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考研卷到考公热:尊重个人选择和批判人力浪费,到底该听谁的?

姬鹏 2023-11-25 20:17:45

先是2024年考研人数冲上热搜,虽然从数据统计层面来看,报考人数算是9年来首次下降,但是就趋势来看,其实还是挺卷的。虽然各路专家、博主、评论员分析了很多报考人数下降背后的原因。但是客观来讲,很难说是“真的分析对了”。毕竟摆在面前这个438万的数字,还是挺高的。

再说考公人数,据说这次再创历史新高,热搜词条直接就是“2024年国考参考人数或破200万”。实际上共有303.3万人通过用人单位资格审查,只不过根据国考弃考率已连续8年超30%,才得出参考人数或破200万的数据,要不然面对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77:1这个现实,估计大多数参考人是很绝望的。毕竟只计划招录3.96万人。

一定程度上,考研卷也好,考公热也罢,都其实反映了人才自由市场的竞争激烈,甚至不夸张地讲,正因为人才自由市场的用人不景气,才导致大多数人希望通过高学历和有编制尽快上岸。毕竟相较所谓理想工作,活着的大前提是保住饭碗。

所以对于选择考研或考公的人来讲,我们是要尊重的。不管他(她)们最终如何,起码他(她)们没有选择躺平,而不躺平就意味着从个人的角度来讲,是有希望的。当然谈到希望,并不是说努力了,就真的可以实现希望,而是比躺平更有希望一点而已。

可即便如此,也依然要鼓励这份对希望的执着,要不然满屏都是躺平的哀声,对个人和社会都不是一件好事情。只可惜,面对考验和考公的人数,多数观点都是宏观立场,就是太卷太热不是好事。可问题是,回到个人立场,你们说到底该怎么办?

不可否认,从社会人力的匹配角度讲,确实太多的人加入卷学历、加入考编制不是个好现象。可问题是,回到个人的选择层面,并不是所有人都有那么多选择,只能说学历和编制目前还算多数人可以选择的方向。

要承认,一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工作选择),往往受太多的因素左右着。只不过在过去几十年来,因为国内有知识的人比较少,相对而言学历是个比较能吃得开的武器。可是当满大街都是大学生的时候,学历确实就通胀了,也就是贬值了。

当然,这样讲并非说读书就没用了,而是相对找工作来讲,不再是那么靠得住了。但就算这样,该读书还是要读的,因为读书已经成为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标配了。也就是就算不能立竿见影帮助我们找到更好的工作,但是回到生活本身,不读书也是越来越不行了。

因为它关系到个人对生活的理解、感情的体悟、成长的决定等等,总之就是不读书越来越难以应对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当然,可能有人会说,我认识的人中,不读书也有活得挺好的,人家开个店也年收入几十万。

怎么说呢?这话也没什么需要辩驳的,因为每个人对“活得好”的定义是不同的。另外这种叙事终归是个别情况,很难代表普遍情况。要知道,就算再过几十年,依然存在知识至上和技术至上的分歧,虽然我们已经看到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逐步在替代我们干很多事情,但是回到一个人立足社会的问题上,终归是“小马过河”之问。

甚至比“小马过河”之问更进一步的是“围城”之问。不得不说,人类总是贪婪的,总是想既要、也要、还要。不信,你们可以问一问考上研的和考上公的,十之八九也各有各的苦衷。而唯一可以评判好不好的,还得看市场风向。

也就是能让考研不卷、考公不热的,主要还是看市场景气不景气了。说到底,人们都不傻,总会向舒适和更有奔头的地方流动。所以批判人力浪费,也只是批判一下而已,只能作为对宏观社会的一种哀叹,而对于具体的考研人或考公人,真是一点意义也没有。

当然,一个庞大的社会在任何方面的转型都是艰难的和缓慢的。而作为个体而言,除了像小马过河一样一边问一边走,真还没有太好的办法。当然,也有人努力过了,挣扎过了,觉得跟躺平没什么区别,我们也要去理解。因为人跟人真的是不一样,我们除了尊重个人选择,真还没有更好的方式了。

0 阅读:44
评论列表
  • 2023-11-29 06:58

    你所谓的高大上代表不了金钱和社会地位,更代表不了一套房,请尊重个人选择!

姬鹏

简介:书生之见,看事件背后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