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错队友有多坑?中国花22亿建的中朝大桥,却被迫成了烂尾工程?

史者稗官 2024-11-30 19:34:43

文 |稗官

编辑 |稗官

在中国的鸭绿江边,有一座已经荒废长达九年的桥梁。大桥直直的向着朝鲜方向延伸,尽管其外观看起来完好无损,没有任何破败的迹象,但它至今仍未正式通车。

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原因呢?

时间回溯到2010年,当时的丹东鸭绿江大桥因在朝鲜战争中遭受了炮火的严重摧残,已无法再支撑因贸易合作日益频繁而增加的车辆往来。

中朝两国的领导人在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在蜿蜒曲折的江面上,再建造一座新的桥梁,以此来象征中朝两国之间的深厚友谊。

说干就干,为了表达中国对朝鲜的重视,同时也考虑到朝鲜的国情,中国决定独资承担这座大桥的建设工程,总投资额高达22亿人民币。

从立项到完成桥体的建设,中国仅用了短短四年的时间。

这座大桥全长3.026公里,宽度为33米,配备了双向四车道,不仅外观美观,而且在设计上采用了双塔双索面钢箱梁的斜拉桥结构,确保了桥梁的稳定性和通行能力。

然而,在桥体完成后,想要顺利通车,朝鲜方面还需要负责建造连引桥、口岸设备以及相应的道路设施。

对于经济状况相对窘迫的朝鲜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自朝鲜战争结束以来,美国对朝鲜实施了全面的经济和军事封锁,尤其是1991年苏联解体后,朝鲜失去了其主要的经济支持,经济体系一落千丈。

而后,又因朝鲜不愿放弃对核武器的研究,美国持续了对朝鲜的制裁,严重阻碍了朝鲜的经济复苏和发展。

2006年,朝鲜进行了首次地下核试验,这一举动触动了国际社会的敏感神经。联合国安理会随即通过了第1718号决议,该决议几乎针对了一切可能对朝鲜经济有利的项目。

尤其是在2010年之后,国际社会对朝鲜的经济制裁进一步加码,朝鲜的对外贸易和技术引进全面受限,使得朝鲜的经济现代化成为了一场无法实现的梦想。

直到金正恩上台后,朝鲜进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经济状况才有所好转。自2018年开始,为了扭转经济颓势,朝鲜政府每年都将50%的开支用于经济发展领域。

在工业方面,金正恩意识到轻工业才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于是将大量生产力投入到食品业、纺织业等轻工业企业上。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同时,也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农业方面,他将过去的“大帮哄”式农业生产模式改成了莆田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了大量小规模合作农场。

朝鲜农民拥有了贸易自主权,实行多劳多得的政策,积极性大大提高,粮食产量也随之增加。

在对外贸易方面,金正恩一反朝鲜以往“闭关锁国”的常态,为了吸引外资来朝鲜发展,设立了5个经济特区。

这一举措确实吸引了不少外国企业来朝鲜建厂,不仅提高了经济水平,也解决了部分朝鲜人民的就业问题。

然而,尽管朝鲜的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截至今年,朝鲜仍未选择完成与中国的约定,修建大桥的剩余部分。

这是因为朝鲜在有意识的避免过度依赖中国。

在朝鲜的漫长历史进程里,朝鲜一直秉持独立发展的原则,绝无成为任何国家附属国的意愿。

长期在这种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尽管朝鲜与中国来往密切,也知道自己和中国的合作能够给国家带来好的发展,但朝鲜还是不允许自己过度依赖中国。

此外,朝鲜的国际环境特殊,夹在中美两个大国之间,朝鲜“如履薄冰”,不对中国过分依赖也是寻求自身安全和发展的无奈之举。

尽管中朝大桥未能如愿修好,但两国之间的合作并未中断。近年来,朝鲜与中国的贸易额不断攀升。双方于能源、矿产、农产品等诸多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

此外,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朝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合作日益密切,朝鲜的铁路、公路、港口等项目建设中都有我国的身影。

不过,对于朝鲜而言,大桥就是一扇通往外界的窗口,一条通向繁荣的道路。如果朝鲜愿意完成桥梁的最后部分,这无疑会让中朝两国的贸易往来更上一层楼,也能够让朝鲜从中国引进更多先进的技术。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形势瞬息万变。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和区域合作的不断深入,东北亚地区的合作与发展也日益受到关注,单打独斗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在这样的背景下,希望朝鲜能够重新审视修建大桥的问题。只要中朝两国政府秉持着友好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一定能携手前行,共同书写更加美好的篇章。

参考资料:

1 阅读: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