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死亡之谜被揭开?郭沫若:被人用条3寸长的铁钉活活钉死的

云深不知鹿 2025-02-26 08:44:41

在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开启了第五趟外出巡视。谁能料到,他竟在此次出行时突然离世,死得颇为蹊跷。实际上,这件事背后藏着一场精心谋划的阴谋。

【离奇去世】

秦始皇这辈子特别爱出巡,跟乾隆不一样。乾隆出巡主要是游山玩水享受,可秦始皇出巡,更多是想镇住原六国那些不安分的贵族,不让他们轻举妄动。

之前已经有过四回出巡经历,所以不管啥事都能轻松上手,各项事务开展得井然有序,没一点慌乱,做起来那叫一个顺溜。

可当车队行至沙丘那地儿,变故陡生。秦始皇本就不常与大臣们照面,这下干脆不见人了,啥事儿都让赵高和几个贴身侍从传达。

过了好些日子,大臣们察觉到异样,便去见丞相李斯,说:“李大人,陛下好多天没现身,怕不是出了事。每次求见陛下,都被宦官阻拦,要不咱直接冲进车驾看看咋回事?”

刹那间众人齐声应和,李斯却抬手示意他们安静:“你们有没有想过,要是啥事都没发生,你们到时候会怎样?”

秦朝律法严酷,秦始皇行事专断,说啥就是啥。谁要是违抗他的指令,后果肯定很惨。大臣们一听,瞬间就没了胆子,不敢有丝毫违抗的念头。

李斯随后讲:“行,我想个由头去面见陛下。要是陛下安然无恙,那再好不过。要是真有状况,你们就一同采取行动。”

大臣们都认为这主意挺靠谱。咋说呢,不管事情怎么发展,对他们自个儿而言,根本不存在啥风险,横竖都能置身事外,所以就觉得这主意相当不错。

过了几天,李斯跟他们讲,自己已经面见秦始皇。秦始皇就是身子有点不舒服,这会儿不愿见人,只要调养一段时间,身体就能恢复过来。

大臣们听了李斯所言,便都信以为真,此后确实没一个人再提起这事儿。

但接下来发生的一连串状况,大大出乎他们的预料。这些情况一个接一个出现,完全在他们原本的预想之外,让他们着实有些猝不及防。

秦始皇先传旨把护卫将军蒙毅调走,跟着又发旨意,要赐死太子扶苏以及将军蒙恬。

秦始皇在军队里,蒙毅和蒙恬这哥俩是他极为信赖的心腹。要说起秦始皇的儿子,扶苏那可是其中最出众的一个。

扶苏生性与秦始皇不太合,两人关系一般。可秦始皇看重扶苏的本事,想着让他到蒙恬那锻炼锻炼,积累经验,日后能帮衬自己治理天下。

这会儿秦始皇竟一下把三人里俩赐死,另一个打发走了。这实在让人忍不住琢磨,究竟是出了啥事,才让他做出这般举动?

然而,大臣们也就只敢在心里琢磨这事,没一个人胆子大到去询问秦始皇。他们心里虽有想法,可都畏惧秦始皇的威严,不敢真的付诸行动去打听。

过后,外出巡视的队伍又接着出发。也不知打啥时候起,秦始皇的饮食喜好有了变化。那些珍贵的美食他一概不感兴趣,唯独钟情于咸鱼。

他顿顿都吃咸鱼,还让人在车驾里放了好几筐咸鱼。那咸鱼味儿可大了,隔老远去,都能闻到一股浓重的咸鱼味飘散过来。

然而,因秦始皇威势赫赫,众人心里虽有想法,却都畏惧其威严,始终没人有胆量站出来表达意见。

车队浩浩荡荡回到咸阳城没一会儿,李斯赶忙把大臣们聚到一块儿,告知秦始皇驾崩了。接着,他宣读秦始皇遗诏,宣告由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登基,这便是秦二世。

