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关注我的都发财了!想体验躺赢人生吗?动动您发财的小手,点个关注点个赞,一起走向人生巅峰!
民国四公子中最低调的一位,父亲是大军阀,他58岁做一事感动中国国之瑰宝藏于民 −− 剖析民国名流张伯驹爱国心
我们都知道,乱世常能见英雄人物,也能见到感人的事迹。今天,来为大家介绍一位民国名流的感人故事。
张伯驹,民国四大公子之一。其父张镇芳曾任河南都督兼民政部长,曾一度成为军阀骄兵。许多人以为,作为军阀之子,张伯驹会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实际上,他自小便严格要求自己,未谙任何闲暇。
1926年,张伯驹偶然间爱上了古代字画。从此,他的人生追求,便定格在文物保护上。他不仅专注收藏,更“舍得”出手相赠。1956年58岁那年,他毅然决然将自己数十年来珍藏的字画,全数无偿献给故宫博物院。其中不少如今成为故宫的镇馆之宝。这一举动,可说是让全国上下亲切他。
更让人感动的是,他对文物的珍视,甚至胜于生命。1941年他曾遭绑架,绑匪索要三百万赎金。可是,张伯驹宁死不送,也不肯出卖家中一物。最终仅以四万将自己救出。
他的爱国之心,也使得许多瑰宝得以保存。如《平复贴》,就是由他以四万将之从溥儒手中相救。后此宝于1958年同其馆藏全数献给故宫。
在动荡的民国年代,张伯驹表现出的爱国情怀与为文物这片良壤奉献了一生,实在令人感慨。他告诫我们,国家的精神归根,要扎基于民的爱护。乱世出英雄,也能见到感人的爱国故事。张伯驹,就是那样一个让每个中华子民骄傲的良知分子。
值得一提的是,张伯驹爱国情操的源头,或许与他作为军阀之子的经历脱不开干系。
据传,年少时张伯驹曾见证战乱对国土和民生的破坏,这对他留下了深刻教训。他明白,只有弘扬文化、爱护国物,才能稳固国基,让人民生活于安定中。
与其同时代的许多上流子弟不同,张伯驹未走上权术之途,也不为利禄沉沦。取而代之,他寻觅着一条能为社会献力的道路。于是,他萌发出通过收藏与传承,来弘扬中华文化的理想。
五十多年来,他不惜心力收藏各类字画。其中不少如今已成为国宝级文物,弥足珍贵。更重要的是,张伯驹没有为自己收藏,而是视之为国家瑰宝。他誓言必将这些文物,完完整整地传给子孙后代。
1958年无私献出馆藏,无疑兑现了这一誓言。他以行动诠释,保护文物不动功名寻利,而在为国民百姓文化根基树立坚固保障。这无论从理念上,还是从实践上,都堪称楷模。
时至今日,每当我们在故宫观赏那些瑰宝字画,都不忘缅怀张伯驹先生的功绩与情怀。他让我们看到,爱国不必惟有在乱世显山露水,在和平中凭文化传承国威,同样可以博得后人垂颂。这正是张伯驹奉献一生的真谛。
本文致力于传播正能量,不涉及任何违规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协商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