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至成和前妻钱家华缘何离异?这所有的一切,需从 1937 年谈起。
钱家华出身于革命家庭,其两位兄长先后投身红军。受此影响,16 岁之际,钱家华成为红军队伍中的宣传队员,而后因人力匮乏,转而从事看护工作,照料负伤的战士。钱家华工作细致入微,获得了战友与上级首长的肯定。当部队抵达陕北时,她荣获“先进”称号,胸前佩上“大红花”。
这一年,19 岁的钱家华眉清目秀、亭亭玉立,周身满是活力。于“先进同志”合影之际,杨至成忍不住对她多瞧了几眼。一旁的贺诚面带笑意说道:“咱们卫生战线人才辈出,杨部长莫非对那个高个子姑娘有意?”身旁的叶季壮相劝:“年岁已长,还这般忸怩作态作甚,干脆利落些!”
故事的演进脉络和杨至成、唐慧文的相恋情形近乎一致,1937 年早春,杨、钱二人完婚。
杨至成与钱家华皆历经长征,深知幸福得来不易,婚后二人琴瑟和鸣、相敬如宾。钱家华未曾接受过教育,但凡杨至成得闲,便会于油灯之下,教导钱家华读书认字。1938 年 2 月,钱家华诞下一女,取名“杨玉明”,寄望其如玉石般纯净澄澈。
于长期作战期间,杨至成屡屡负伤,其身体遭受极大损害。即便抵达延安后获得了相对稳定的休养条件,然而医疗资源匮乏,未能从根本上疗愈他的病症。此后,抗日战争全面打响,杨至成只得抱病坚持工作。
此时,党中央与共产国际达成协定,拟从抗大、党校以及部队当中,选取部分身体欠佳的同志,前往苏联学习,同时也可借此治病。杨至成身为抗大校务部部长,在赴苏人员名单之中。
结婚逾一年,女儿方才降生未久,恩爱的这对小夫妻即将分离。钱家华为丈夫能够去治病颇感欣喜,却也因二人的分别而心生忧愁。杨至成亦不舍离开妻子,知晓她内心苦楚,遂言道:“我会速速归来,虽说组织未明确规定去多久,但我料想,快则半年,慢则一年,定不会太久。”
1938 年 6 月,杨至成与刘亚楼、李天佑、钟赤兵等诸位,共同踏上了奔赴苏联的行程。
【杨至成在国外落难】
杨至成抵达莫斯科后,被安置于名为空措沃之处,此地有二十余位来自延安之人,当中不乏众多旧识。在这众多人士当中,杨至成年纪并非最大,然而却是性情最为随和的,故而获封“杨老太爷”这一称谓,众人皆愉悦地如此称呼他,他于此愉悦欢快地学习、调养。
1941 年 6 月,德国入侵苏联,未及三个月,侵略的炮火便逼近莫斯科城外,共产国际只得将中国的同志集结至莫斯科,安排他们回国。杨至成与同伴们每日皆能听闻防空警报响起,他们所居旅馆大楼的玻璃亦被震碎。
10 月,杨至成等十余人抵达蒙古的乌兰巴托,欲从该地穿越边境,前往内蒙古大青山再回延安。通常而言,此路本应安全畅通,然今时不同往日,日军对该交通线加以破坏,并封锁了边境,致使众人进退维谷,被困于蒙古,茫然不知所措。
初至乌兰巴托时,苏联方面为其安排了居所,然而时日稍长,供应方面产生了问题,杨至成等人只得自行谋求生存之道,且不可暴露真实身份。这般情形,使众人陷入困境,这些人里,多数不通俄语,亦不懂蒙语,身处陌生之地,如何维持生计?他们向巧尔诺夫少校求助,经一番商议,只得如此应对:
“你们对外宣称,乃是被俘的中国国民党军人,如今已服完一年刑期,被释放出来,暂时无法归国,需谋求生计……”
果然,众人闻之,皆甚愤懑,然而除如此行事,又有何良策?无奈之中,只得忍辱含垢,于是,杨至成前往农场劳作,钟赤兵至剧场充当售票员,贺诚通医术,成为医院的护士,在众人里,他的薪资最高,且常拿出一部分周济战友。
岁末之际,西伯利亚寒流侵袭,气候严寒。工厂农场停工,杨至成失去收入来源。他只得在饭店充当跑堂,于马场牧马,寄人篱下,衣衫破旧。其病情旋即复发,面容憔悴,形销骨立,仿若乞丐。旁人决然难以想到,他往昔竟是中国红军的高级指挥员。
1943 年,杨至成前往一家中餐厅工作,他依旧隐匿自身真实身份,假借国民党军人的名号。周边众人听闻其是从监狱释放出来的,皆不敢与之接近。餐厅老板见此情形持续下去非妥,遂下达逐客令,杨至成只得黯然离去。行于大街之上,何处进食?何处安睡?