但凡对历史稍有知晓的人都清楚,这背后是李斯、赵高与胡亥三人策划的。实际上,秦始皇在沙丘那个地方就已经离世了。

他们冒用秦始皇名义,让极有望继承皇位的扶苏和其坚定伙伴蒙恬丧命。为遮人耳目,用咸鱼遮盖秦始皇驾崩后的尸臭,最终使得胡亥能顺利登基。

对于他的死亡方式,史书中仅提及是突然死去。至于死因,后人有诸多说法,大致能分为三种类型。

【发病而亡?丹药之毒?亦或者是谋杀?】

对于秦始皇究竟因何而死,大致存在三种不同观点。有的从身体疾病角度分析,有的着眼宫廷阴谋猜测,还有的从意外状况等方面考虑,这三类看法各有其依据和推断。

有一种观点主张,秦始皇的离世是因为生病。持这类看法的人觉得,是疾病最终导致了秦始皇的死亡。

秦始皇驾崩时年仅五十岁。在当时,人们平均寿命较短,四五十岁便算高寿,若放到现代,差不多等同于七八十岁的年纪,由此可见,当时的生存条件及医疗水平远不如现在。

人上了岁数,身体容易出状况。秦始皇四处巡游,长时间车马颠簸,身体抵抗力急剧降低。而且后半程所经之地,不管是饮食特点还是气候条件,和咸阳城相比都差异显著。

由此推测,秦始皇极有可能遭遇了因环境变化而难以适应当地水土的状况。

这情形,本宜安心调养。可秦始皇堪称“工作痴”,即便在车驾上,每日仍要批阅众多竹简奏章。那些竹简奏章分量十足,如此一来,每天工作对他体力和精力的消耗相当厉害。

秦始皇因年事已高,又对当地水土不适应,日常还过于劳累,结果重病缠身。病情持续加重,没能好转,最后不治身亡。

也有人觉得秦始皇早逝是因为患了软骨症。但在当时,就算贵为皇帝,靠软骨症竟能活到50岁,这说法不太站得住脚,毕竟以那时的条件,这种情况很难发生。

还有一种观点觉得,秦始皇的死因是服食丹药中毒。持此看法的人觉得,秦始皇寻求长生,长期服用丹药,而丹药含有重金属等有毒成分,最终导致他毒发身亡。

秦始皇热衷于寻求仙方丹药,渴望长生不老。于是,他身旁聚拢众多术士。这其中,徐福最为出名。徐福借着为秦始皇效力的名头四处游历,最后东渡到日本,成了当地的先祖。

徐福领了个活儿,就是帮秦始皇找那传说里的“神仙”,目的是搞到能让人“长生不老”的秘方。

秦始皇寻觅长生之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当徐福崭露头角,此时已处于这漫长求长生历程的最后一个阶段。

起初,秦始皇靠吃丹药,想实现长生不老,这跟后来的帝王想法类似。后来,他改为求上天保佑自己长寿。为此,有段时间他四处奔波,甚至跑到泰山举行封禅仪式,就为能活得长久。

到了最后,前面那两招都没起到啥效果,没办法,他只好让人出去找所谓的“神仙”了。

在这之前,秦始皇就吃了好多丹药。丹药的成分,大家心里都明白。吃了这么多丹药,秦始皇能活到五十岁,真算得上是奇迹。所以在外出巡视路上突然去世,也就没什么稀奇的。

还有种挺有意思的观点,说秦始皇并非正常死亡,而是遭人谋害,手段竟是用铁钉将其致死,这种说法,着实引人深思。

这说法并非出自我口,而是郭沫若讲的。郭沫若有此言论,并非我这般表述。如此话语,是郭沫若的观点,而非我所讲。

郭沫若特意撰写了篇名为《秦始皇将死》的文章。文中提及,秦始皇驾崩之后,右耳流出些许黑血。

正常来讲,不管啥缘由,都不该出现这种状况。除非有人在秦始皇右耳钉进铁钉,这或许才是致使秦始皇突然离世的真实缘由。

郭沫若觉得,在整个出巡队伍当中,唯有赵高和胡亥能达成此事。他俩既是秦始皇身边的亲近之人,有机会随时待在秦始皇身旁。而且秦始皇一死,他俩还是最大受益者。

他们拖时间不让人过早察觉秦始皇驾崩,其一,是想为胡亥登基创造条件;其二,则是要避免有人知晓秦始皇真实的死亡原因。

到最后,哪怕秦始皇右耳流出黑血,也没人能察觉。为啥呢?只因那尸身状况实在太差劲,各种状况百出,这耳朵流黑血的事儿也就被忽略过去了。

从赵高、李斯和胡亥在沙丘的密谋轻易得逞这情况看,显然他们事前就谋划好了。这里面唯一不好把控的其实是秦始皇。因此,赵高和胡亥这么做,是有其道理的。

照这么看,秦始皇实际死因大概率是遭赵高和胡亥谋害。这位称雄千古的帝王,最后竟落得这般田地,着实让人感慨。

【归根结底,是秦始皇害死了自己】

事实上,这些本都能避免。秦始皇堪称千古一帝,有着非凡的谋略与才能。然而,他却在一处有所疏忽,即对身旁之人过于宽厚。

胡亥身为幼子,向来幼子容易被偏爱,秦始皇对这孩子那可是宠爱有加。比如出巡的时候,其他儿子都没带,单单带上了胡亥,便能体现这份特殊的疼爱。

说起赵高,他长期伺候秦始皇,俩人有交情。秦朝律法严厉,有回赵高犯错,蒙毅主张依法把赵高斩首。但秦始皇特意下旨,没按律处置,给赵高留了条活路。

这两人能算得上秦始皇最贴心、信赖的人。可秦始皇对他俩太过纵容,让他们愈发胆大妄为。到最后,恰恰是秦始皇自己这种纵容的做法,把自己给害了。

或许是汲取了之前的教训,汉武帝对待自己的儿子才这般绝情。此前发生的事让他心有忌惮,在对待亲子方面,竟丝毫未留情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