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修身、齐家、为政,立功、立言、立德之经典语录

小崔读书说事 2023-03-11 19:08:55
俗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军、为政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家人,而如今仍流传于世的家书便是其间的桥梁和纽带。他虽然大部分时间都在朝为官或征战沙场,但从未放松对家人尤其是对后代的教育和督促,为后人留下了一部丰厚的人生大书——《曾国藩家书》。家书内容不仅细致入微,而且面面俱到,从修炼身心到洞察对手、从做大事的本领到高人一筹的功夫、从战胜绝境的胆略到培养与众不同的气质、从克服人性中的弱点到掌握成功的步骤、从巧处人际关系到为官之道、从追求学识到养生经验,应有尽有,而且见解深刻,智慧闪烁,读来扣人心弦。从这些家书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功高震主的曾国藩内心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惶恐,也可从中感受到时代的风云变幻,感受到这位风云人物“勿以善小而不为”,从点滴小事做起的务实精神。“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长期以来,曾国藩曾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他的家书虽不乏日常琐事,但在看似琐碎的叙述中,却深蕴了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其中漫溢着的骨肉亲情,对感情日渐淡漠、邻里乡亲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大多数官宦之家,盛不过三代,而曾氏家族却代代有英才,出现了像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由此可见,细品之,定会让您受益匪浅。在此,给大家整理出家书里的精华部分,大家一起品读、探讨。

作为“清代三杰”之一,曾国藩头戴“中兴名臣”的桂冠,是大清力拔山兮的人物,诸多大家对他都有高度的评价:

著名革命家章太炎对曾国藩的评价最为客观,称曾国藩“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梁启超惊叹:“如无曾文正毅力,必为失败之人。”足可说明曾国藩的影响之大。

【得不足喜,失不足忧,总以发愤读书为主。史宜日日看,不可间断】出自《与父亲书》。意思是:(四弟、六弟考试)成功了不值得高兴,失败了也不值得忧愁,要以发奋读书为主。历史著作应当天天看,不能间断了。

【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整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出自《与诸弟书》。意思是:如果能够发奋自立,那么在家塾可以读书,就是在旷野、热闹的场所,也可以读书,背柴、放猪的时候,也都可以读书。如果不能发奋自立,那么不仅家塾没法读书,就是清净的乡间、神仙居住的地方,也没法读书——有什么必要选择地点、选择时间呢?只要问问自己是不是真的要立志读书就够了!

【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出自《与诸弟书》。意思是:君子立志,要有把人类与万物看作是自己同胞的度量,要创立内圣外王的大事业,这样才不会辱没生养我的父母,才不愧是天地之间一个完美的人。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出自《与诸弟书》。意思是: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气,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了志气,就必然不会甘心做普通人;有了见识,才能知道学问是无穷无尽的,不敢因为有了一点收获就自足了,像河伯观海,像井底的青蛙看天,都是没有见识的行为;有了恒心,就绝没有办不成的事。——这三者缺一不可。

【凡事皆贵专,求师不专,则受益也不入;求友不专,则博爱而不亲。心有所专宗,而博观他途以扩其识,亦无不可;无所专宗,而见异思迁,此眩彼夺,则大不可】出自《与诸弟书》。意思是:凡事都贵在专一,向老师求学不专一,那么受益就深不了;结交朋友不专一,那么结交就会流于泛泛而不亲近。心里有了专一的对象,再去广泛接触别的东西来扩大见识,也没什么不可以。心里没有专一的东西,还见异思迁,被这个迷惑被那个驱使,就大不应该了。

【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进德,则孝弟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做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余了一文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出自《与诸弟书》。意思是:我们这些人只有修养道德、修习学业这两件事靠得住。修养道德,就是要谨守孝、悌、仁、义,修习学业,就是写文章、作诗、写字。这两件事是由我们自己做主的,进步了一尺,我就得到一尺,进步了一寸,我就得到一寸。今天修成了一分道德,就当是积累了一升米;明天掌握了一分学业,就当是又攒了一文钱。这样道德、学业一起进步,家当就会渐渐富足起来了。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出自《与诸弟书》。意思是:做学问的方法是很多的,但总是以有恒心为主。

【虽极忙,亦须了本日功课,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出自《与诸弟书》。意思是:就算很忙,也一定要把每天的功课完成,不要因为昨天耽搁了今天才来补做,也不要因为明天有事今天就提前做了。

【凡大员之家,无半字涉公庭,乃为得体】出自《与诸弟书》。意思是:大凡大官的家庭,要一点也不涉及公事,这才是适合的。

【总之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由此三者,自然鬼服神钦,到处人皆敬重】出自《与诸弟书》。意思是:总之不贪财、不失信、不自以为是,做到了这三样,自然连鬼神都会佩服,并且到处都能受人敬重。