数年前,红军西路军西渡黄河,其队伍遭打散,幸存的战士一路行乞,最终回归中央。杨至成暗自思忖,“连监狱释放犯都当过,做几日乞丐又有何惧?”遂开启了一边讨饭、一边寻工作的生涯,也正因如此,遭受众多人的指责,受尽不少冷遇。
诚然,他亦曾邂逅良善之人。某回于一家饭馆门前,一个脑满肠肥的伙计恶言相向,杨至成闻之怒不可遏,即将发作之际,忽有人唤住了他,且把他带至前方不远处的饭店,请其享用羊肉泡大饼。在交谈之中,了解到此人系山西人士,到此地经营生意,见杨至成潦倒,却正直有加,颇为欣赏,欲施予援手。
杨至成内心自是高度警觉,亦未透露自身身份,仅言投亲途中遭遇困境。山西老乡给予杨至成一叠钞票,杨至成坚决不肯接纳,唯恐其中有诈。见杨至成拒绝,山西老乡未加勉强,告知掌柜,杨至成往后在此用餐,不必收费,账款皆记于己身一并结算。半月过后,山西老乡竟莫名消失了。
转瞬之间,半年已逝,谢妙恩前来寻杨至成,莫斯科传来消息,令其返回苏联。往昔一同的战友,近乎皆已离开,他自是不愿独自留下,遂登上前往莫斯科的汽车。历经两日颠簸,尚未抵达目的地,却又接到通知,鉴于战争尚未终结,不许他回莫斯科。谢妙恩只得与当地的赤色互助救济会取得联系,每月给予杨至成 300 卢布。
通常而言,300 卢布在平素足以支撑一人的生计,然而于战争时期,物资稀缺且开支颇巨,杨至成旋即遭遇困境。内务部的一位官员向其表示:“城市物价高昂,我们打算送您前往城外的集体农庄,生活或许会有所改善。”正因如此,杨至成从乌兰乌德互济会去往了乡下的集体农庄。
一日,杨至成的癫痫病突发,瘫倒在地,口吐白沫。邻居察觉后赶忙呼叫医生,一番抢救后他苏醒过来。农庄主席把杨至成送回互济会,休养了一段时间,病情大致稳定。然而,杨至成不愿再返回集体农庄,所以互济会人员对他态度转冷,并要求他尽快外出谋职,毕竟互济会无法长期为其提供食宿。
杨至成经由他人介绍,前往一家贸易公司看守仓库。某夜,仓库遭窃,警察曾怀疑系杨至成所为,直至窃贼落网,方还其清白。然而,待到冬季,天气渐寒,仓库工作愈发艰难。又一夜,杨至成的癫痫病再度发作,历经数小时,方才苏醒。鉴于杨至成的身体状况,已无法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确实应当设法摆脱当下困局。
【你的妻子已改嫁】
反复斟酌之后,杨至成决意将自身经历托人译为俄文,呈交乌兰乌德市党委机关。负责联络之人名为努斯卡娅,年逾六十。她阅过杨至成的履历,审视着眼前这位身材矮小且瘦弱的男子,着实难以想象其为红军中的高层领导。得益于努斯卡娅的协助,杨至成得以入住一家优良的疗养院。
然而杨至成一心想要回到莫斯科,怒斯卡娅知晓他的心思,遂为其购置了一张前往莫斯科的火车票。此时,德军已被逐出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渐近终局,只是共产国际已然解散,何去何从,再度成为他所面临的新难题。
自乌兰乌德启程之际,怒斯卡娅赋予杨至成若干零钱。火车上的餐食价格颇高,他每日仅愿进食一餐。抵达莫斯科后,其口袋中仅有的 50 个卢布竟被小贼盗走。在难耐的饥饿之中,他周身摸索,寻得一个半卢布,购置了一个黑面包与一碗土豆片汤。
通往莫斯科市区的路途显得颇为漫长,杨至成拖着疲倦之躯、迈着沉缓的步伐行进。他身无分文,只得一步一步地前行。此时,他的脑海中蓦然浮现出一个名为“柳克斯”的所在,此地乃是一家旅馆,后来被共产国际租下,外国代表团人员抵达苏联时,往往在此居住。
杨至成不识路径,所幸知晓“柳克斯”的读音,历经诸多波折,终抵目的地。传达室之人对杨至成甚感迷惑,因其不会俄语,且面露疲态,缘何现身于此,全然不明,见其为中国人,遂致电林伯渠之女林利。
