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波音CST-100飞船在太空经历了3个月的滞留,终于在NASA的一声令下,完成了无人模式下的“成功”着陆。
飞船在新墨西哥州白沙太空港顺利降落后,无论是波音还是NASA都松了一口气。
然而,细心的网友发现,这次所谓的“成功着陆”,背后依然隐藏着令人担忧的技术隐患。
因为CST-100飞船从2年前首次无人飞行到这次返回降落,飞船的致命问题竟然没有解决,而且再次“发生”了!
时间倒回到2022年5月25日,CST-100飞船进行了首次再入返回试验,但是在飞船落地以后,可以清晰看到侧面出现了一条醒目的黑色印记,从底部一直延伸到顶部。
对于航天器来说,再入大气层是最危险的时刻之一。高温、高压、剧烈摩擦,所有这些都在考验着飞船的每一个零件。
正常情况下,飞船底部的耐烧蚀层应该能够有效保护整个结构。但是,CST-100的情况不同,在飞船穿越大气层时,底部的耐烧蚀材料因不均匀烧蚀导致气流突入飞船侧面,直接作用到了飞船侧面。
由于飞船侧面并没有耐烧蚀层保护,这种情况极易可能引发灾难性的后果,就如同2003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解体的悲剧一样。
在飞船冲破大气层返回地球的过程中,宇航员的生命安全完全系于这片薄薄的耐烧蚀材料上,由于是无人飞行试验,所以这个“插曲”并没有造成太大的风险,只是寄希望于波音能够在后期分析修正这个问题。
但现实却“打脸”了!波音好像在这方面没有做出足够的努力。
与两年前的着陆飞船相比,2024年9月6日的CST-100飞船身上依然存在相同的“烧蚀痕迹”,难道飞船的烧蚀问题在两年时间里都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改进?
波音到底有没有认真对待这个问题?两年的时间,竟然不足以让一家航天巨头解决一个明显的安全隐患?
这不禁让人质疑波音的工程能力,甚至不得不对这次任务的真实性产生质疑。
如果这艘飞船真的是全新的,绝热瓦在更换后却仍然出现同样的问题,那么这就不仅仅是偶然性的问题了。
唯一能解释的就是,波音在飞船的设计与制造过程中存在系统性问题,导致绝热瓦的粘贴质量不佳,才会出现这种批次性问题。
但这种可能性实在是太低了,烧蚀痕迹的位置如此相似,几乎是完美复制,这在航天史上都堪称罕见,哪怕是批次性问题,也不可能连烧灼痕迹都一模一样。
所以有一种可怕的猜测正在航天界悄悄流传:眼前这艘飞船,会不会其实是两年前那艘的"替身"?真正的飞船其实并没有回到地球!
波音近年来的种种丑闻与问题,各种“故障问题”已经成为波音的常态,从飞机制造到航天飞船,波音在多个领域的质量管理都频频出现漏洞。
从2023年以来,波音公司就陷入了一系列技术故障的泥潭——飞机的引擎起火、风挡玻璃破裂、应急舱门脱落,甚至起落架轮胎掉落。
这些问题无不显示出波音内部管理的混乱与质量把控的失衡。
一位前波音品质工程师曾爆料,波音存在管理不善、员工XD、部件未经过验证检查、以次充好、少装零件等各种奇葩问题,在民用航空领域就已经时常发生。
波音的CST-100飞船被宣传为可以重复使用10次,但是在与国际空间站对接滞留的3个月里,推进器问题、氦气泄漏问题以及燃料管路的密封件问题,这些技术问题并没有解决,宇航员也没有对飞船进行过维修。
波音和NASA也从来没有对公众披露过“星际客机”的现状,如果这些故障依旧存在,哪怕是不带宇航员返回,飞船顺利降落的概率也非常低。
唯一的解释,就是NASA已经伙同波音做了最坏的打算,飞船在返回过程中解体或坠毁,用一艘"替身"旧船来掩盖事实。
这个阴谋设计虽然令人发指,但并非完全不可能,毕竟50年前的美国阿波罗登月到现在依然还被质疑使用了“好莱坞拍摄技术”。
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我们没有确凿的证据。但是,这个猜测的存在本身就说明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波音已经失去了公众的信任。
一个曾经代表美国工业实力的巨头,如今每一个动作都被怀疑,每一个成功都被质疑。这对于波音来说,无疑是一个警钟。
波音飞船的频繁故障让人不禁想起中国近年来在航天领域的进展。中国的航天器在返回大气层时,侧面几乎不会出现类似的烧蚀问题。
这是因为中国在设计耐烧蚀材料和返回舱形状时,采取了更为严谨的技术方案,确保飞船的各个部位都能经受住大气层的考验。
以中国的“神舟”系列飞船为例,飞船采用了大锥形设计,避免了钟形飞船在返回过程中容易产生的侧面烧蚀问题。
同时,中国的耐烧蚀材料经过了多次严格的测试与改进,确保在飞船返回地球时,不会因为材料不均匀烧蚀而引发危险。
这样的设计不仅减少了飞船解体的风险,也极大地提升了宇航员的安全保障。
波音在追求飞船的快速开发与商业化方面确实有过人之处,但对于载人飞行而言,更重要的是安全保障,不能拿宇航员的生命去冒险。
这次CST-100飞船在这次任务中顺利着陆,真真假假我们只是猜测,但希望波音真正能够做一次彻底的内部革新。
否则,公众的质疑声只会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