【看书不必求多,亦不必求记,但每日有常,自有进境,万不可厌常喜新,此书未完,忽换彼书耳】出自《与诸弟书》。意思是:看书不必贪多,也不必要求自己记住,只要每天都能有规律地看书,自然会有进步,千万不要喜新厌旧,这本还没读完,又忽然换了那本。

【大抵世之乱也,必先由于是非不明,白黑不分】出自《与诸弟书》。意思是:大凡世道混乱,原因一定首先是是非不明,黑白不分。

【毁誉之至,如飘风然,蓬蓬然起于北海,蓬蓬然入于南海,而不知其所自,人力固莫能挽回也】出自《与诸弟书》。意思是:毁谤和赞美所能到达的地方,就像是飓风一样,猛烈地从北海生起,又猛烈地卷进南海,不知道它是从哪里来的,——这是人力本来就难以挽回的东西。

【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未有不败。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出自《与诸弟书》。意思是:大凡一个家庭,勤敬二字能守得住几分的,就没有不兴盛的;如果一点也没有,就没有不衰落的。一个和字能守得住几分的,就没有不昌盛的;守不住和就没有不衰败的。

【然祸福由天主之,善恶由人主之。由天主者无可如何,只得听之;由人主者,尽得一分算一分,撑得一日算一日】出自《与诸弟书》。意思是:祸福是由上天决定的,善恶是由人自己决定的。由上天决定的是没辙的,只得听它了;而由人自己决定的,能够做好一分就算一分,坚持住一天算一天。

【书、疏、鱼、猪,一家之生气;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勤者生动之气,俭者收敛之气。有此二字,家运断无不兴之理】出自《与诸弟书》。意思是:书籍、蔬菜、鱼、猪是一个家庭的朝气所在,少睡多干是一个人的朝气所在。“勤”是生动之气,“俭”是沉稳之气。有了这两个字,家里的福运绝没有不兴盛的道理。

【为人子者,若使父母见得我好些,谓诸兄弟俱不及我,这便是不孝;若使族党称道我好些,谓诸兄弟俱不如我,这便是不弟】出自《与诸弟书》。意思是:做人的儿子的,如果使父母觉得他更好一些,而说别的兄弟都不如他,这就是不孝;如果使家族同乡都称赞他更好一些,而说其他兄弟都不如他,这就是对兄弟不友爱。

【凡人必有师,若无师,则严惮之心不生】出自《与诸弟书》。意思是:一般说来,人一定都有老师,如果没有老师,那么严格要求自己的意识就不会有。

【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出自《与诸弟书》。意思是:人一生的成功和失败,都和朋友是否贤能息息相关,交友不能不慎重。

【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出自《与父母书》。意思是:兄弟和睦的话,就算是穷苦百姓也一定会发达起来;兄弟不和睦的话,就算是世家大族也一定会衰败下去。

【我家既为乡绅,万不可入署说公事,致为官长所鄙薄。即本家有事,情愿吃亏,万不可与人构讼】出自《与父母书》。意思是:我家既然是乡绅家庭,就千万不要到衙门去论说公事,会惹来当地官员的鄙视。就是自己家里有事,情愿吃亏,也千万不要和人打官司。

【盖天下之理,满则招损,亢则有悔;日中则昃,月盈则亏,至当不易之理也】出自《与父母书》。意思是:天下的道理是,满了就会招来亏损,过度了就会导致悔恨,太阳升到顶了就会西落,月亮圆了就会缺,这些都是不可改变的道理。

【功课无一定呆法,但须专耳】出自《与温弟书》。意思是:学习没有一成不变的死法,但必须专一。

【君子之处顺境,兢兢焉常觉天之过厚于我,我当以所余补人之不足;君子之处啬境,亦兢兢焉常觉天之过厚于我,非果厚也,以为较之尤啬者,而我固已厚矣】出自《与国华国荃书》。意思是:君子身处顺境时,常常会觉得上天太厚爱我了,我应当用自己的余力去帮助别人弥补不足;君子身处逆境时,也会常常觉得上天太厚爱我了,不是真的厚爱我,只是比起那些更悲惨的人,我已经是很受厚爱了。

