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男子工作21年,只吃凉水泡饭攒下470万:他的朋友圈我看服了

亦融正直云朵 2024-07-25 11:02:42



以前刷这样的新闻,我扫一眼就算看过。

现在不一样了,钱真的太难赚。

边看边恨不能和当事人取经,这么多钱,你到底怎么攒下来的?

01

是《南风窗》的一篇报道,一位45岁的日本普通上班族“曼先生”,他给自己起名叫“绝对会辞职的人”。

这名字,一听就怨气十足……

他大学毕业那年,正赶上日本就业“冰河时代”。

当时很多人一毕业就失业,不过他很幸运,找到了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入职后便心怀感激地发誓一辈子效忠公司,绝对不会轻易辞职。

但……这哥们倒也没那么“幸运”。

工作后不久,他就发现公司是一家“黑心企业”。

上司对属下吹毛求疵,时不时还对职员霸凌。

他每天要6点起床,7点半到公司给30多位“前辈”打扫办公室,包括但不限于擦桌子,倒垃圾和泡茶。

还要帮忙跑腿,买咖啡,买午饭,被压榨到连牛马都不如。

曼先生的推特,相当于我们的朋友圈

最绝的是,公司规章写的是5点半下班,但老板严禁任何人比他先下班。

然而,老板每天晚上11点才走……

也就是说,所有人都被迫耗到凌晨一两点才下班,通勤一两小时到家后,第二天早上又得早起,只能睡三四个小时。

就这样,公司还不允许员工在加班时间内吃饭,导致这哥们几乎每天只能吃一顿饭,实在惨绝人寰。

想想自己的退休年龄,再看看这遥遥无期的苦逼牛马生涯,曼先生拍桌怒改誓言:

一定要拼命攒钱,早点辞职!

争取在50岁之前攒够1亿日元(约470万人民币)的养老金,提前退休!

为了尽快达成目标,曼先生开启了长达二十多年的节衣缩食生活。

02

为了攒钱,他有多拼?

把生活成本和质量,压缩到最低。

他租住在3万日元(人民币1400,在日本算很次很low)的破旧公寓,面积小到只能放张破旧的榻榻米。

墙皮开裂,家电全是最便宜的。

电饭锅坏了他也不修,用易拉罐架起烧烤盘,点酒精蜡烛热米饭吃。

哥们说,反正天天不是加班就是各国各地出差,在家待的时间不长,能睡觉吃饭,满足基本生存功能就行。

他经常晒自己的一日三餐。

最初开始省钱时,他还有兴致做意大利面和蛋包饭。

当社畜久了后就越来越随意,主打一个能吃就行。

早上来不及吃饭,就用便利店积分兑换一瓶能量饮料,免费的就是最好的。

一个月去两三次超市,囤的食材永远是鸡蛋,纳豆,豆芽,豆腐,偶尔会买面包和饼干。

比如超市临期的豆芽疯狂打折,曼先生毫不在意买回家。

打个鸡蛋炒一炒,就着调料酱油下饭。

凉水泡饭,也是常有的事。

又或者可生食鸡蛋佐酱油拌米饭,配菜是临期豆腐和腌梅干。

豆腐没了就换成纳豆,开水冲一碗味噌汤泡饭。

日本蔬菜比较贵,他就喝蔬菜汁补充维生素。

有时候感觉蔬菜汁不够,就花点钱买些黄瓜西红柿,配点乳酪和美乃滋补充营养。

不想做饭,就拿可乐和饼干对付一口。

哥们还挺幽默地选了个监狱题材的下饭剧,自嘲在这黑心公司上20年班和服20年刑没啥区别。

这些开销基本上都能用超市积分覆盖,花不到什么钱。

哥们还会炒股,有时候会收到大公司给股东发的粮油米面土特产等等。

泡面里打个鸡蛋,这对他来说就算“开荤”了。

逢年过节,公司会发餐饮礼券。

吃到牛肉饭,乌冬面,烤猪排和三文鱼这种“大餐”,对哥们来说就是人生幸福时刻。

假期时,他会开着买来的N手车去看海。

一个人在海边喝点啤酒,吃块披萨,当作度假。

他这些饭菜看着不算寒酸,就是寡淡到感觉吃完还倒欠身体几百卡路里。

但哥们很乐观,在推特上分享这些日常时,他常给自己打气:

“一定要向存满1亿日元努力!”

在他看来,银行卡里的数字增长,意味着越来越接近自己的退休梦,所以并不会对眼下节衣缩食的生活感到羞耻。

他的一夜爆火,是因为,他真的成功了。

这天,他照例分享晚餐。

一小碗撒着海苔碎的白饭,一颗腌梅干和一块玉子烧(鸡蛋卷),但配文里写道:

“今天的晚餐是这些,看起来很朴素很日常对吧,但鸡蛋对我来说已经是奢侈品了。

我拥有9300多万日元的存款,这样生活了20多年,吃什么都觉得挺好的。”

20多年,9300多万日元,换算成人民币大概就是440万。

到今年年初,他已经完成了1亿日元的存款目标。

百万富豪,过这么久的和尚日子。

以前我看这些会说“何苦呢?”

