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没有美国参与的防务会议,正在柏林悄然展开。
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波兰五国国防部长于11月25日齐聚柏林,商讨对乌克兰的新一轮援助计划。这场会议释放出一个耐人寻味的信号:欧洲正在为"单干"做准备。
坦率说,欧盟这番举动背后,暗藏深深的焦虑。
拜登政府为乌克兰砸下的1700亿美元,就像一道横亘在欧盟面前的"天堑"。
回望今年6月,欧盟还在布鲁塞尔和乌克兰手牵手签署安全协议,承诺在武器交付、军事训练等9个领域提供全方位支持。谁曾想,特朗普的胜利,让这份协议蒙上了一层阴影。更让基辅坐立不安的是,特朗普身边的红人马斯克公开嘲讽泽连斯基"幽默",而特朗普本人对俄乌冲突的态度也是三缄其口,只强调要尽快停火。
欧盟这次高调宣布要扩大对乌援助,但现实却是一记响亮的耳光。他们的援助总额还不及美国的五分之一,这样的差距让人不禁要问:没有了华盛顿的"输血",欧盟真能撑起这片战火纷飞的天空吗?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乌克兰战场上的武器装备,几乎都打着"美国制造"的烙印。从"标枪"反坦克导弹到"海马斯"火箭炮系统,美国就像一个取之不尽的军火库,源源不断地向乌克兰输送军备。反观欧盟,虽然也能拿出法国"凯撒"自行火炮、英国"挑战者"坦克这样的"尖货",但在持续消耗的战场上,这些装备就像杯水车薪。
欧洲的军工产业,就像一盘散沙,根本无法形成美国那样高效的军备生产链。
这次五国防长的柏林会议,与其说是展现欧洲的独立姿态,不如说是一场无奈的"自救"。他们的言论铿锵有力:"当涉及到自身安全时,如果没有更高的支出,没有每个欧洲国家意识到我们生活在怎样的时代,一切都算不了什么。"但这些慷慨激昂的表态背后,是否掩盖着欧洲无法独自承担战争重负的现实?
更令人忧心的是,欧盟自身的经济正在泥潭中挣扎。高通胀的阴霾还未散去,能源危机的余波依然荡漾。在这样的处境下,他们还要填补美国可能留下的巨额资金缺口,这不禁让人怀疑:欧盟是在逞强,还是真有能力独当一面?
泽连斯基心里最清楚不过:没有美国的统筹调度和海量供应,乌克兰前线的武器更新和弹药储备将陷入瘫痪。而欧盟这次的"单干"宣言,更像是一场无奈的表态。
这场没有美国的防务会议,或许注定成为一次徒有其表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