,浸润每一位从业者的心田,使大家深知,只有诚信经营、廉洁从业,才能让黄甲茶产业持续繁荣。

全民共治,数字赋能构建监督共同体。“昨晚风太大,树被吹倒了,三新村茶厂西侧道路被挡住了,导致运输车辆通行困难,我们人工无法移除。”4月11日,黄甲镇监督热线收到群众留言。2小时后,镇纪委协调镇村现场勘查,及时清理路面。这种“热线上的监督”已成常态。为全方位、无死角地护航茶季,黄甲镇纪委巧用现代信息技术,广开监督渠道,编织起严密的防护网。线上线下协同发力,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监督,让每一位心系茶乡发展的群众都成为监督的“顺风耳”“千里眼”。对于群众踊跃提供的线索,镇纪委始终保持高度的重视,组织专班逐一核实、快速查办,精准处理每一个问题,并及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举报人。让群众吃下“定心丸”。
“监督既要守住底线,更要推动发展。”黄甲镇纪委书记汤长春道出工作心得。黄甲镇纪委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纪检监察干部的责任与担当,“护茶先锋队”让每一片茶叶都浸润清廉芬芳,为乡村振兴谱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篇章。(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