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今天,而是很长时间以来,我们都面临着“获取的信息远超所需”的局面,尤其是在互联网普及化的发展之后。
互联网的本质之一,就是把每个人无缝接入到信息的海洋之中,一切都触手可及。
然而,哲学告诉我们:一切都触手可及,同时也就意味着——啥也没有。
这也和我们实际的感受相似,太多的信息,鱼龙混杂,难以甄选。
更可怕的还不止于此,信息的甄选已经成为了一门生意——或者说:几乎是全部生意的本质——那些真正让你接触到的信息,都是被利益驱动的,而非客观的真相。
这样的信息,或许还不如不获取。
也正因为此,今天的人们,最需要掌握的一件事就是——要有克制地获取信息。
要建立属于自己,由自己主观意志控制的信息甄选机制,变被动“推送”为主动“拉取”,让自己从随波逐流在信息海洋上荡漾从而迷失自己,变为积极主动去获取那些有限的、可信的、对提升自身认知有价值的信息。
真正有价值的信息,远没有那么多,但一旦抛洒在无边际的信息海洋中,找出来就太困难了。
所以,获取信息最要谨记的,就是要“克制”。
一旦把克制作为第一准则,我们就会有精选的意识,就会在迷失之前拉回自己。
今天很多人,已经把获取信息变成了碎片化时间的休闲方式,这看似没问题,却很容易让信息超载,因此是一定要摒弃的——与之相比,游戏都没有那么可怕,毕竟,偶尔玩一会儿游戏,仍然是可收敛的,而阅读信息很可能让你彻底发散到漫无边际。
与之相比,我们最应该建立起来的,是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拒绝在主动之外的信息推送,克制那种被信息带走的欲望。
有了这种认知,就不难梳理自己的信息获取渠道,并安排自己的计划了。
最后,谈谈我个人的信息获取方式——
首要的,就是读书,与几乎所有的手机app相比,书籍内容的质量都要高太多了,尤其是那些有口碑的书。
当然,读书也可以是一种娱乐,好的小说,让人很享受,且完全不会带给人刷手机之后的那种巨大的空虚感。同时,好的电影、音乐也是如此。
对于大量的即时信息,比如新闻、动态等等,要认准几个渠道就可以,不要去抖音、头条、微博这种极易泛化的平台去获取信息,类似澎湃、财经之类的专业机构就足以了。
关于自媒体,那些高质量的公众号,也是可以follow一些的,但依然切记,不要来回跳转,而是主动规定时间,集中阅读。
最后,我觉得有些知识服务商也做得不错,可以选择订阅一些,然后保持固定的习惯。
有了这些,其实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