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二手交易平台,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应该就是国民度最高的闲鱼了。
去年底,知名第三方数据机构 QuestMobile 发布了《2024 中国互联网核心趋势报告》。
这份报告中,闲鱼依旧稳居「中国互联网 App TOP50 赛道」中闲置交易赛道榜首。
与此同时,在庞大的用户规模下,闲鱼仍然保持着快速的增长。
凭着近 20% 的月活用户数同比增长率,荣登「 App 用户规模增长 Top 榜」前五。
不得不说,闲鱼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资源浪费、促进了商品再利用,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图源 QuestMobile)
而时间进入 4 月,闲鱼这边又有了新动作。
4 月 1 日,闲鱼一项新规正式生效,搅动了二手交易市场的一池春水。
根据官方公告,闲鱼此次调整了手机品类的软件服务费收费门槛,同一笔订单最高收取 1.6% 的费用。
调整的核心,是手机品类的收费门槛从「月订单>10笔+金额>1万」,改为了「自然年订单超 6 件」。
简单来说,卖家在一年内卖出第 7 部手机时,平台就会开始收取 1% 的软件服务费。
作为对比,此前需同时满足订单数和金额门槛。
这次调整后,加上原有的 0.6% 基础服务费,单笔交易最高费率可达 1.6%。
(图源闲鱼,下同)
值得注意的是,平台对「同一订单不重复收费」做了明确说明。
若同时触发基础门槛(月订单>10 笔+金额>1 万)和手机品类门槛,仅按后者收费。
这避免了职业卖家因多品类销售被「双重收割」。
此外,平台强调 4 月 1 日前已达标的订单不追缴费用,且新规分阶段覆盖用户,避免短期内冲击体验。
此次调整,无疑是闲鱼对职业卖家的精准打击。
过去,闲鱼因低门槛吸引了大量职业卖家,甚至有人批量倒卖全新商品,伪装成个人用户抢占流量。
这不仅挤压了普通用户的交易空间,还导致平台逐渐偏离「C2C 闲置社区」的定位。
而对比新旧规则,职业卖家的成本变化显著,像高频次、低单价的「机贩子」将面临更高成本。
例如,一名卖家若每年卖出 100 部均价 2000 元的手机,按新规需多支付约 1880 元服务费。
而普通用户偶尔转卖旧手机,几乎不受影响。
不仅如此,闲鱼还为普通用户和优质卖家提供了多项优惠政策。
比如基础服务费封顶,单笔订单超过 1 万元的部分免收 0.6% 费用。
如果用户卖出 2 万元手机,基础服务费仅 60 元。
此外,使用「发车」「拼团」功能发布的商品,还可免收基础服务费和软件服务。
另外对于卡券、游戏道具等特定品类卖家,若纠纷率低于行业水平,可申请返还已收取的服务费。
整体来看,这次费率调整并非孤立事件,而是闲鱼近年来商业化探索的延续。
2024 年 6 月,闲鱼首次向全体卖家收取 0.6% 基础服务费,终结「零佣金」时代。
同年,闲鱼针对高频卖家加收 1% 费用,如今再将手机品类单独「拎出来」加码。
这一系列动作,本质上是闲鱼在用户生态与商业化之间做的一场平衡实验。
从「免费」到「精细化收费」,闲鱼的转变,标志着二手电商行业正在走向成熟。
对于普通用户,只需避开高频交易「雷区」,仍能享受低成本转闲置的便利。
而对平台而言,如何在赚钱与维护社区氛围之间找到平衡,更是接下来仍然面临的课题。
对此你怎么看呢?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