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和镇街道两级谋划“十五五”发展的几点思考

上海转型发布 2024-11-09 16:15:11

今年以来,在大力促进经济增长、确保全年任务完成的同时,研究谋划“十五五”发展规划的工作也提到了各级议事日程。根据安排,今年的重点是前期研究,明年主要是具体编制。这项庞大的系统工程5年一次,全市有牵头和统筹单位,市各部门按照总体要求,制订各自的专项规划,对此,本文不做具体展开。主要就以“块”为特点的区、镇和街道,在这一次规划的谋划、编制中,怎样找准定位、找到抓手、扬长避短、发挥经济社会综合规划对未来5年的“前瞻性、落地性和操作性”引领作用,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看法,供相关方面讨论参考。

图源网络

首先,在大格局、大方向、大目标一致的基调下,还要比较一下市层面及各部门与区、镇街道,在谋划和编制五年规划方面的不同特点:

一在定位上,市层面站在一座城市的高度,包括发展战略、对外关系、发展目标、功能定位等,乃至文字表述都要体现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格局、前瞻和愿景;而区、镇街道则需要立足于不同的局部,体现具有各自特点的定位;

二在“接天线”上,市层面更多的要体现国家战略以及与各部委规划的对接;而区(浦东例外)及镇、街道则主要体现在怎样落实本市发展目标的分解任务上;

三在“接地气”上,市层面规划侧重于宏观和中观的布局谋篇,区、镇街道直接面对民众、企业和社会各界,规划的内容偏重于中观和微观,要更具体、更“下沉”到基层,让百姓、企业和社会“听得懂”,成效“看得见”,切身有“获得感”;

四在“内容”上,市及各部门最终形成,市人大通过的“上海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五规划”,是一张系统、规范、格式化的“宏大叙事”,全市独有一份。而16个区、106个镇、108个街道(有些中心区街道可能不编制)则是在这张“大蓝图”底板上的“百花园”,绽开出五彩缤纷、各具特色的花朵,充分体现“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试想,如果16个区、106个镇、108个街道的规划与市层面规划内容上下“一般粗”,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那该多缺乏想象力、多么乏味啊,也不符合魔都“海纳百川、魅力无限”的城市风格。

归根到底一句话,谋划和编制区、镇街道十五五发展规划,既要仰望天空、放眼世界、把握前瞻性和系统性,更要注重落地性、实效性和操作性。

图源网络

所以,区、镇街道在按照全市要求筹划、编制“十五五”规划时,还需要关注、研究和思考哪些问题呢?

一.怎样把握好“要我干”与“我要干”。从常识看,一件事能不能做成、能不能做好,固然有多方面因素,而且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评断标准,但最基本的有一条,就是看这件事是“我要干”还是“要我干”。无数成功的人、成功的企业、成功的地区,都离不“我要干”这个最基本、最持久的动力,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特别是对一个地区而言,在现行体制下,当政者的作为与否,对一个区域发展举足轻重。

以义乌为例,它在浙江各市区县毫无优势可言,但就是因为当时的县委书记谢高华顶住压力、从实际出发,支持老百姓发展小商品市场,才有今天“世界的义乌”。难怪几十年后义乌老百姓会发出“谢天谢地谢高华”的肺腑之声。反之,一般来讲,“要我干”的最高境界,大概就是完成任务、完成指标,缺乏内在持久的动力。

所以,区、镇街道在编制十五五发展规划时,既要明了落实上面“要我做”的事,更要梳理出“我要做”的活,如果一份规划的内容大都是“要我做”的,这种当“传声筒”、“太平官”的做法本身恐怕就是问题。“我要做”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出当政者的眼界、责任和担当。当然,如果是“要我做”与“我要做”一致那就更好,可以上下结合,形成合力,把它当作规划的重中之重。

图源网络

二.怎样协调“自己干”与“市场干”。我国市场化改革最活跃、最有创新和最具生命力的就在地方、在企业、在基层。“十五五”是我国深化以经济体制为核心改革的重要阶段。怎样让市场配置资源在区域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是区、镇街道这两级政府需要重点研究和着力推动的。

近年来,区域在发展特色经济、培养引进新型产业以及招商引资政策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级政府相应组建了一批国资的投资公司、产业集团或产业基金,这些平台的组建是适应形势发展所需的,也是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问题是,在未来的实际运作中,是以“自己干”为主,还是以“市场干”为主?这是比组建难度更大的挑战。

说句实在话,与市级的国资集团、投资公司和产业基金相比,区乃至镇和园区的国企、基金实力不知要差多少个能级,而且目前市级在集中优化资源,培育引进大产业、大项目。相比之下,区以下国资仍呈“小、散、多”的局面,如何“以小引大”、用“国资小平台撬动社会大市场”,是区、镇街道十五期间亟需研究和破解的新课题。

