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充电宝“六边形战士”长啥样?闪极银翼Pro深度体验

可爱的春雷王 2025-04-25 19:20:49

前言:

我跟大家一样都是苦命的打工人,我相信各位无论是在出行还是工作上面,特别是对于设备多的用户来说,电量不足的焦虑始终伴随着每个苦命的打工人。每次我无论办公还是出差都是一台手机、一台笔记本电脑、一个平板还有耳机,我的充电宝也是换了又换,我特别想要一款又轻一点容量又大还充的快的充电宝。

这时候肯定有人要说,博主你这是想屁吃呢,大容量快充肯定就重哪能轻呢?那如果我拿出闪极140W银翼 Pro你该如何反驳呢?

那到底这款充电宝集这些不可能的词于一身到底是不是真的?到底有何等表现以及配置呢,接下来我给大家一文就看明白。

开箱一览

初次收到闪极银翼Pro时,不得不说闪极你小子外观做的真是好哇,灰白配色的盒子上展示着高清充电宝大图的包装盒——纯黑哑光纸盒仅印有烫银Logo,

打开内部就是充电宝本体、一根1.5米C to C充电线及品牌的绒布收纳袋。不得不说很有开高级科技产品的感觉,与某些品牌用海绵、礼盒营造仪式感的策略截然不同。我更喜欢这种科技一般的风格,产品的高级感一下子就上来了。

随附的C to C充电线值得单独讨论:其外层采

用高密度尼龙编织工艺,线芯直径3.5mm,实测可承载5A电流且抗弯折性优异。对比某国际品牌售价99元的同规格线材,闪极这条赠品在耐用性上毫不逊色。

机甲般的外观

我入手的颜色是极地白,它还有一个探索黑的配色,但是无论哪个配色都不影响它这机甲般风格的外观,银翼Pro的透明外壳设计,无疑是其最富争议也最具记忆点的特征。透过德国拜耳V0级阻燃PC材质,内部雪白PCB电路板、三星21700电芯、甚至电感线圈的纹理都清晰可见。

这种“电子骨架裸露”的风格,在数码圈层中迅速引发评价:我的极客同事称其为“赛博手办”。

其158×65×30.5mm的机身不算很小,但是相同容量的它轻啊,470g的重量拿在手上比一般600多重的20000mAh的充电宝要手感轻盈得多,而且长条形的设计也是非常的容易携带,放置在包里。

侧面内嵌了一块LCD智能小彩屏,内嵌式的设计非常的贴心,不沾指纹防尘,数字显示也是非常的清晰,可以看到双口的充电功率以及剩余电量的显示,可以说既实用又完美的延续了这种科技美感。

我个人为什么喜欢这种透明的设计,其实透明设计的真正价值,在于构建用户与技术内核的“视觉信任”。当充电宝因高负载发热时,目视电芯区域无膨胀变形、电路无焦痕,这种直观的“健康反馈”远比APP监控数据更令人安心。

内置铝合金抗摔

说了这么多的透明外观,这个时候肯定会有人觉得,那这个充电宝耐不耐摔呢?你这都透明材质了,那摔几下不得给电池摔出来啊。这个闪极当然想到:外部的银翼Pro内部采用了工字型龙骨架构,本质上是用航空铝材构建了四道交叉支撑梁。

大致就是纵向铝合金龙骨直接贯穿四颗21700电芯的间隙,横向加强筋则与PCB主板形成90°夹角。这种设计带来的抗压强度非常高,哪怕是透明的材质,实测在一米多高的桌面摔下透明外壳和数显屏均完好无损。后来才知道其工字龙骨架构能承受50kg压力,看来日常跌落根本伤不到内部结构。

最多就是出现摩擦的痕迹,可是说抗摔能力是很强的,但是请各位用户也不要一直恶意测试,抗摔但是不防手贱哈。

核心配置决定了它的耐打实力

以前就入手过闪极的mini随行,可以说续航可是真的很不错也耐用,就是可惜了不能提供笔记本充电,但是这次的银翼 Pro可就大不相同咯。

最大双口支持140W峰值功率,本质上是C口(100W Max)与A口(40W Max)的理论叠加值。实测中,单口输出时C口可稳定驱动16英寸MacBook Pro(M1 Max)以98.6W功率快充,1小时18分钟完成20%-80%补电;但双口同时工作时,C口功率会被动态限制至65W,A口维持30W,总功率约95W。

