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央视演播厅,32岁的王小骞在录制间隙掏出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全国200多个家庭的装修需求。彼时刚诞生的《交换空间》要求她每周往返三个城市,曾在石家庄零下15℃的毛坯房里,她裹着军大衣看施工队凿墙48小时。
节目最火爆时,王小骞收到过观众寄来的“恐吓信”,有位大姐因自家被改成“KTV风格”扬言要起诉。
她在回信里写道:“您家玄关那张全家福没被移动过分毫,这才是设计师最用心的设计。”这句话后来被节目组裱在办公室,成为处理争议的黄金准则。
1992年北京广播学院宿舍,19岁的王小骞把《新闻联播》逐字稿抄了178遍。这个习惯源自她高中时的阴影,当年在青岛台主持少儿节目,因把“渔汛”念成“鱼汛”被观众写信嘲笑。
1996年进入央视总编室时,她监管的《收视指南》需要精确到秒。有次凌晨发现节目带忘入库,她穿着睡衣狂奔30公里,在播出前7分钟把带子塞进机器。
这段经历让她养成强迫症式的工作习惯:任鲁豫曾爆料,王小骞连办公室绿植摆放都要拿尺子量。
2015年某天深夜,42岁的王小骞在儿童医院走廊崩溃,高烧的女儿推开她喂药的手喊“讨厌妈妈”。这位能在直播中控场8小时的主持人,突然发现自己读不懂3岁孩子的情绪密码。
她开始啃《发展心理学》,在中科院心理所课堂记满12本笔记。2019年递交央视离职报告时,台领导看着她的婚姻家庭指导师证书苦笑:“你这是要抢心理咨询师的饭碗啊。”
如今王小骞的抖音账号有组经典对比视频:左边是《交换空间》里她举着油漆刷,右边是直播中她演示“亲子冲突拆解五步法”。有粉丝在故宫偶遇她录节目,发现她包里还装着《依恋创伤修复指南》。
转型五年,她开发的家庭关系课让23万家长摘掉“吼叫父母”标签。在最近一场演讲中,她指着当年《交换空间》的工装裤照片说:“以前我改造房子,现在改造关系,本质上都是在帮人找到家的温度。”
从装修物理空间到修复心理空间,这位曾经的央视女神证明:真正的舒适区,永远是敢于突破的勇气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