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或学习时很多人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脑子经常不够用、精力不集中,处理一个任务要浪费很多时间。
那么,该如何让脑力保持在巅峰的状态呢?今天的文章,也许能帮上你一点忙。

PART 01
适当摄入一些蛋白质
如果你想提高大脑的运作能力,不妨试着在食谱里加入一些蛋白质。
研究发现:在早餐加入更多的蛋白质,可以提高多巴胺的分泌,增强决策能力。
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对调节运动、情绪、认知等多种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够为我们提供动力,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决策。如果缺乏多巴胺,你会容易觉得无精打采,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当然更没有办法好好工作。
PART 02
切换不同任务来「刷新」大脑
大脑有一件非常讨厌的事情:那就是长时间专注在一个任务上。
原因在于大脑是需要新鲜刺激的。长时间处理同一个任务,大脑就会感到疲劳,从而导致注意力涣散、昏昏欲睡、分心、走神……这不但会容易出错,更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学习和记忆效率。
建议将不同的任务穿插循环来做,当然根据数量和难度分配不同的时间最好。
这样循环交替,可以不断「刷新」大脑,让大脑始终工作在最佳的状态下。

PART 03
采取主动休息来恢复精力
很多人工作时都喜欢长时间埋头苦干,直到下班结束或者是周末才休息恢复。其实这种方法很低效,相当于精力一直处于低电量的状态中。
更高效的做法是什么呢?是变被动休息为「主动休息」。也就是交替着工作和休息,自己掌控休息的节奏。
一个简单的建议是:把工作划分成多个小阶段,每个阶段大约20分钟到1小时。结束了一个阶段之后,就主动休息一下,换换脑子,做一些别的事情。比如看看有趣的视频,读几页书,写几行字,起来散散步、活动身体……
这可以快速地帮助大脑「回血」,让大脑充满能量,更好地应对下一个阶段的任务。
PART 04
在白天接受更多的阳光
光照会影响大脑的节律。在光照更强的环境下,大脑会进入高度警觉的状态,马力全开;反之,在光照较暗的环境下,大脑会开始分泌褪黑素,准备进入睡眠。
2013年一项研究发现:暴露在阳光下一个小时,对反应速度的提升比两杯咖啡的效果更高。
2020年一项研究发现:在日光充足的办公室工作的员工,平均睡眠时间增加37分钟,在一系列战略思维测试中成绩也高出42%。
因此为了保持大脑的活跃度,在白天工作或学习时尽量处于自然光下,能够晒到太阳最好。如果没有条件也可以在工作休息时晒晒太阳。

PART 05
频繁活动来减少久坐的伤害
如果说什么事情,会对大脑造成危害而又常被我们忽略,那可能就是久坐了。
原因有很多,比如:
久坐不利于心脑血管代谢,这会降低我们的认知能力;久坐会使得大脑中部分脑区缺氧,影响大脑的整体协作能力;久坐会导致身体产生微小但切实存在的疲倦,让头脑变得昏沉,难以转动……为了保持头脑清醒,我们可以在避免久坐的情况下,适当增加活动。因为研究发现:当我们活动的时候,大脑中的血管会扩张,从而使得血流量增大,更不容易发生堵塞。同时,大脑中的不同脑区会被激活,从而降低单一脑区长时间被激活而导致的堵塞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