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条簪胜过戴假花,福州中秋游客人数遥遥领先打响闽都文化保卫战

冬易聊房产 2024-09-18 16:52:37

近年来全省各地都非常重视文旅工作,中秋小长假最后一天当晚,省文旅厅便第一时间发布《2024年中秋假日福建省文旅市场情况》,数据显示假日期间福州三坊七巷接待人数44.29万人次,鼓山(鼓岭)22.18万人次;泉州西街人流量约11.32万人次,泉州22个世遗点共接待游客30.36万人次。至于鼓浪屿,仅仅接待游客8万人次,厦门第一景区与福州、泉州有着不小的差距。

应该说泉州文旅推广做得非常好,但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受限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目前泉州在游客接待量上已被福州拉开很大差距,单单一个三坊七巷就能盖过泉州22个世遗点。

但是话说回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旅游热度完胜厦门,也是泉州近年交出的一份优秀答卷。泉州旅游突飞猛进的重要原因是敢想敢干,在文旅方面很多事情泉州是“自上而下”,而福州只能“自下而上”,一个官方主导,一个民间自发,推广力度上有显著差距。

不过,正如上个月以来本号多篇文章提到的简单道理:慢半拍没有关系,只要知耻而后勇就行。不会创新也没关系,只要懂得抄作业就行。福州有着省内其他城市望尘莫及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老祖宗实在太牛逼,留下的宝藏数不清,只要稍作努力去追赶,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因如此,我们看到这两年福州游客接待人数开始遥遥领先,没有旅游城市之名,却有旅游城市之实。相比于人家的“一招鲜”,福州的箱子里能够不断拿出新鲜玩意儿,即使不加上平潭,也已经成为当仁不让的福建旅游第一城。

今年来福州文旅“自下而上”民间推动并取得巨大成效的例子不少,一季度游神火遍全网;二季度三坊七巷全面开放并且鼓屏路86号等古城遗址保护现出曙光;到了三季度,最热火朝天的便是“三条簪”(俗称“三把刀”)的推广宣传。

本号7月25日文章首次提出:“三把刀”与油纸伞谁先成为下个文旅“爆款”?显然一个多月后这个问题已有答案,目前二者当中的确是“三条簪”更重要,因为到了今时今日,各个城市都已经意识到,守护自己城市的文化有多重要。

眼看着自家景区街头巷尾都是头戴一圈花的装扮,福州知耻后勇,终于想起闽都才是福建文化的代表,要夺回文化影响力,于是果断拾起了自家的“三条簪”,并根据时尚潮流进行创新,以适应现代人的审美。中秋假期前后在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开展了“三条簪”文化周活动,期间我们大家欣喜地看到,大漆簪子开始批量登场。

不仅如此,作为工艺美术大市的福州,匠人们还充分发扬工匠精神,开始发散性思维,在“三条簪”制作过程中大力创新,诸如牛角、木头、钛合金等不同材质全都用上。尤其角梳是福州一绝,当前做出来的角簪也不遑多让,通体和玉一样晶莹透亮。

目前初步登场的漆簪还不算太精致,毕竟大漆制作工艺复杂,越厚的漆层,越精美的髹饰,需要的工期就越长。但随着时间推移,将来一定会有更精美更吸睛的簪子出现,刚开始的这些就当是抛砖引玉吧。近年来福州漆器和茉莉花茶、鱼丸等宝藏一样,已经走出低谷重新崛起,正在逐渐打开销路,回到中国工艺三宝应有的位置。

8月31日文章提到,大漆簪子比金属高档,比金属别致,比金属多样,比金属好看,比金属有质感,而且还比金属安全。可以戴着逛街,出入各种公共场所,最重要的是可以乘地铁。

跟精美雅致多姿多彩的“三条簪”相比,现在簪花围被搞得越来越粗劣,千篇一律的假花,廉价的服装和道具,店家们直呼钱真好赚,我不知道这样拍照能有什么质感。古人簪花往头上插的是鲜花,人家蟳蜅女爱戴花,头上戴的也是真花,你们家办什么事才戴假花呢?顶一圈塑料花在头上不觉瘆得慌?

其实“三条簪”本就是日常头饰,而且老少咸宜,完全可以和汉服一样,复兴中华文化,成为福州街头常见的装扮。所以,我建议有关部门赶紧制定“三条簪”的标准,可以打造两个版本,一个精致版用于写真妆造,一个简约版用于日常装扮。

或许在不远的将来,福州大街上会有人大大方方戴着“三条簪”逛街购物,上学上班。毕竟与只能拍拍照的簪花相比,发簪的实用性更强。当然,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目前先把对“三条簪”的支持力度长期持续下去,该发补贴发补贴,该给优惠给优惠,时不时搞些活动,给予“三条簪”进入古厝内部拍摄的特许,把力所能及的事先做到位。

0 阅读:11

冬易聊房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