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生,终究难逃,属于自己的原罪

心灵深处艾闻 2023-09-05 17:33:05

作者:艾闻(情感自媒体人)

当我们经历某些伤痛和磨难,意料之外的时候,我们总会去问:

为什么会这样?

很多时候,我们会把原因或者责任,归之于外界,我们遇到的人,遇到的事,身处的环境和时代等等——比如当下的时代,人性复杂,遭遇他人的伤害,也是在所难免。

一件事情的发生,一定有诸多的因素,绝非单纯的某个原因,就像那些遭遇过感情伤害的事件中,遇人不淑一定是一个方面,而其它方面的原因,其实也存在。

很多人一定听过这句话:不管发生什么,先看自己的问题。

说实话,对于这句话,我是极其排斥的,因为你会发现,越是习惯于反思自己的人,越是过得痛苦,越是容易内耗,越是容易把一切归之于自己——是啊,不管我们遭遇什么,说到底,不都是我们选择的吗?

所以,习惯反思且归责于己的人,不仅要承受着伤痛,而且还会产生严重的自责心理,就像那些遭遇了感情背叛的人,不仅要承受着巨大的心灵创伤,而且还会陷入深深的内疚中,“因为我的原因,才导致这一切的发生,这一切,似乎都是自找的!”

如果你也陷入这样的精神自虐中,那么,你一定要学会换个思维看问题。

其实,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在人生这条路上,也没有完美可言。我们身上一定也有致命的弱点,虽然这些弱点,在外界来看,是一些优良的品质,比如善良,比如心软,比如在意别人,比如做人有原则底线等等。

任何性格成分,其实都可能具有双刃作用,善良就容易被欺;心软就容易被控制,在意别人就容易受伤,做人有原则底线就容易顾虑太多,畏手畏脚……

如果你总是经历某一类的事情,或者说,总是陷入某种困境中,不得自拔,那么,你可以把原因归之于某种“原罪”,这种原罪是天生而来的,而后天的经历,只是无数次提示我们,我们身上附带这种原罪。

一个朋友,在经历了一系列事故之后,变得郁郁寡欢,沉默少言,总是面色抑郁,心思重重,眉头紧锁,他说:“我突然觉得,自己丧失了快乐的能力。”

ta不想过得开心快乐吗,当然不是;那么,为什么他觉得自己再也无法快乐了呢?

大概,是因为他的经历给他造成了某种心理投射,让他认为,自己是一个不配得到快乐的人。

这种心理投射模式,其实就是他的原罪——如果一个人遭遇了太多不好的事情,那么,他的心理暗示就会变得很强烈,最终的结果是,只有不快乐才是匹配自己的;就算那些在别人看来非常快乐的事情发生在他头上,他也在质疑是不是真实的,是不是短暂的泡影,所以他反而惶恐,而不会享受当下的快乐。

那些经历过刻骨铭心伤痛的人,往往都有某种强烈的心理暗示:我的命运就是这样,我就是一个容易受伤的人,所以他们时刻对周围保持警惕,戒备,防御。

不了解他们的人,大概会觉得他们有病。但其实,他们也不想成为这样,你不知道他们有多渴望自己过得洒脱,积极、乐观,开心、幸福……

原罪性的东西,可能比性格更加难以修改,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而原罪就像嵌入骨髓血脉一样,与你构成一个整体,只要你存在它就存在,很难摆脱——不然,又怎么称之为原罪呢。

与很多睿智的人交流过这个问题,最终发现,其实每个人都有原罪,只是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所以原罪是否有所释放,以及释放的程度之间存在区别。

睿智的人也教会我,面对原罪,坦然就好,因为这是不可避免的,它无时无刻不存在,但也可以时时刻刻都不存在,你坦然面对却又漠视,反而不受其扰。

就像,如果你的善良导致你受到伤害,你的选择应该还是继续善良;你知道善良可能会带给自己伤害的风险,但你还是相信善有善报,你还是愿意做一个善良的人;如果你的善良再次让你受到伤害,你最多骂一句,这万恶的世界,然后一笑而过。

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人生的修行,大抵如此。

0 阅读:60

心灵深处艾闻

简介:关于感情的一切真相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