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壬寅芒种),第七届小麦文化节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场站中心曹新庄农场举办。小麦育种专家、企业家代表、种粮大户代表、小学生代表、媒体记者等近50人参加了线下活动,数万人通过直播连线等形式观看、参与了活动,活动由陕西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李莉主持。
育种脱粒统计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在杨凌从事小麦育种31年的李振声院士荣获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杨凌学习工作多年的许为钢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近年来,又涌现出了王辉、赵瑜、吉万全、张正茂等一批小麦育种科学家。小麦文化节的举办,将有力促进小麦产业发展,并将努力将小麦文化节打造成杨凌农高会后又一超级IP,在全国小麦产业领域发出杨凌声音,继续强化杨凌在小麦产业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并将其转化成为杨凌种业高质量发展的又一引擎。
各界代表参加小麦文化节线下活动
活动现场,小麦文化节策划人王天玉致辞,播放了李振声院士、赵振东院士对小麦文化节的寄语。小麦育种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吉万全介绍了小麦育种情况;丝绸之路小麦创新联盟理事长、小麦育种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员张正茂介绍上合小麦育种情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场站中心曹新庄农场饶慧斌场长介绍曹新庄基地育种情况及16个国审品种;杨凌示范区文联主席贺绪林分享小麦文化和种子精神。
王天玉致辞
受疫情影响,很多专家、学者、大户未能来到现场,活动通过视频连线了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姬虎太所长,介绍了山西小麦生产情况及工作情况;甘肃省平凉市农业科学院任根深研究员介绍了杨凌小麦品种在甘肃的生产情况;粮食已经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视频连线了陕西武功老人在公路护坡种植小麦成熟后儿子回来割麦的情况,人人都参与到了粮食生产服务中。
视频连线
小麦文化节期间,由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乡村振兴学院黄璞院长创作的现代诗《情系大地、爱我中华》,通过黄璞、石青、王锡彤的朗诵,展示了建国以来,杨凌小麦育种专家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的卓越贡献。现场还推介了育种专家们新培育的小麦品种。
诗朗诵
本届小麦文化节,组委会还为参会人员安排了育种体验,育种专家带领参会人员,指导现场拔麦、割麦、晾晒、脱粒、分拣、统计等环节,让大家参与其中,了解育种环节,杨凌高新小学四年级学生王锡彤说:“参加小麦文化节让我深入了解了育种的艰辛和粒粒皆辛苦的真谛,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一定要节约粮食、光盘行动。”
张正茂老师向哈萨克斯坦留学生张诺介绍适合哈萨克斯坦的小麦品种
张正茂研究员近年来,参与并主持了上合基地多个小麦相关项目,并受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克舍套农业科技示范园首席专家,疫情前,张正茂仿若“候鸟”一般,往返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与中国杨凌之间20余次,凭借对农业的执着,他把中国的优质小麦品种种到国外,已然成为名副其实的杨凌“农科使者”。疫情后,张正茂又通过线上指导,依然没有放松小麦在中哈两国的育种、栽培和产业发展。参加小麦文化节的哈萨克斯坦留学生张诺说:“在小麦文化节上,我听到张正茂老师用哈萨克斯坦的小麦材料和中国小麦培育成了新的品种,适合哈萨克斯坦,很激动和开心。”
各界代表聚焦小麦文化节
据了解,小麦文化节自2016年开始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七届,确定每年芒种举办。小麦文化节得到了已故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庄巧生的鼓励和肯定;得到农业发展战略专家、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中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亲笔题字:“传承后稷稼穑史、办好小麦文化节”;得到小麦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振东的鼓励:“把小麦文化节办下去,办好它。”
活动现场
本届小麦文化节由杨凌小麦产业研究中心承办,杨凌示范区展览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场站中心曹新庄农场、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乡村振兴学院支持举办。
李莉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