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
意思是,子女远游时,母亲总是万分牵挂;但当母亲远行时,子女就没有那么牵挂。
这句俗语常用于形容母子关系,前一句多形容母爱的真挚深厚,后一句则形容子女缺乏对父母的关爱。
作为父母,对于自己子女的爱,可谓是掏心掏肺、无私奉献的。
子女小的时候,会操心他们的吃、喝、穿,如果稍有闪失,子女生病住院,那更是心里焦灼难安;
等子女大一些,就开始砸锅卖铁、拼尽全力供他们读书,希望他们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
等子女大学毕业了,又四处托人找关系,为子女安排工作;好不容易等到子女成了家,又开始张罗买车、买房子、帮子女带孩子,培养下一代……
这样的模式周而复始,一直传承了几千年。
正所谓:“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父母对孩子的爱,从他们出生的那一刻起,一直延续着,绵延不绝,不曾间断。

“羊有跪乳知恩,鸦有反哺之义”。
那么,反过来,面对父母对子女如此多的付出,作为子女的我们,是如何报答的呢?能尽自己的孝道,真心赡养父母,让他们的晚年过得幸福安详吗?
如果不能,作为年迈,缺乏行动能力的老人,又如何保障自己的晚年生活呢?
69岁苏大妈感慨道:“伺候儿子一家6年后才明白,人老了,一定要守住这3样东西!”
苏大妈为何这样说呢?她在儿子家到底经历了什么?她又是如何度过自己的晚年的?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同走进苏大妈的生活,听听她的人生故事。
讲述人:苏大妈

我是苏大妈,今年69岁,生有一儿一女,是一名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
虽然现在的我,每月有四千多的退休金,但是,我却过得一点都不开心,甚至很悲摧,没有一丝幸福可言。
而造成今天这般境地的原因,主要是我对孩子过度溺爱,对他们付出太多了!

我和丈夫都出生在贫苦家庭,小时候受尽了苦头,所以,当孩子们出生后,我们一直秉持的原则是:“再苦不能苦孩子!”
那个时候,我和丈夫单位的效益都不好,工资也低,每个月的工资仅够维持一家四口的基本生活,但是,无论日子怎么艰难,我们都会省吃俭用,从来不会让孩子们的内心感觉到匮乏,在别人面前低人一等。
当然,两个孩子也很争气,高中毕业后,女儿考取了我们县所在市区的一所师院,成为当地的一名小学教师;而儿子呢,在省城读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一家有名的私企。

不知不觉,十年过去了,两个孩子都已成了家,也有了自己的小孩。
女儿家离我们并不远,开车的话,最多两个小时就到了,但是女儿女婿却很少回来看我们,有的时候打电话让他们回来,都以工作忙,脱不开身为借口拒绝了。
每次聊起来,老伴都伤心地摇摇头,无奈地说:“女大不中留啊!嫁出去的女儿,犹如泼出去的水!”

说实话,女儿对我们老两口不好,我们的心理是可以接受的,毕竟女孩子嘛,将来的养老肯定是指望不上的。
我们对儿子是寄予厚望的,希望有一天,等我们老了,儿子能够尽到自己的义务,赡养我们。
然而,我们的如意算盘还是打错了,后来的几年时间,我却被儿子一家折磨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还不如自己一个人过得清净!

话从六年前说起。
六年前,与我相扶相携大半生的老伴突发疾病走了,那一刻,我感觉到天都要塌了,不知漫漫老年之路,该如何走下去。
当我沉浸在悲痛的情绪之中时,儿子儿媳打来了电话,让我去他们家散散心,顺便接送小孩。
当时,我没有任何犹豫就答应了。
一来,自己很害怕孤独,内心又脆弱,承受不住老伴去世这样沉重的打击;
二来,去儿子家是我一直以来所期望的,觉得和儿子儿媳,还有孙子们在一起,我的生活一定会充满无穷的快乐。

但是,来到儿子家里,我才发现,他们根本不是让我过来放松散心,而是来家里当“保姆”的!
那个时候,儿子、儿媳以上班忙为由,家里的事一概不管。
我每天除了接送两个孙子上下学,还得给他们做饭,打扫房子,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一旦趴在床上休息,半天都直不起腰。
其实,身体累点倒也无所谓,自己还能承受,最主要是,心里常常觉得憋屈。

在我刚住进来还不到一个月,儿媳妇常常有意无意地在我面前哭穷。
说跟了我儿子,她的命有多苦,没有过一天好日子,现在两个人一月也赚不了多少钱,每月还完车贷、房贷后,手里的钱只够基本生活,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我能听出儿媳妇的意思,她是惦记我的那点退休金呢!
说实话,儿子结婚时,我和老伴把这一生全部的积蓄都拿了出来,虽然只有50万,在别人看来并不多,但是对于我们老两口来说,这可是我们老两口的养老钱啊!

