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水节图个乐呵,但把车泼报废了,这事儿真能一笑而过?
“理想同学,打开车门”,这句原本带着科技感的语音指令,在云南泼水节上,却仿佛成了“潘多拉魔盒”的咒语。
一辆理想汽车,瞬间从代步工具变成了“水帘洞”,车主在网上哭诉,说自己无辜躺枪,爱车直接报废。
吃瓜群众一开始还挺同情,可随着越来越多的“内幕”被扒出来,这事儿的味道,好像有点变了。
要不是亲眼看到视频,我真不敢相信现在还有这种事儿。
视频里,理想汽车被人群围得水泄不通,副驾驶的人还拿着水枪往外滋,这场景,怎么看都像是在主动挑衅啊!
就有人喊了那句“理想同学,打开车门”,紧接着,车门开了,水就跟不要钱似的往里灌。
车主在网上那叫一个委屈,说都是那句“咒语”害了他。
但网友也不是傻子,很快就有人发现,车门好像不是“理想同学”自己打开的,而是副驾驶那位哥们儿偷偷摸摸动了一下。
这下,舆论可炸了锅。
“玩不起就别玩”、“自己作的妖,怪谁呢”、“想红想疯了吧”,各种评论像潮水一样涌来。
这剧情反转得,比电视剧还精彩!
你说这事儿到底谁对谁错?
要我说,还真不好一概而论。
谁也没法钻到当事人脑子里,知道他们当时到底咋想的。
这让我想起之前在广东佛山,小鹏车主李女士遇到的“婚闹”。
几个哥们儿拿着彩带、喷漆,愣是把李女士的车给拦下来,又是喷又是画的,搞得跟花车游行似的。
李女士肯定不乐意啊,自己的车又不是免费的画布,凭什么让你们随便糟蹋?
还有特斯拉车主王先生,在四川雅安也遭遇过类似的泼水事件。
他的Model 3被泼得电子设备都短路了,维修费花了八万多!
王先生直接找组织方要赔偿,这事儿最后闹到了派出所。
你看,都是车被“糟蹋”的事儿,但性质还真不太一样。
婚闹和泼水节,说到底都是一种民俗活动,图个热闹喜庆。
但民俗再“俗”,也不能突破法律和道德的底线吧?
你往人家车上喷漆,往人家车里灌水,这已经不是“祝福”,而是赤裸裸的侵权了。
理想官方的回应也挺有意思。
他们专门做了个实验,证明理想汽车根本不存在语音开门功能。
这意思很明显了:别往我们身上泼脏水,这锅我们不背!
理想副总裁还在微博上说,语音开门“不符合逻辑”。
这话听着有点傲娇,但也挺实在的。
你想啊,要是谁都能喊一句“理想同学,打开车门”就把车门打开了,那这车还不得成“共享单车”了?
说白了,这事儿折射出的,是现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化背后的一些隐忧。
语音助手、自动驾驶,这些功能听起来很炫酷,但万一出了岔子,谁来负责?
我之前看过一个数据,说现在新能源汽车用户最关心的,除了续航里程,就是智能驾驶系统的安全性。
这也很正常,毕竟谁也不想开着一辆“失控”的车在路上瞎跑。
说到这儿,我又想起前段时间问界车主钱先生在重庆高速上遇到的事儿。
他的车因为辅助驾驶系统误判,追尾了前车。
钱先生觉得是问界的辅助驾驶系统有问题,要求赔偿。
这事儿到现在还没个定论,但已经引起了大家对智能驾驶安全性的广泛关注。
理想车主这次“水泡车”事件,表面上看是个乌龙,但背后却隐藏着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民俗活动的边界在哪儿?
网络舆论该如何引导?
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之路该怎么走?
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都说“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希望警方能尽快查清真相,让该承担责任的人承担责任,也别冤枉了好人。
至于那些想靠“泼水”博眼球的人,还是省省吧,别到头来把自己也给“泼”进去了。
这年头,想靠“湿身”出名,也得讲究个姿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