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懂王登上王座,世界舆论的热搜,总是围绕着懂王展开。
最近,又一个关于懂王的爆料炸锅了,因为这实在是超出了正常人的想象力。
前苏联克格勃特工实名爆料:特朗普是莫斯科安插的“顶级资产”,代号“克拉斯诺夫”,潜伏美国政坛40年,连任总统只为“反攻母国”?
消息一出,全球吃瓜群众集体瞳孔地震:那个满嘴“让美国再次伟大”的金毛懂王,居然是潜伏四十年的“红色特工”?
这究竟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照进现实,还是美国党争的又一波狗血续集?
这太不符合逻辑,更不符合常理了,这么一个富二代、美国顶层社会圈的人,需要成为苏联的间谍资产嘛?
这瓜到底是“实锤”还是“地摊文学”?还是得捋捋。
01
这场大戏的“导火索”,来自两位前苏联情报官员的“回忆录式”爆料:
尤里·施韦茨:前克格勃少校,他自称1980年代就潜伏在华盛顿,专门盯着美国政商名流,伺机发展下线。
据他描述,1977年特朗普迎娶捷克美女伊万娜时,就被苏联盯上了。
彼时的捷克斯洛伐克还是苏联华约成员,这段跨国婚姻立刻引起了克格勃的注意。
苏联情报机构通过伊万娜的父亲展开监视,甚至拆解她寄回娘家的信件,试图挖掘特朗普的“可塑性”。
1980年代,特朗普在纽约开发君悦酒店时,一名伪装成电器商的苏联间谍谢苗·基斯林主动接触,用200台电视机敲开了这位未来总统的“心门”。
克格勃评估认为,特朗普“自恋、虚荣、爱听奉承”,简直是“天然招募对象”。
阿尔努尔·穆萨耶夫:前哈萨克斯坦安全部门头目,自称1987年在克格勃第六局“亲手招募”特朗普。
特朗普1987年首次访问苏联,不仅被戈尔巴乔夫接见,还在圣彼得堡游玩时被克格勃官员全程“陪玩”。
他当时周围的陪同人员全是特工,大家对他极尽逢迎,觉得懂王天赋异禀,不去从政可惜了。
这次访问后,懂王就开始突然发出“美国被盟友吸血”“欧洲该自己掏钱防务”等等言论,这个很反常。
穆萨耶夫说,莫斯科当年为招募特朗普举行了“庆祝派对”,仿佛捡到了“天选之子”。
不过,懂王从年轻到年老就这性格,向来语不惊人死不休,但是他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除了做生意,主要还是在娱乐圈里混。
02
如果说上述陈年旧事还能用“巧合”解释,那么特朗普执政后的种种操作,简直像是给这出谍战剧加了“实锤滤镜”。
2016年大选期间,“通俄门”风波闹得沸沸扬扬,民主党指控其团队与俄罗斯秘密接触272次,甚至流传出“黄金浴”录像带的桃色传闻。
虽然最终查无实据,但穆萨耶夫在2025年的爆料中坚称:“俄罗斯绝对握着特朗普的黑料,否则他怎会对普京毕恭毕敬?”
到了2025年俄乌谈判,特朗普的“神级操作”更让西方瞠目结舌。
他不仅拒绝为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还逼着泽连斯基割地求和,甚至扬言“乌克兰再不听话就灭亡”。
这种“卖队友”力度,连普京都忍不住点赞:“特朗普的克制令人惊讶!”
难怪前克格勃官员嘲讽:“这位美国总统已经越陷越深,每一步都在为莫斯科谋利”。
而正当吃瓜群众为“间谍论”吵得不可开交时,懂王正在忙着手撕美国情报机构。
2025年2月,他联合马斯克发动“政府效率革命”,一口气裁掉5000名FBI特工,连中情局都遭“买断工龄”暴击。
更离谱的是,一封未加密的中情局对华间谍名单竟被意外曝光,这是总统要亲自造自己国家的反嘛?不合理嘛。
坊间都认为这场“裁员狂欢”是懂王对“深层政府”的终极复仇。
在他看来,CIA、FBI这些机构不仅是民主党的“打手”,更是当年“通俄门”调查的幕后黑手。
如今他大权在握,自然要“血洗朝廷”——哪怕因此让美国情报网千疮百孔。
只是这波操作怎么看都像在给“间谍论”加戏:如果他不是克格勃卧底,为什么要这么使劲地弱化自家情报系统呢?
03
但不管如何,说懂王是克格勃间谍啥的实在有点难以置信,虽然他最近的一些行为确实对俄罗斯有利。
但是,他的亲俄举动更多的还是出于利益,商人出身的他,把国际关系简化为“生意经”:
中东要保,因为石油绑定美元;乌克兰可弃,因为“战争赔本”。
至于对普京的友好,不过是一种慕强心理。
这些年,可以发现懂王一个很稳定的心态,就是对强者的尊重,对懦弱者的极尽霸凌。
他虽然对中方下手狠,但总体上很尊重,他对欧洲下手狠,态度上毫不客气。
他对80后、普京啥的都很客气,但是对那些个西方政客从来不客气。
毕竟在懂王眼里,普京就是个强人,有一股子狠劲,而且,普京也对他很肯定,这应该是惺惺相惜的好朋友嘛。
更本质的驱动力,在于他那套“让美国赢麻了”的行为艺术。
压乌克兰投降、逼欧洲掏钱、裁政府冗员……每件事都要营造“老子又赢了”的爽感。
哪怕被骂“卖国”,只要MAGA选民觉得“美国占便宜”,这波就不亏。
再回到所谓的间谍轮,虽然前克格勃官员的爆料把细节拉满,但关键证据(如资金流水、密令文件)始终缺席,连民主党挖了十年也只找到“通俄嫌疑”。
若特朗普真是克格勃卧底,为何高调到连普京都吐槽“他太容易被预测”?真正的间谍难道不该像斯诺登一样低调跑路,而非天天发推骂街?
眼下正值俄乌谈判关键期,“间谍论”的突然发酵,不排除是各方势力搅混水的战术——民主党想抹黑对手,俄罗斯想制造美欧裂痕,特朗普则借机塑造“被迫害者”人设。
04
特朗普与克格勃的“爱情故事”,本质是后真相时代的黑色寓言。
它混合了冷战怀旧、党争阴谋、民众焦虑,最终熬成一锅真假难辨的“信息浓汤”。
有时候,真相不重要,谁能把故事讲成“顶流热搜”,谁就是赢家,而懂王,永远是那个站在热搜C位的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