而且搭载四颗新能源车规则三星21700动力电芯,循环寿命超1000次,充满一次20000mAh的容量实测可以单个产品充满苹果16四次、笔记本一次、ipad一次、大疆设备三次,单个充电续航能力可以说是拉满了。

散热和安全处理得当

银翼 Pro通过散热和温控来达到充电效率的同时保证安全:

第一:直接贴合电芯的铝合金中框,如同「冷库金属墙」快速吸热,实测1分钟内能将电芯表面56℃高温传导至外壳;

第二:覆盖PCB板的道康宁TC-5600导热硅胶垫,其5.6W/m·K的导热效率比普通硅脂快3倍,像「导热高速公路」将芯片热量导向金属框架;

第三:透明外壳内侧的立体导流槽,利用空气对流形成被动风道——在28℃室温下,以100W持续输出时,散热效率比平面外壳提升27%。

动态温控的安全

搭载智能温控4.0的表现,当我在炎热的太阳下面进行充电测试

48℃:屏幕亮起橙色预警,功率自动降至85W

52℃:触发二级保护,C口锁定60W输出

55℃:直接切断供电(行业普遍在60℃才启动断电)

这种「提前干预」机制,虽然牺牲了短时性能,但避免了某品牌充电宝高温鼓包炸裂的恶性事故。值得称道的是,即便在极限测试中,外壳温度始终控制在可徒手抓握的58℃以下。

在25℃左右的室内环境下,持续以100W输出30分钟后,红外测温仪显示机身表面温度达47.2℃,略高于官方宣称的45℃阈值。此时散热系统的应对策略颇为巧妙:通过降低输出电流0.3A(电压维持20V)实现软性控温,而非粗暴触发高温断电。这种“性能换稳定”的决策,体现出工程师对用户体验的深度理解——宁愿牺牲部分速度,也要避免充电中断带来的焦虑。

多设备支持切换无问题

支持PD3.0、PPS、QC、华为SCP/FCP等主流协议,适配1000+设备,包括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等。

这里有个官方小解释我在这里说一下,为什么不支持PD3.1协议呢,我个人理解这都是为了保持产品性能和安全的平衡,PD3.1协议下的140w(28V/5A)功率,会需要四节电池升压到28V,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就明白了,为了维持电池的正常工作,它不可能说完全把功率弄到最大,这样持续工作电池肯定会发热特别严重,就像平时我们玩电脑一个道理,你会GPU拉满和拉到90%带来的发热都是有区别的,拉满的可能会导致电脑风扇呼呼转,温度一样还是特别高。所有为了在保证安全和性能的前提下,所以不支持PD3.1协议,可以说闪极真的考虑得不要太全面。

出行无忧虑

航空安全认证:符合72Wh民航标准,无需报备即可携带登机。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小贴心就是,银翼Pro还配备了一键开启小电流模式,专门支持电子手表、手环、电动牙刷、耳机等小功率设备的充电,安全充电不伤设备,你就说说,闪极考虑得周不周到,简直就是出行加办公加旅游人的梦中情宝!

总结

现在入手购买,实测京东补贴+国补的叠加优惠,最终到手价仅296.65元(需领满400-60品类券)。横向对比同容量的安克737(日常价499)、倍思精灵(活动价369),银翼Pro在功率上确实有着压倒性的性价比。

闪极银翼Pro给我的感觉就像充电宝界的"透明探索版手机"——它不满足于做好基础功能,而是用极致工业设计重新定义移动电源的美学标准以及实用安全。虽然250-349元价位段竞品云集,但能在掌心呈现机械美学与狂暴性能平衡的产品,目前确实独此一家。特别是对于多设备需求的用户,这个价格真是入手的好时机,不然就真的太遗憾了。

0 阅读:10

可爱的春雷王

简介:摄影师,数码测评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