【大凡做官的人,往往厚于妻子而薄于兄弟,私肥于一家而刻薄于亲戚族党。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宦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出自《与诸弟书》。意思是:大凡做官的人,往往对妻子儿女就宽厚,对兄弟就刻薄,好处都留给自家,对亲族就刻薄。我从三十岁以来,就把靠做官来发财看作是可耻的事,把做官积累起来的钱留给子孙看作是可羞可恨的事,所以私底下立下誓言,绝不靠做官来发财并留给后人。

【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勤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出自《与诸弟书》。意思是:做买卖的人家,勤俭的能够延续三四代;耕读的人家,勤劳淳朴的能够延续五六代;孝顺友爱的人家,则仁爱友善可以延续十代八代。

【凡人一身,只有“迁善改过”四字可靠;凡人一家,只有“修德读书”四字可靠。此八字者,能尽一分,必有一分之庆;不尽一分,必有一分之殃】出自《与诸弟书》。意思是:大凡人的一生,只有“迁善改过”这四个字是可靠的;大凡一个家庭,只有“修德读书”这四个字是可靠的。这八个字,能做到一分,就必定会有一分的福庆;做不到一分,就必定会有一分的灾殃。

【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出自《与诸弟书》。意思是:无缘无故却去抱怨天,天肯定是不以为然的;无缘无故却去埋怨人,人肯定是不会服气的。

【受人恩情,当为将来报答之地,不可多求人也】出自《与纪泽书》。意思是:领受了人家的恩情,就要在将来报答人家,不要领受人家的恩情太多。

【至于做人之道,圣贤千言万语,大抵不外敬恕二字】出自《与纪泽书》。意思是:至于做人的道理,圣贤们千言万语讲了很多,大体上都不外乎敬、恕这两个字。

【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出自《与纪泽书》。意思是:只有读书能改变人的气质。

【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常用则细,不用则粗】出自《与纪泽书》。意思是:心思经常动动就会变得灵活,不动就会变得迟滞;经常动动就会变得细致,不动就会变得粗疏。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出自《与纪鸿书》。意思是:勤俭自立,习惯了劳苦,就可以变得安乐、节约起来,这就是君子。

【近世人家,一入宦途,即习于骄奢】出自《与四弟国潢书》。意思是:现在的人,一当上官,就染上了骄奢的习气。

【子弟不可学大家口吻,动辄笑人之鄙陋,笑人之寒村,日习于骄纵而不自知】出自《与四弟国潢书》。意思是:做子弟的不要学那些名门大族的口气,动不动就嘲笑人家鄙陋,嘲笑人家寒碜,越来越染上了骄纵的习气,而自己还不知道。

【余在外无他虑,总怕子侄习于“骄、奢、逸”三字。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出自《与四弟国潢书》。意思是:我在外头没有其他的忧虑,就怕子侄们习惯了“骄、奢、逸”这三个字。家族败落,离不开一个“奢”字;人堕落,离不开一个“逸”字;遭人嫌弃,离不开一个“骄”字。

【天地间,惟谦谨是载福之道,骄则满,满则倾矣。凡动口动笔,厌人之俗,嫌人之鄙,议人之短,发人之覆,皆骄也】出自《与四弟国潢书》。意思是:天地之间,只有谦虚、谨慎是获得幸福的方法,骄傲了就会好运到头,好运到头了就会倾覆。凡是一动口一动笔,就讨厌人家俗气,嫌弃人家鄙陋,议论人家的短处,宣扬人家的失败,这些都是骄傲。

【凡畏人不敢妄议论者,谦谨者也;凡好讥评人短者,骄傲者也】出自《与四弟国潢书》。意思是:凡是懂得敬畏别人而不敢妄加议论的人,是谦逊谨慎的人;凡是爱讥笑和评论他人短处的人,是骄傲的人。

【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做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出自《与四弟国潢书》。意思是:读书要把训诂作为根本,写作诗文要把声调韵律作为根本,侍奉父母要把博得他们的欢心作为根本,养生要把戒除愤怒作为根本,立身要把不说谎话作为根本,居家要把不晚起作为根本,做官要把不收贿赂作为根本,行军要把不惊扰百姓作为根本。

【余不能禁人之不苟取,但求我身不苟取】出自《与四弟国潢书》。意思是:我不能禁止别人白拿,但只要求我自己不白拿。

【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出自《与九弟国荃书》。意思是:自古以来能成大事的人,规划的远大和处理的细致,两者是缺一不可的。

【军事变幻无常,每当危疑震撼之际,愈当澄心定虑,不可发之太骤】出自《与九弟国荃书》。意思是:打仗的事变幻无常,每当危急困难的时候,越应该镇定思考,不要轻率出动。

【进兵须由自己做主,不可因他人之言而受其牵制。非特进兵为然,即寻常出队开仗,亦不可受人牵制】出自《与九弟国荃书》。意思是:是否进兵一定要由自己做主,不能受他人意见的牵制,不光进兵是这样就算是平常的出队开仗,也不能受他人的牵制。