现在只想问“食谱呢?”

03

像我昨天说的,哥们我,今年算是深刻体会到什么叫变天了。

这两年过得,是真穷。

广告越来越少,走投无路时还发过一些有点儿标题党的推广文案。

没办法,工资都发不出去了,不是饿了谁恰这种饭。

相信直面寒冬的不止我一个,大家都在消费降级。

别看现在周末出门商场里还是人挤人,实际上的消费呢?

中午到商场,吹一会空调,然后去负一层买杯奶茶,看到名创优品可能会买点小件,消费十几二十块钱。

看到无印良品,进去逛一圈,和朋友玩“你猜这个多少钱”的小游戏,然后空手出门;

路过快时尚服装品牌转一圈,进去和朋友点评一下当季衣服,试穿几件,但不会买;

逛到精品店,被可爱东西吸引进去,试试帽子试试配饰,有喜欢的拍下来拼多多搜同款;

看到乐高,虽然不知道买啥,但也会进去逛,然后空手而出;

再去金店问一嘴金价,感慨一下真贵。

最后团张券去顶楼或者负一楼吃饭,要么直接City walk回家。

还有节假日到处人头攒动,各个景点人多得让人犯密集恐惧症。

看起来好像大家都在报复性消费,但咱看看真实数据:

去年春节去三亚旅游人数比疫情前的2019年要多出61.64万人,但收入,直接砍了一半多。

2019年,人均消费能有一万,去年人均消费只有3018元,今年元旦,人均消费降到了1900多。

人是都跑出去玩了,但能不花的,还是不花。

原因很简单,憋了好几年,终于能出门了。

花点小钱买开心释放一下压力可以,但“疯狂消费”?不存在的。

都在攒钱,都在下意识地捂紧口袋。

这节骨眼,再有人鼓吹及时行乐,对自己好一点,那真是心怀不轨。

04

也许你会觉得,普通人没必要像曼先生那样苛求自己。

那是当然,我的意思是,小钱可以花,不需要委屈自己。

但他的这种储蓄意识,真是值得我们学习。

这年头,多存下一些钱,就是为自己的安全感升级。

就像李诞在《奇葩说》里讲的:

“原始人类曾经分为两种人,一种是采集文明,他今天饿了,一伸手就摘个果子,他当时就能快乐,但是这种人都被淘汰了。

而生存下来的是我们这些压抑欲望的不快乐的人,春播秋收,期间要熬几个月的时间。

现在的互联网环境也是,研究着怎么样让你现在就爽,但这未必是件好事。”

消费主义捂住我们的眼睛,张口闭口都在洗脑,“人生就是用来讨好自己”。

他们引导我们心甘情愿地去购买一些本不需要的东西,玩的就是钓鱼,把我们口袋里的钱钓到他们的兜里去。

结果呢,今天消费,明天后悔,大后天再乐此不疲。

长此以往,我们到底是在活出自己,还是做了消费主义的奴隶?

关于曼先生的那条报道底下,有人说“有些钱老了就花不了了,还是过好眼前最重要”。

这点,我不同意。

在能赚钱、攒钱的时候你不攒,日后未必有机会再赚,再攒了。

一个人赚钱的能力在达到一个峰值后,会逐步下降。

你前15年赚的钱,在后15年是往往赚不回来的。

好比我,现在是入不敷出了。

而这期间,你会面对各种未知的生存焦虑。

老人,孩子,房贷,医疗,教育,生活。

哪一样压过来都不轻松。

知乎话题“为什么要攒钱”的帖子下,有两条点赞最多的回答。

@一窗:我现在攒钱的每一秒钟都会想着以后失业或者想辞职不至于手头上没点钱。

@kikiww:我越存钱越安心,因为我经历过经济特别困难的生活,谁都指望不上的感觉。

钱,是普通人唯一看见摸得着的安全感。

@半佛 说的一句话我觉得挺有道理:花钱是生活支配你,省钱是你支配生活。

“省,就是夺回主动权的动作。

主动的、积极的、不轻信地把生活的主动权重新拿在手上。

图的真不是那碎银几两,而是‘我的生活我做主’的确定性。”

在不确定的世界里,这种确定性,真的让人心安。

最后,讲个小故事吧。

《世说新语》里记载,东晋大画家顾恺之吃甘蔗跟常人不同,常人都是从很甜的根部开始吃,而他从最寡淡的甘蔗梢开始吃。

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先吃最寡淡的一端?

顾恺之只回了四个字:渐入佳境。

过日子也一样,重要的是渐入佳境。

想想看,账户余额一点点增加的感觉,多爽。

资料来源:

《南风窗》:每天只花50块,日本人靠省钱提早退休

(摘编自微信公众号王耳朵先生)

0 阅读:0

亦融正直云朵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