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卫星迫近中国空间站,极限距离10公里内,我国一招化解隐患

尖锋讲识堂 2024-08-08 17:04:28

近期,一篇关于《航天器威胁规避自主决策规划方案研究综述》的论文引起了航天界的关注。

按照论文所述,在短短一个月内,美国的Starlink卫星与中国空间站的近距离接近事件占到了全部接近事件的近三分之一。

更令人震惊的是,其中有4次交会距离竟然在10公里以内!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众所周知,航天器在轨运行面临诸多轨道威胁,这些威胁对航天器的安全性和业务连续性造成了严重影响。

轨道威胁可分为非对抗性和对抗性两种类型。非对抗性轨道威胁一般不具备机动变轨能力(如空间碎片、失效卫星等),需要航天器及时实施避碰措施,通过调整自身轨道,从而与威胁保持一定安全距离。

而对抗性威胁则不同,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比如美国,凭借自身强大的航天科技,往往通过主动靠近来实施侦查、干扰等行动,如果不有效保护自身安全,很容易造成严重影响。

根据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最新发表的论文《航天器威胁规避自主决策规划方法研究综述》所述,近些年美国的星链(Starlink)等低轨道卫星快速部署,自2019年5月至2024年3月,已经发射了5940颗卫星,未来预计将达到42000颗。

这么庞大的卫星数量,导致在近地轨道上的航天器压力很大!

2021年7 月和 10 月,中国空间站就迎来了两场遭遇战。

为 了 避 免 与美国Starlink-1095卫星和 Starlink-2305卫星发生碰撞,曾先后两次采取急避碰措施。

这还不是全部,在2021年的一个月统计时间内,Starlink卫星与中国空间站的近距离接近就频频发生,甚至占比超全部接触事件的三分之一,甚至进入10公里范围内交会次数高达4次。

2020年至2022年间,美国的GSSAP卫星(空间监视卫星系统)还曾连续4次接近中国的试验卫星,其中最近的一次,两颗卫星之间的距离仅有9.54公里!

在太空中,10公里的距离已经是千钧一发的危险距离了,但美国卫星还多次危险靠近中国空间站及卫星,可见美国的这一举动就是在打着“意外”的幌子,挑战我国的太空安全底线。

这种行为,用"咄咄逼人"来形容都不为过。

面对如此频繁而危险的接近,我们不禁要问:美国到底想干什么?这显然不是什么偶然事件,而是有预谋、有目的的行动。

根据美国航天局(NASA)的统计,目前人类能够跟踪的太空碎片就有约3.46万个,而无法准确探测的更小碎片可能高达1.3亿个!

这些碎片以每秒约10公里的惊人速度移动,即使是1厘米大小的物体,也足以击穿国际空间站的防护罩。

在太空环境中,即使是微小的碰撞都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我国目前主要依靠“星地大回路”开展主动避让工作,提前预警、有效避险。

有时候碎片撞击太厉害,空间站受损时,就要安排航天员太空出舱进行维修,比如神舟十七号航天员的出舱任务之一就是为了修复受损的太阳翼薄膜。

美国自己搞空间站这么多年,这种情况,他们是心知肚明,但美国的卫星偏偏就要靠近我国太空设施,这种危险靠近行为无异于在火药桶上跳舞。

中国航天专家黄志澄的分析一针见血:美方此举很可能是在试探中方的太空感知能力,测试中方是否能准确掌握它们的行动。

换句话说,美国正在将太空当作一个潜在的"战场"来布局,其行为暴露了其在太空领域的野心和企图。

近些年,从X-37B轨道飞行器的部署,到密集卫星网络的建设,美国正在为可能的"太空战"做准备。

面对这种局势,中国需要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策略,加强太空感知能力和预警系统的建设,才能"眼明心亮",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威胁。

当然,现阶段我国也不能坐以待毙,既然你总说是“意外靠近”,那我们直接明牌了,采取了一个高明的决策——全面公开了中国空间站的轨道数据。

我们公开轨道参数,就好比告诉了美国等国家:大家都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我们在外侧车道,你要想变道,要么先“打转向灯”,要么就别变道,否则真撞了你,自己要接受损失。

这一招用完以后,不仅增加了透明度,也在某种程度上遏制了美国的冒险行为。事实上,在中国公开数据后,类似的危险接近事件确实明显减少了。

总的来说,美国卫星的危险靠近事件是一个警钟,提醒我们太空安全形势的严峻性。但这也是一个机遇,促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加强太空安全建设的重要性。

太空,这个人类探索的新疆域,不应成为新的战场,而应该是全人类共同的和平家园。

希望美国也能明白这一点!

1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