林立接到传达室来电,旋即疾驰前往,定睛一瞧,眼前之人正是杨老太爷——杨至成,只见他饿得身形大变,满脸尘灰,历经诸多磨难。林立赶忙说道:“我去给您拿面包!”未曾想杨至成见林立离开,误以为不被接待,就转身走开了。行于大街之上,由于极度饥饿,实在无力前行,只得再度返回。
幸遇同胞,得以有“家”,终不必再过漂泊流浪之日子。为促杨至成身体尽快康复,林利与孙维世交替带其赴医院诊治,渐而,其身体转好,面色亦红润起来。忆及此段过往,杨至成坦言林利和孙维世乃其“救命恩人”,甚为感激这两位“女菩萨”。
抗战胜利后,杨至成屡次尝试回国,皆未如愿。彼时,国内交通要道皆被国民党封锁。直至党中央派遣众多干部与部队,开拓东北解放区,畅通与苏联的通道,当初离开延安的同志方能够归国。1946 年 1 月 16 日,杨至成与李立三、袁牧之等人乘飞机抵达东北,此时,距其当年离去,已然整整八年。
当杨至成于东北民主联军总部见到后勤部长叶季壮之际,询及妻子钱家华,叶季壮称:“因你离去后杳无音信,其后又听闻你在从新疆回国途中遭敌人杀害,故而家华同志携孩子改嫁了,我们也曾劝她,然而终究未能改变这一局面……”
杨至成闻此,仿若遭受五雷重击,眼前瞬间发黑,险些昏厥,此打击着实巨大。钱家华改嫁之人,乃军工生产领域的一位老同仁,对母女二人甚为不错,于杨至成而言,这也算是一种抚慰了。
1946 年 7 月,时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后勤部政委的杨至成,依令与肖劲光一同赶赴内蒙古的满洲里,接收一批军用品。鉴于路途漫长,卫生部门指派了一名护士,承担他们的保健任务。此护士名为唐慧文,当年 19 岁。
唐慧文极为看重上级部署的此项工作,途中,对杨至成、肖劲光关怀备至,频频嘱咐首长注意休憩,谨防中暑。唐慧文手脚麻利,热衷学习,每每工作结束,就独自静下心来潜心读书。她说话时柔声细语,那一口东北话的发音极为悦耳,即刻引起了杨至成的。
唐慧文参加革命未满一年,然而其医疗技术颇为娴熟。她曾于护士学校求学,且拥有两三年工作经历。回到驻地,卫生部长贺诚向杨至成询问保健护士的工作评价,杨至成表示:“此女工作甚佳,我认为应给她记功!”贺诚敏锐察觉杨至成言语之意,直言:“这般说来,你相中她了?”
杨至成的面庞泛红。此问题着实难以应答,唐慧文青春靓丽、温婉大方,但凡单身男子,皆会投以赞许目光,然而杨至成年逾四十,小姑娘尚不足二十,这般悬殊差距,着实令人犯难,言“喜欢”则难为情,言“不喜欢”又太过违心,许久,他嗫嚅着道:“瞧瞧这老贺,人家姑娘这般年轻……”
贺诚做媒,自是竭力相劝——真正的爱情不存在年龄的限制。即便如此,杨至成仍旧“抵制”,称自己更期望觅得年龄相近之人。“你已四十余岁,哪有大龄姑娘候着嫁你!”贺诚这番话,堪称“点醒梦中人”,杨至成总算“妥协”,然而爱情,需得双方应允,杨至成单方情愿,亦是徒劳。
贺诚显得信心十足,其内心已有筹谋,欲令周越华去做唐慧文的工作。当唐慧文知晓周越华乃是来说媒时,尽管其对周越华极为敬重,却仍道出自身顾虑:“杨政委乃首长,我恐难胜任!”唐慧文的拒绝,一则因身份,杨至成是资深革命者,而自己不过是刚参加革命的“小丫头”,二人结合,难免引人非议,二则由于年龄,他们之间差距着实不小。
周越华道:“你恐不知,杨政委于家庭方面,历经诸多不幸!”继而,对杨至成的状况予以介绍,唐慧文闻后,内心甚为起伏,亦颇为感动,遂应下。此年 10 月,杨至成与唐慧文在佳木斯举行婚礼,构建了新的家庭。
婚后,杨至成向唐慧文坦陈:“我于延安之际曾有一子,推算下来已有八九岁,当下随其母亲居于继父家中,我们始终未曾相认并会面。”
作者网名:黄飞鸿华夫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