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福紫砂壶上的福文化和竹子文化,由哪里可以看出?

九天揽月呀 2019-11-14 11:33:49

刚刚接触紫砂壶的人可能会惊叹紫砂壶的造型是如此之多,但对于紫砂好看不好看的标准却完全是一种模糊的认识,正因为这种模糊,所以会本能地倾向于跟自己潜意识中的认知相共鸣的作品,会对这种作品产生好感,进而进一步的观察,了解到创作者所要表达的艺术语言。我们通常将这种潜在地不可描述的感觉称作文化认同感。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单影响着世界,也不断的反馈着自身,凡是在这片土地上出生成长的人,都能感受到那种浓郁的中国风貌,比如“竹”跟“福”这两样事物,就与紫砂文化完美地结合起来。

竹节壶是紫砂壶中的一个较为经典的壶形,其形态具体表现在壶流、壶把、壶钮皆为竹节形态,潜在的表现出竹子坚韧不拔,迎风不折,永不放弃的精神,在这件作品“竹福壶”上就可以很清晰的感受到这种布局、一弯壶流、流口向前便于出水,壶嘴最高处略高于壶口,双唇压盖、两节拱桥钮、三节竹圈把,从壶流开始,流、钮、把依次增加一段竹节,在横向上展示了一种递进般的层次感,而同时又非常巧妙的保持住了纵向的中心,由于壶流、壶钮、壶把竹节数量的不同,就特别要注意重心比例的调整,在恰到好处的连接壶身的同时,亦完美的达成三者在形态大小上的平衡。

在小编看来,这样的平衡是建立在一个宽阔壶面的基础上的,过大的壶面倘若不加修饰,便会显得空洞无物,茶壶的吸引力也就没有了,而在作品“竹福壶”上就选择了陶刻“福”作为装饰的中心。“福”字是最早诞生的甲骨文字之一,是一个反映古代祭祀场景的会意字。最初是为了表达古代人祭祀求得祝福的希望,之后随着文字的不断发展,在“福”字形体的变迁中,其蕴含的蕴意变得更加丰富和具体。可以说一个福字包含了对“长寿、富贵、康宁、德厚”的种种期望,同时还包含了“保佑,顺利”等等的含义。

在数千年前老子还说过“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在这里的“福”又跟玄而又玄的“运势”联系起来,这些种种的内涵在清代的社会生活文化中发展到了极致,逢年过节必贴“福”字,趋吉避凶、保佑平安,各种器皿、服饰、甚至建筑都带有福的身影,崇福成为一种行为,也成为一种文化。其实紫砂壶上出现“福”字其实古已有之,而同时出现“福”跟“竹”却并不多见,其实“福”跟“竹”在过去的生活文化中早就有了紧密的联系。在最初的时候,每逢过年,先人们在张贴福字的同时,还点燃竹节,前者是为了得到祝愿,后者则为了驱逐灾厄,不同的方式却有着相同的目的,因此共同存在于我们的历史文化长河之中。

而在紫砂壶中同时引入“福”跟“竹”,一方面还原了历史上两者的相互关系,还通过“福与竹”由文化产生的引申,引导出更多美好的情感和祝愿。“竹”的不屈意味着自强,“福”的孕育则满含着希望,自强与希望共同铸成了当下时代文化的精神面貌,不断产生一种阳光的、健康的、向上的活力,使得“竹福壶”这件作品带有一种豁达的,奔放而又聚敛的美好祝福。

结语:构成紫砂壶艺创作最基本的是陶艺的传承,但仅仅从创作来说,发扬自身的风格,通过自身的理解来诠释传统文化,是一种积极的正确的做法,随着文化积累的深入,坚持这样创作的作品必然也将披上一种厚重的文化内涵,创作基于认识,认识则在于不断的开拓学习。

0 阅读: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