所以,我现在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每个月4000元的退休金。
思来想去,我还是给自己留了一手,没有把退休工资卡交出去,而是答应他们,每月资助1000元,希望能解儿子的燃眉之急。
显然,儿子儿媳对我的做法很是不满意,特别是儿媳,虽然没有和我有过正面冲突,但是整天板着脸,我和她每次说话时,爱搭不理的,好像我欠了他们几百万似的。

我是个识趣的人,看到这种情景,知道这个家里容不下我,于是几次向儿子提出回老家,可是每次都被儿子拦住了。
儿子让我再坚持几年,等二宝上了幼儿园再说,如果现在我回去,他们就得雇佣保姆,在当地,保姆一个月的工资最少也得六七千元,以他们现在的条件,哪能雇得起呢?
我想想也是,即使自己内心有万般委屈,但是看在儿子的份上,也得咬牙坚持啊!

两年后,儿子儿媳又以现在住得房子太小,想换个三居室的大房子为由,让我回去把老家的房子卖掉,给他们添钱。
当他们提出这个要求时,我义正严词地拒绝了,因为那栋老房子倾注了我和老伴全部的心血,当年,是我和老伴一砖一瓦,每天泥里出,水里进,配合着工匠们,精心搭建起来的。
虽然现在从外表看上去很破旧了,但是它里面的实体材料结实得很,住在里面感觉很踏实。
我想,如果我把这栋老房子卖了,老伴在天之灵,也一定不会原谅我的!

日子就这样在磕磕绊绊中过去。
不知不觉,六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小孙子也上了小学,虽然每天还得按时接送上下学,但是他懂事了,也能照顾自己了,我也感觉比以前轻松多了。
在这期间,我的身体却大不如从前,得了很严重的肺结核,每天整晚整晚地咳嗽,睡不着觉。
而且腿脚也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关节炎、冠心病、腰膝酸软的老毛病一直折磨着我,使我痛不欲生。

见此情景,儿子儿媳就以让我回老家养病为由,把我打发了回去。
本来我是打算在儿子家长住,养老的,但是,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小两口并不欢迎我长期住下去,对于他们,我也不再抱什么幻想了。
第二天,我就坐上了回老家的列车。
回到老家后,一个人住在熟悉而又久违的老房子里,我的内心忽然涌上一阵心酸和悲凉,说不出什么感觉,很复杂,那一刻,我泪如雨下。

在儿子家六年的时间,对于我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噩梦。
每天做牛做马伺候人不说,还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付出那么多,最后却没有落一点好。
因此我发现:
人老了,千万不要把自己养老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女身上,无论如何,一定要守住这三样东西。

第一,守住老房子。
俗话说:“房子是立家之本,安身立命之处。”
试想,如果把老房子卖了,老年人的栖息之地在哪?靠子女吗?靠租房吗?靠养老院吗?似乎都不合适。
当然,如果儿女们孝顺,把自己接过去一起住,安享晚年,其乐融融,这是皆大欢喜。
但是,晚年的日子还很长,谁能保证未来的十年、二十年,一直持续如此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呢?
所以,有属于自己的一个”窝”,是最明智的选择。

第二,守住养老金。
我看过好多年迈的父母,一旦子女的生活出现了问题,就会很盲目地把自己的养老工资卡交给子女,不给自己留一分钱。
这样的做法其实是很不理智的。
未来日子漫长,万一有个生病住院,或者想买一些生活必需品,自己拿不出一分钱来怎么办呢?难道手心向上再问子女要吗?那样的话,不觉得很难堪吗?

第三,守住健康。
健康是1,财富、地位、工作、金钱、权势是后面的0,如果前面的1没有了,那么,后面的那些0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作为一个老年人,一定要把自己的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千万不能以牺牲身体健康为代价去维持亲情,到时遭罪的一定是自己。
只有拥有健康,才能让自己的身心保持愉悦,晚年生活过得轻松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