图源:Pixabay

三.怎样看待“补短板”与“拉长板”。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地区都有优势和劣势、“长板”与“短板”。而且,有许多劣势和“短板”不是靠主观努力就可以改变的,就像一个人,个子矮花多大劲也高不了,区位更是如此,所谓“地段、地段还是地段”,隔一条马路就会天差地别。所以,“补短板”的最好办法就是“拉长板”。不过,“拉长板”也要拉得恰到好处,不能用传统眼光、习惯方法来拉,核心是要找到自己与其它区、镇街道的“比较优势”。记得曾经有一个区反映,说他的最大的特色就是没有特色。后来,在课题研究中发现,所谓的没特色是从老的眼光、老的标准、老的角度得出的结论,用“换个角度看世界”的办法,就会发现这个区居然还有着全市独一无二的特色和优势,由此形成了新的发展策略、方案和目标。

所以,如果长期处在一个成天忙于日常事务、又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的确容易看不到自身优势,需要借助外智、外脑、外力来共同寻找挖掘,只要找准并发挥了自身“长板”优势,就能在市场竞争、区域竞争中扬长避短、立有一席之地。在篮球场上,打得最好的往往是最矮的那位,他靠的就是特有的“比较优势”,不然,怎么可能与巨人们同场竞技呢?

图源网络

四.怎样统筹“90℃+10℃”与“0℃+N℃”。人们常说要“一张蓝图干到底”,意思就是防止“一个领导一个想法”、“一届政府一个思路”,工作缺乏连续性、成果没有形成积淀,几年换一茬,每茬从头来,最后都一事无成。像那些有生命力的“特色小镇”,都是上千年、上百年至少几十年的积淀才形成的,靠“速效丸”打造的往往都是昙花一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十四五”还是“十五五”,都是发展延续的过程,而不是“重起炉灶”。

就每个地方而言,要善于在“90℃+10℃=100℃”上下功夫,也就是说,把那些前几届已烧到90℃的水,再加10℃的热“烧开”。这样,前人的积累有了结果,本届任期的工作效率也可以“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呢?在此基础上,再结合新形势新需要,开辟“0℃+N℃”的新战场,为后人打好基础,把“眼前”与“长远”结合起来。

图源网络

五.怎样把握好“等机遇”与“创机遇”。从全市看,每年都会有一些大的战略举措、产业规划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编制“十五五”时更会集中推出,这些项目的落地,对所涉及区域无疑是重大利好。不过,有了这些规划和预期固然值得高兴,但它需要时间,少则三五年,多则更长,而且也有不确定性。作为地区,能否在已有规划和预期的同时,自己也创造出一些“机遇”来呢?比如,“东方美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G60科创走廊”、“零号湾”等等,都是相关区首先提出来并探索实践的,最后它符合发展方向,上升为市级战略。

就市层面而言,不可能为16个区、106个镇、108个街道都谋划出各种各样的“机遇”,只有各区、镇街道自己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推出一大批“创机遇”的举措和内容,上海的“十五五”规划才更能体现“百鸟争鸣”、“万马奔腾”的引领作用。

六.怎样防止“两张皮”下好“一盘棋”。人们常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对这句话的感受,相信区、镇街道要比市级部门体会更深,因为他们每天面对的都是社会方方面面的具体问题,诸如经济发展、社会治理以及各种各样繁杂事务和矛盾。所以,从以往情况看,很容易把谋划和编制“十五五”规划这种需要“冷思考”的事,与解决现实问题的“热炒”形成“两张皮”,把精力往往放在“热炒”上,对规划工作不太重视,有的地方干脆“捉刀代笔”,委托一些毫无区域实际工作经验、“坐而论道”的专家,把编制规划作为购买服务交差了事。

其实,这种把日常工作与规划编制割裂开来的做法是很有害的,编制规划绝不仅仅是一项普通的例行工作,它既是总结,更是升华;既有战略,也有战术;既要梳理,更要智慧;是一次难得的系统、全面和前瞻性的思想大解放、视野大开拓、资源大整合的系统谋划。区、镇街道要从“骨感”的现实中切实脱出来,把“十五五”规划与当前工作统筹纳入“一盘棋”,抽出时间,腾出精力,布好局、谋好篇、起好步。

总之,时间稍纵即逝,2024年就要接近尾声了,对区、镇街道而言,编制规划的重点是谋划,谋划的关键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抓住重点、扬长避短、注重实效、积小胜为大胜。

作者: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编辑:胡珊毓

审核:夏   雨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