【凡军气宜聚不宜散,宜忧危不宜悦豫,而气渐散矣】出自《与九弟国荃书》。意思是:一般说来军队的士气,应该凝聚不应该涣散,应该具有担心危机的意识,而不应该染上贪图欢乐的习气。不然士气就渐渐涣散了。

【凡将才有四大端:一曰知人善用,二曰善觇敌情,三曰临阵胆识,四曰营务整齐】出自《与九弟国荃书》。意思是:一般说来将领都有四种大的才能:一是知人善用;二是善于窥测敌情;三是临阵时有胆识;四是能保持营中军务严整。

【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出自《与九弟国荃书》。意思是:大凡人要做一件事,就一定要把全部精神都放在一件事上,从头到尾毫不松懈,不能见异思迁,做着这样却想那样,坐在这座山上却望着那山。人如果没有恒心,就会一生一事无成。

【凡人为一事,以专而精,以纷而散。荀子称耳不两听而聪,目不两视而明,庄子称用志不纷,乃凝于神,皆至言也】出自《与九弟国荃书》。意思是:一般说来人干一件事,专注了就能精进,纷繁了就散乱。荀子说,耳朵不去听太多的声音才是灵敏的,眼睛不去看太多的东西才是明亮的,庄子说,志向不杂多,精神才能集中,这些都是至理名言。

【凡与人晋接周旋,若无真意,则不足以感人;然徒有真意而无文饰以将之,则真意亦无所托之出】出自《与九弟国荃书》。意思是:凡是和人打交道,如果不是一腔真心,就不足以感动人。但是只有一腔真心而没有一定的形式辅助它,那么真心也就难以表现出来。

【惟做事贵于有恒,精力难于持久,必须日新又新,慎而加慎,庶几常葆令名,益崇德业】出自《与九弟国荃书》。意思是:做事贵在有恒心,人的精力本来就是很难持久的,一定要天天取得新的进步,有新的收获,谨慎再谨慎,或许才能长期维持住你的美名,更加光大你的事业。

【凡傲之凌物,不必定以言语加人,有以神气凌之者矣,有以面色凌之者矣】出自《与九弟国荃书》。意思是:大凡盛气凌人的,不一定是用语言来凌人,也有拿神气来凌人的,有拿面色来凌人的。

【大抵胸多抑郁,怨天尤人,不特不可以涉世,亦非所以养德;不特无以养德,亦非所以保身】出自《与九弟国荃书》。意思是:大体上如果心胸郁闷,怨天尤人,就不仅不能处世,也不能修养道德,更不能保全自己。

【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智慧愈苦而愈明,不可因境遇偶拂,遽尔催泪】出自《与九弟国荃书》。意思是:精神是越用越有,不要因为身体向来弱,就过于爱惜;智慧是越钻越明,不要因为境遇不如意,就马上伤心哭泣。

【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总宜平心静气,稳稳办去】出自《与九弟国荃书》。意思是:我前年之所以荒废了光阴,也是因为焦躁的缘故。总还是应该平心静气、稳稳妥妥地办事才好。

【吾辈不幸生当乱世,又不幸而带兵,日以杀人为事,可为寒心,惟时时存一爱民之念,庶几留心田以饭子孙耳】出自《与国荃国葆书》。意思是:我们不幸生逢乱世,又不幸要带兵打仗,天天把杀人当成是事业一样,真是令人寒心,只有时时刻刻抱着一点爱护百姓的念头,或许还可以留下些安慰给后代子孙。

【才识平常,断难立功,但守一勤字,终日劳苦,以少分宵旰之忧】出自《与国荃国葆书》。意思是:我这个人才识普通,绝对是很难立功的,只有谨守一个“勤”字,整天劳苦,以便稍微减轻一些内心的忧虑。

【然不轻进人,即异日不轻退人之本;不妄亲人,即异日不妄疏人之本】出自《与九弟国荃书》。意思是:不轻易举荐人,也就是日后不轻易罢免人的根本;不妄自去亲近人,也就是日后不妄自去疏远人的根本。

【大约军事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居室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出自《与国荃国葆书》。意思是:大概军事上的失败,不是骄傲就是懒惰造成的,两者必定有一个(是根源);大家族的衰败,同样不是骄傲就是懒惰造成的,同样两者中必定有一个(是原因)。

