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全国债务杠杆率近300%!10万亿化债新政能减少债务总额吗?

王五说说看吧 2024-11-10 16:30:34

近期,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NIFD)发布了2024年三季报,我们着重来看下与宏观杠杆率有关的报告。

根据“十四五”规划《纲要》的名词解释,宏观杠杆率指非金融企业部门、政府部门、住户部门的债务余额与GDP之比,用公式表示为:宏观杠杆率=债务总额/GDP 。

将该公式做数学变化,可得:债务总额=宏观杠杆率*GDP

有了这个这个公式,我们就能用NIFD公布的最新宏观杠杆率计算我国所有主体的债务规模。季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我国的宏观杠杆率为298.1%,相比今年二季度提高了2.5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2023年中国的GDP总量是126.06万亿元,预估今年全年的GDP总量至少达到130万亿元以上,就按照130万亿元计算,所以中国全部主体的债务总额是387.5万亿元(298.1%*130万亿)。

接近390万亿元的债务总额,我相信这个数字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下面来看下不同主体的负债情况。

通常把负债主体分为三类,分别是政府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三类主体的宏观杠杆率分别为60.3%、174.6%和63.2%。用相同的方式可以算出政府部门的负债余额总计78.4万亿元、非金融企业部门负债226.9万亿元、居民部门负债82.2万亿元,加一起正好是387.5万亿元。

从以上分析发现我国的政府负债规模和比例其实不算高,杠杆率只有60%左右,相比日本的230%和美国的120%简直是天壤之别。负债情况较为严重的是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为174.6%、负债总额近230万亿元。

不过,上述分类里将城投公司这样的地方投融资平台划归到了非金融企业部门里,它们的负债属于地方隐性债务。如果重新分类,算到政府部门,那么后者的杠杆率将大幅上升,而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债务规模会少不少。

关于政府隐性债务的规模没有官方口径的数据,不同机构给出的数据差异较大,大部分在50万亿元至70万亿元之间。

我们以60万亿元计算,政府部门加上隐性债务后的负债总额增加至138.4万亿元,杠杆率提高至106%,这个数字不比美国政府的杠杆率低多少。

11月8日,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新一轮财政化债方案,总规模为10万亿元,包括提高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6万亿元和连续五年、每年8000亿元的专项债。

这10万亿元政策落地后会否让中国所有主体的负债总额达到400万亿元呢?我可以明确告诉大家不会。当然,别看用的措辞是“化债”,负债总额也不会减少。

很多人以为“化债”是消化或者消灭掉一部分债务,实际上并非如此,更精准的表述是“转债”或者“换债”,如何理解呢?

前面说过,政府部门和非金融企业部门是两类负债主体,也讲过城投公司属于非金融企业部门里,欠的钱算在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债务里。

化债化的是城投公司欠的钱,具体做法是由地方政府先借一笔资金,然后交给城投公司还债。结果城投公司的债务少了一些,可地方政府的债务多了一些,而且减少和增加的金额是一样的。

因此,化债的本质是把非金融企业的一些债务转移至政府,一增一减下全社会的债务总额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纵观历史与全球,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伴随着债务的不断上涨,这种上涨不只是绝对额的增加,还包括杠杆率、债务率的提升。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平衡经济发展与债务风险的关系,确保债务水平保持在可控范围内,为我国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我们应理性看待债务问题,既要看到其带来的挑战,也要看到通过政策调整和债务结构优化带来的机遇。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

3 阅读:302

王五说说看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