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的“卡脖子”震撼波及国内AI圈:国产芯片能否杀出重围?

布衣阿寿 2024-10-20 18:34:36

最近,英伟达的一波操作让国内AI圈彻底炸了锅。所谓“卡脖子”,英伟达限制了高端AI芯片的对华出口,比如A100、H100等芯片。这些芯片被视为AI大模型时代的“必备粮草”,在国内AI产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你可以想象一下,原本国内企业正忙着用这些芯片进行大模型训练,就像种庄稼到了播种关键时期,突然种子被卡住了,这下子整个计划全都搁浅。这让国内企业感到什么叫“被卡住命脉”。

不过,危机往往也是转机的开始。国内企业能否借此机会真正实现“自给自足”?我们就来好好聊聊国产芯片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突围之路。

国产芯片的挑战:技术鸿沟与生态困境

说起国产芯片的现状,其实得先搞清楚一个问题——国产芯片能打吗?答案是“能打,但还不够”。

国产芯片领域里,包括华为的昇腾、燧原科技的邃思系列,以及百度的昆仑芯片等等,它们在算力、功耗等指标上已经有了一些可圈可点的表现。然而,这里有个更大的问题,那就是生态。

啥叫生态?简而言之,芯片好用还得软件支持,开发者得有工具能用,开发流程得顺畅。这就是为什么英伟达能独霸一方的原因——它有着强大的CUDA生态,全球无数的开发者都围绕着它来进行开发。

你可以理解为,大家都在用同样的一套工具写代码,而国产芯片还在不断尝试兼容这些工具。

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在面对国产芯片时,就算它的硬件性能可以,也会觉得生态支持上麻烦,进而选择继续使用英伟达的产品。

燧原科技的案例就非常典型。它们的“邃思”系列芯片在智能交互、OCR识别等应用中做得相当不错,甚至某些性能指标上达到了英伟达的两倍,但客户在考虑切换平台时,往往会发现需要额外投入大量时间和资源,这就让人有点打退堂鼓了​。换句话说,国产芯片要打破的,不仅是技术上的壁垒,更是生态的壁垒。

RISC-V与“端边侧”芯片:国产芯片的突围之路

虽然被英伟达“卡住了脖子”,但国内的芯片企业并没有坐以待毙。面对国际巨头的垄断,国内的科技力量找到了两条可能的突围之路:一是RISC-V,二是“端边侧”芯片。

首先,RISC-V作为一个开源的CPU指令集架构,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AI芯片企业的关注。相比英伟达的封闭性,RISC-V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无疑让它具备了很强的生命力和可塑性。

芯片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深度定制,以便优化AI应用的性能。例如很多企业可以通过增加向量扩展等方式来提升算力,特别适合多样化且灵活的AI计算任务​。

然而,RISC-V的优势在于开放,劣势也在于生态。由于它是一个开源项目,生态尚未形成完整统一的标准,这就使得很多企业在使用RISC-V架构时可能面临软件、工具链不统一的困扰。

不过随着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RISC-V社区,这种碎片化的情况有望逐步改善。

其次是端边侧”芯片**的发展。所谓“端边侧”,就是把AI算力从数据中心往终端设备和边缘设备推,比如智能家居、无人驾驶、IoT设备等等。

相比之下这些场景对芯片的算力要求没有那么高,更看重低功耗和实时性。国产芯片在这一领域就具备了更多优势,因为它们可以在特定场景下进行优化,以低成本、高性价比的方式满足需求​。

例如燧原科技通过与腾讯的合作,将其AI芯片部署到OCR文字识别和智能会议中,不仅性能达到了业界领先水平,还有效降低了功耗和成本​。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国产芯片在具体应用场景中找到自身的市场定位,还能让它们逐步积累经验、打磨产品,从而在未来具备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自研芯片的实践与趋势:国内企业的迎难而上

除了RISC-V和端边侧芯片,国内大厂的自研芯片战略也是突围的重要路径。阿里、腾讯、字节跳动等公司都在积极推进自研芯片的进程,以降低对外部供应的依赖。比如阿里推出的“含光800”芯片已经在内部实现了广泛应用,还通过云服务对外提供算力,提升了阿里云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这些大厂通过自研芯片,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自身的需求,还能以相对较低的成本为其他企业提供AI算力服务。

尤其是在大模型训练、推理等算力需求极高的场景下,自研芯片的优势就更加明显。例如,字节跳动通过火山引擎提供算力服务,其核心就是降低成本、提高性价比,从而在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但是得益于规模效应,这些大厂虽然能够实现自研芯片的成本效益,但对于很多中小型企业而言,自研芯片的高研发投入依旧是难以逾越的门槛。

在未来的芯片竞争中,如何通过合力合作、形成联盟,共同攻关技术和生态上的难题,将是国产芯片能否真正实现大规模应用的重要因素。

结论

面对英伟达的“卡脖子”策略,国内的芯片企业虽然面临巨大挑战,但也在积极探索突围之路。

无论是通过RISC-V开源架构的创新,还是在端边侧市场寻找机会,亦或是通过自研芯片来降低对外部的依赖,国内企业正在一步步朝着自我突破的方向前进。

国产芯片要想真正做到替代国外高端芯片,仍需在技术、生态和市场方面付出巨大努力。虽然目前与英伟达的差距仍在,但国内芯片企业的不断进步和各种尝试,已经让人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只要国内芯片企业继续坚持自主创新,政府提供足够的支持,产学研联合攻关,相信国产芯片终会在全球AI产业中占据一席之地。

你怎么看待国产芯片的未来?它们能否真正突围并挑战国际巨头?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0 阅读:4

布衣阿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