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战火再起,一场惊人的战略转折正在上演。
短短几天内,哈马市就落入叛军之手。这不是偶然,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战略行动。
3万名武装分子如潮水般涌入,其中1.5万是久经沙场的老兵。
这支队伍的战斗力,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中东的军事格局。
叛军此次行动堪称教科书级别。不仅控制了军用机场、政府机构和军事基地,还打开了当地监狱,释放了3000名囚犯。这些人今天是囚犯,明天就可能成为战士,这种转变速度令人震惊。
最让人惊讶的是各方的反应。美国、以色列、土耳其集体保持沉默,俄罗斯和伊朗则是敢怒不敢言。这种诡异的氛围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政治博弈?
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是,塞莱米耶镇选择了中立。在这个地缘政治的棋局中,一个小镇的选择或许透露出更深层的民意走向。
看看俄罗斯的回应就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了。克里姆林宫的发言人佩斯科夫只说了一句"密切关注",这种官腔背后的无奈谁都听得出来。
在战场上,叛军展现出惊人的适应能力。他们不仅学会了使用缴获的装甲车,还能有效地切断俄叙联军的后撤路线。这哪里还是十年前那支缺乏攻坚能力的队伍?
土耳其在这场博弈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既想解决库尔德问题,又想从俄伊手中攫取更多利益。这种左右逢源的外交手腕,不得不说是高明。
对俄罗斯来说,叙利亚战场已经变成了一个烫手山芋。距离太远,派兵不现实,维持两个基地又花钱无益。这种投入产出比,任谁也要掂量三分。
伊朗的处境更是尴尬。
它的"抵抗之弧"战略面临被腰斩的风险,但眼下的资源都被以色列战场牵制,腾不出手来救援叙利亚。这种进退维谷的局面,不知道德黑兰的决策者们如何解套。
如果叛军最终获胜,后果不堪设想。世界各地的武装分子可能蜂拥而至,叙利亚很可能变成新的火药桶。
在这个节骨眼上,我们不禁要问:叙利亚政府军的战斗力为何会如此不堪?为什么20万军队连一个省会城市都守不住?
这场战争的走向,或将重塑整个中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