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多岁的70后,去故乡走一走,就会看到这三个真相

布衣粗食 2025-04-26 14:25:11

等我老了,就回故乡,门口是菜地,屋后有山泉水,不远处就可以赶集。

吹一吹故乡的晚风,夜里也能安眠,卸下了一生的疲惫。

如果你也有以上想法,那别急着安排自己如何做,而是先去故乡走一走,住几天,再做打算。

故乡的山水依旧,可是故乡的日子,今非昔比啊。

走一走,你就会看到以下几个真相。

01

出生在农村的70后,很多都不懂得耕种。

我们总是说:“城里混不下,大不了去老家种地。”

也有很多70后的人,不管谁要承包自家的地,都不会同意。毕竟,地就是赖以生存的根本。

若是有一个机会,把老家的地卖掉,那就更不会同意了。

土地可以耕种,不假。我们小时候也跟着父母,插秧、割稻子,学到了很多的耕地技术。

一些70后的人,初中的时候,就跟着老父亲,学会了犁地。赶着老黄牛,慢慢走,自己跟在后头,扶着犁耙。

为了更多的收入,我们离开老家,去城里打工。

一晃,就过了三四十年,我们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若继续打工几年,就能够退休了。

也有一些人,不打工了,回到县城安家,做小生意,或者开网约车,送外卖等。

此时你去农村看看,会发现大部分的同龄人,根本就不会种地。原因有三个。

一是农村也机械化了,犁地、杀虫、割稻子都用机械,无人机等。基本上没有人用耕牛。而我们曾经学会的耕地方法,基本上被淘汰了。

二是种地也是技术活,需要学会时令,农药配方,农产品储存等方法。这不仅一时半会学不会,还需要对应的场地,投资。机械操作,也需要学习。

三是种地是体力活,我们长期在工厂混,体力也在退化。若要你去挑谷子,扛起巨大的机器,恐怕你是不能的。你也吃不了那个苦。

不得不说,“很多从农村走出去的少年,中年,只是户籍在农村的人,不是真正的农民”。

农村的景象,不是你去过的农家游,而是踏踏实实地干活,是很辛苦的日子。你偶尔去干一天农活,快乐无比,你一年到头都埋头干活,就是另一回事了。

02

日渐荒凉的故乡,让人想要逃离。

有一段时间,农村学校陆续取缔的消息,引发了大家的热议。

有人说:“开学了,但是学校的门却再也不会打开了。”

是啊,很多的村里,没有了村小。乡里有学校,也是几十个人,甚至是几个人。

随着大量的人口外出,学校也招不到学生了。

70后的你,去自己曾经读书的学校看看,心中很是酸楚。那里也许野草丛生,也许变成了养猪场,木材加工厂。

教室里的黑板上,还有依稀的一些粉笔字。你似乎听到了朗读的声音,但是你却流着泪,一点都不开心。

一些学校,年久失修,似乎变成了“遗迹”。

看看你所在的村庄。老人有几个,年轻人几乎没有。孩子很难遇到。

唐朝时,贺知章告老还乡,还说:“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当下呢?有一条狗冲着你喊,都觉得格外喜气。要不然,就是暮气沉沉的村庄,让你不是滋味。

按照传统,父母在的村庄,是老家;父母过世之后,老家就是故乡。

是啊,之前你回来,是看望父母。父母会准备饭菜,会把老屋修理。也会让你感到温暖。

五六十岁的你,也没有了父母,回到老家。老屋是锁起来的,饭菜是没有的。老屋里的东西,让你睹物思人。

鲁迅先生在离开故乡二十多年,再回来,就感触地写道:“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

萧瑟的村庄,野草掩盖的老屋,没有炊烟的天空,看不到孩子奔跑的小路。几个老人在攀谈,很无力。

老人们还认为,在村子常住的中年人,都是外头混得不好,才回来了。让中年人很没有面子。

在故乡,你找工作的话,非常困难。种地的收入,又不让你满意。想来,还是出去外头干活吧。

03

我们心心念念的故乡,并不是子孙的故乡。

我的一个老表,带着儿子去故乡。

老表在故乡种了几亩竹林,还有一片茶树林。

老表想,把这些地,都交给儿子管。儿子是九零后,大学毕业后,在省里打工。

每到一处,老表就讲一些往事,说如何管理山林。

儿子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尴尬地笑一笑,然后头也不回地去省城了——那里,才是儿子的家。

是啊,70后的儿女,多半出生在城里,读书在城里,工作也在城里。对于老家的山水,是没有什么感情的。

你若让儿女去老家种水果、采摘茶叶、砍伐竹木,儿女多半会拒绝。那苦日子,谁愿意过啊。

你让没有在老家待过的儿女,忽然就热爱老家,这不是强人所难吧。

孙辈,就更不会喜欢爷爷奶奶的故乡了。孙辈的户口本上,写了“籍贯”,就有故乡的名字,但具体在哪里,不清楚。

70后,很老的时候,若是在故乡待着,坐等儿女来孝顺,估计要失望。儿女忙着干活,赚钱,哪有功夫驱车千里,到你的故乡来聚会?

往后看,70后,很大一批人,要跟随儿女外出养老,或者在县城养老,不麻烦儿女奔袭千里。

04

看清故乡的真相,就是为了更好地安排自己的晚年。

我们都不年轻了,都到了爷爷奶奶的辈分,别以为自己还小。

落叶归根,是一种情愫;随遇而安,是一种现实。

若你经济条件不是特别好,去故乡修建一栋新房子,都显得多余了。

再好的房子,没有人管理,锁起来,是没有价值的,也会在时光里,慢慢腐朽。

能够顺利退休,老年生活不愁,儿女也有工作,那就足够好了。至于故乡的一切,就留在记忆深处吧。

来日并不方长,珍惜当下美好。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0 阅读:4

布衣粗食

简介: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