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首次发现“黄色”晶体,美国没办法带回地球,中国有望实现

尖锋讲识堂 2024-08-02 09:09:03

美国宇航局"好奇号"火星车传回最新情况。

就在前不久,这辆火星探索车意外地撞开了一块看似平凡的岩石,却揭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秘密。

要知道,在此之前,我们对火星的认知还停留在"红色星球"这一表象上。

而这次意外发现的“黄色”晶体,则为我们理解这颗遥远星球的地质历史和可能存在的生命迹象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让我们把时间倒回到5月30日,那是一个注定被载入火星探索史册的日子。

"好奇号"在例行巡视中,碰巧驶过一块看似普通的岩石,并意外将其撞开。就是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意外,却在岩石内部发现了黄色的晶体。

这些黄色晶体经过分析发现,竟然是元素硫,也就是纯硫。

自2023年10月以来,"好奇号"一直在探索火星上一个富含硫酸盐的盖迪兹瓦利斯峡谷区域,是一个蜿蜒穿过夏普山的凹槽。

之前在火星上发现的都是硫基矿物,是硫与其他物质的混合物。而这次,是首次在火星上发现了纯硫。

加利福尼亚喷气推进实验室的项目科学家阿什温-瓦萨瓦达(Ashwin Vasavada)形象地比喻道:

"发现一片由纯硫磺制成的石头田,就像是在沙漠中发现了绿洲。它不应该出现在那里,我们正探索这些石头出现的原因。"

硫酸盐是一种含硫的盐,通常是水蒸发后形成的,而纯硫的形成条件则更为特殊。

科学家们结合黄色晶体的样貌推测分析,这些晶体的形成很可能与地下水有着密切的关系。

数亿年前,液态水可能曾经在火星表面和地下流淌,并不像我们现在看到的这般干燥荒凉。古代洪水和山体滑坡在这片区域沉积了大量的碎屑,大量液态水沿着岩石的裂缝渗入,引发化学反应,最终在岩石内部留下了这些黄色印记。

这些信息拼凑在一起,对火星曾经拥有液态水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也间接解释了这一发现的来源可能性。

这么多年以来,火星探测还是以美国为主力,以前的“勇气号”、“机遇号”,以及现在的“好奇号”、“毅力号”都在火星研究方面提供了非常多的数据和探测结果。

可惜的是,美国的"好奇号"与"毅力号"虽然采集了大量样本,始终也没有办法将其带回地球。

好奇号这次采集的晶体因为太小太脆,无法用常规的钻头取样。

科学家们也只能让其停在另一块绰号为"猛犸湖"的大岩石附近,用机械臂末端的钻头在岩石上挖出一个洞,将其储存起来以作进一步分析。

这就像是发现了宝藏,只能远程把玩,却无法将其带回家细细研究。

既然美国没办法取样返回地球,我国有没有这个实力呢?

还真有!

我国已经开始计划从火星取样返回了!

根据最新的深空探测计划,预计我国将于2030年前后发射天问三号,执行火星取样返回任务。

这个任务的独特之处在于,我国的方案是同时将轨返组合体和上着组合体送往火星,一次性完成火星着陆采样、上升对接、返回地球的任务。

这种创新的方法不仅大大节省了成本和时间,更意味着我国很可能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从火星带回样品的国家。当第一批火星样本被带回地球,人类科学研究将面临一场革命性突破!

当然,我国的太空探索野心并不止步于此。同样令人期待的还有天问四号,它也将于2030年前后发射。这次的目标更加远大:探测木星和天王星。

天问四号将利用引力弹弓效应,掠过地球和金星,最终飞向木星。抵达木星后,副探测器将分离出来,继续向遥远的天王星进发。而主探测器则会对木星以及木卫四进行重点观测,研究木星的形成演化。

如果天问四号项目成功,这将标志着我国具备了探测太阳系内任何可选目标的能力,这无疑是又一个巨大的里程碑。

近年来,中国的太空科技发展速度令世人瞩目。到2050年前后,众多的太空科技将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也许到那时,载人登月将成为日常行为,就像我们现在乘坐飞机一样平常。而从太空科技衍生出的其他技术,将为人们带来更加先进便利的生活。

从火星上的一抹黄色,到雄心勃勃的深空探测计划,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从未停歇。

每一次发现,每一次突破,都在不断拓展我们对宇宙的认知边界。

而这,也正是科学探索的魅力所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