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虽只是个上将,但毛主席特别看重他。尤其是党内一有大事,这位军事上的猛将,经常会被毛泽东直接叫去谈话。那种真心实意、毫无保留的信任,让他心里非常激动,同时也让他琢磨自己身上的责任到底有多沉。
许世友坚决站队中央的正确立场,紧跟毛主席的指引,他行事果断,毫不迟疑,接连立下赫赫战功。
1970年8月份,九届二中全会跑到庐山去开了。林彪这家伙,早就打好了小算盘,在会上冷不丁地跳出来,对着不设国家主席这个点子开炮。
许世友那会儿是华东大组的领头人。有天下午,许世友冷不丁接到个消息,说主席那边开会,得让他赶紧过去一趟。
大热天的,庐山上倒是挺凉快,松树随风摆动,发出沙沙的响声。许世友走到毛泽东住的地方,客厅里挺宽敞,毛泽东已经坐在沙发上候着他了。“快来,快来。”毛泽东抬头朝许世友摆了摆手,让他过去坐自己旁边。
许世友脱下军帽,迈着大步走到主席跟前,紧挨着主席就坐了下来。毛泽东把自个儿的手搭在了许世友握着军帽的手上,语气真诚地讲:“你感受一下,我手冰凉,脚也是凉的。我呀,就只能做个指挥的,上阵演戏可不行。”
瞅着主席那双深邃又带着期盼的眼神,许世友心里头猛地一颤,像是捕捉到了啥情绪。没错,是忧虑,是愁闷。他感觉毛主席心里头憋着啥不好说的苦衷,只是不好开口。主席的大手正搭在他的手背上,他真心实意地说道:“主席,有啥事儿,你直接告诉我,让我去做!”
毛泽东慢慢地说,每个字都说得很清楚:“你回去处理一下,别让我当国家主席。”
许世友一下子就懂了。想让毛泽东去当国家主席,那可不是他老人家的心思。现在这些人吵吵闹闹的,无非是想耍点手段。他连忙接过主席的话,说道:“主席您别担心,我这就回去,想办法说服大家。”
毛泽东默不作声,只是用力在许世友手背上拍了两下。许世友随即起身,把军帽一戴,干脆利落地给主席敬了个礼,声音响亮。
树想安静下来,可风却一直吹个不停。
1971年夏天快过去那会儿,八九月之间吧,毛主席突然间离开了北京,跑到外地去看了看实际情况。他还特地把许世友从南京喊到了南昌去。
毛泽东讲道:“庐山的这事儿,还没收场,问题还没摆平。等回了北京,我还得再找那帮人聊聊。要是他们不来找我,那我就主动上门去找他们。”
这时候的许世友,已经蓄势待发,打算和那些家伙正面较量一番了。
9月12号那天,毛泽东突然回到了北京,而林彪呢,他慌忙坐上飞机逃跑,结果在蒙古的温都尔汗坠机身亡。许世友见状,立马动手,把林彪在华东地区的几个铁杆心腹给处理了。
许世友在革命道路上那可是个勇猛无畏的人,但说来你可能不信,他也有个“胆怯”的物件,是什么呢?就是鬼。
许世友早在1927年大革命失利后,就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员。不过,对于像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理论,还有毛泽东思想这些高深的东西,他一直到去世都没能完全搞明白。
不过,他或许觉得,《三国演义》里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拜的情谊,《水浒传》那一百零八位好汉的故事,还有《说岳全传》中的岳飞,再加上钟馗,这些人物和故事都离他挺近,也挺让人亲切的。
毛泽东,这位用智慧和笔墨书写历史的伟大领袖,自然而然地成了他心中的英雄偶像,就像刘备和岳飞那样。
每当许世友聊到那些英雄事迹,他总是满脸笑意,乐在其中。关于故乡的记忆,还有童年里的许多故事,他或许都已渐渐淡忘,但唯独家门口挂着的那副对联,却始终铭记在心。
两件事很重要,读书和种田;最好的人是忠臣和孝子。
因此,许世友展现对老妈的孝心时,做出了一个在他那种身份下挺让人琢磨不透的事儿:他选择和老妈埋在一起。
许世友病情严重那会儿,去看他的人对他的一个举动感到非常纳闷。你或许压根儿想不到,他竟然把扫帚挂在墙上了,而且还是倒着挂的。
大家心里都挺纳闷,但都不好意思直接问。他好像瞧出了大家的不解,便笑了笑,解释道:“这是我们家乡的一个老规矩,把扫帚倒挂在墙上,据说能赶走妖魔鬼怪!”
将军露出了和煦的笑容。
大家眼泪忍不住哗哗往下掉,想想看,将军这辈子南征北战,啥时候怕过死?大伙儿心里头不是滋味,他是不甘心就这么走。毕竟,他是从苦日子里熬出来的,见到了光明。他多想在这亮堂堂的日子里,守着这好不容易得来的幸福,把它们一代代传下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