【凡军行太速,气太锐,其中必有不整不齐之处,唯有一静字可以胜之】出自《与国荃国葆书》。意思是:凡是军队行动太快,气势锋芒毕露的,其中一定有不够整齐的地方,只有一个“静”字可以克服它。

【银钱、田产,最易长骄气逸气,我家中断不可积钱,断不可买田,尔兄弟努力读书,绝不怕没饭吃】出自《与纪泽纪鸿书》。意思是:银钱、田产这些东西,最容易滋长骄傲逸乐的习气,我们家里决不能积存银钱,决不能买田产,你们兄弟只要努力读书,决不怕没饭吃。

【处兹乱世,银钱愈少,则愈可免祸;用度愈省,则愈可养福】出自《与纪泽纪鸿书》。意思是:身处这个乱世,钱财越少,就越可以避免灾祸;使用越节省,就越可以涵养福气。

【自古君子好与小人为缘,其终无不受其累者】出自《与九弟国荃书》。意思是:自古以来君子爱和小人攀缘的,最终没有不受到他们拖累的。

【以余阅历多年,见事之成功与否,人之得名与否,盖有命焉,不尽关人事也】出自《与九弟国荃书》。意思是:凭着我多年的阅历,看一件事情能不能成功,人能不能成名,是有定数的,不是完全只和人事有关系。

【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出自《与九弟国荃书》。意思是:大凡干大事,一半看的是人力,一半看的是天意。

【凡好名当好有实之名,无实则被人讥议,求荣反辱】出自《与九弟国荃书》。意思是:凡是爱功名的,就应当爱有实际的功名,名不符实就会遭人讥讽议论,想求荣耀反而惹来了耻辱。

【凡看地势、察贼势,只宜一人独往,所带极多不得过五人。如贼来追抄,则赶紧驰回,贼见人少,亦不追之】出自《与九弟国荃书》。意思是:凡是观察地势、侦探敌情,只适合一个人单独前去,所带的人最多也不要超过五个。如果敌人来追击包抄了,就赶快赶回去,敌人看见人少,(以为有诈)也不敢追上来。

【用兵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出自《与九弟国荃书》。意思是:用兵这事,如果人人都预计一定会胜利时,这里面就潜伏着失败的可能;人人都以为一定会失败时,这里面却潜伏着存活的可能。

曾国藩本出身寒门,并非贵族之后,除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清朝军队的腐败不堪为他提供了发迹的机遇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其为人处世、修身治家的德行成就了他盛极的一生。曾国藩以经世致用为宗旨,“不行驾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注重从小事做起,踏实苦干。在实际生活中,他特别注重从小事培养人的品德和情操,主张力戒浮躁,“不说大话、务虚名”,注重从小事磨炼人的品行。如在军中,他每日黎明必与幕僚同食早餐,非齐不食。

虽然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对曾国藩的功过是非褒贬不一,但他一生严于治军、治家、修身、养性,实现了立功、立言、立德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被后世奉为道德修养的楷模。曾国藩以一介儒生,由科举入仕途,由此青云直上,出将入相,成为晚清王朝的一根柱石,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又苟延了60年!他毕生服膺程朱理学,又主张兼取各家之长, 认为义理、考据、经济、辞章四者不可缺一,但始终将理学放在首要地位。他在古文、诗词方面也很有造诣,被奉为桐城派后期领袖。曾国藩一生求学不断,尤其是早年更是精钻学问,学做圣贤,后从戎理政也未曾有丝毫的懈怠,共留下了1500万字的奏稿、案牍、诗文、书信、日记等,被誉为“道德文章冠冕一代”。后人辑其所著诗、文、奏章、批牍等为《曾文正公全集》。

3 阅读:67
评论列表
  • 2023-04-12 15:06

    高人未必高,文人自视高。常人未必凡,墨客自己庸。嬴扫六国霸,首坑孔家儒。刘诛司马迁,史家颜若土。将败因父子,兵败鸟兽散。文人痛风手,常书兴朝利。国亡污旧帝,朝换颂新主。墨客痈舌口,常说衰朝弊。

  • 2023-03-30 17:58

    文人只知苦冥想,墨客只会睁眼梦。只言已书聊何事,不忆凡人山石语。书成手脚疼难医,疾来头颅大如斗。焚香不知敬树草,祭祖文章万事空。颂祖不忆尼安人,年年辨论斗法难。无数不悟不悔徒,仙侠崎途黄尘埋。

  • 2023-04-04 22:45

    天地窄时无人为,天地宽时有人为。不忆剑齿虎咆哮,颂祖之经有人释。众人扫地僧侣急,扫得佛祖口吐饭。不知谁家新屋处,曾是古人辨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