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分水岭都与理科思维要求提升有关

飞翔小钰 2024-11-17 02:42:21

小学三四年级之前,大多数孩子都被父母培养成学霸,进入三四年级,第一波的分化开始,语文和数学都跳出最基础的认字和计算的阶段,开始进入初步的文理科思维的赛道,加上新加入的学科英语,使得学生的能力出现分化。

虽然大多数孩子从成绩上表现不明显,但思维方式的不同却隐形存在,有些孩子的成绩,更依赖培训班,不管是写作还是解应用题,都只硬记一些套路,而真正聪慧的孩子,往往在此期间“开窍”,享受难度提升带来的思考乐趣。

第二个成绩明显分化的时期是初二,理科思维的重要性提升更加明显,数学的几何与函数两大板块,分流掉完全不愿意自主思维的学生,下学期的力学又增加这种分化力度。

初二的分化看似突然发生,但却是从小学到初一学习过程中,思维方式差距的逐渐积累,而初三只是将初二这种思维方式的差距,体现的更加明显。初二能够学好的学生,初三即使难度明显提升,一般也能适应,反之则差距被拉开更大。

高一入学是第三波的思维能力分层,也是变化幅度最大时间最集中的阶段,高一开学一个月,就重新对九年学习能力进行洗牌,不仅比拼思维的方式,更是比拼思维的能力,不是筛选不聪明的孩子,而是选拔更聪明的孩子。

数学物理化学难度大幅度提升,就是让真正聪慧的孩子脱颖而出,而不需要再让思维能力不足的学生,产生我还能学会的期望值,不会就是不会,选怎合适的选科是关键。

选科以后,整个高中成绩变化幅度不再明显,甚至不如初中成绩的变化,能够适应高一上学期的学习内容,就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后续更多是学习状态和投入度的差距,大起大落都并不常见。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