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慈禧太后,乃清朝末期的重要人物,她的一生颇具神秘色彩与传奇故事。不过,要是说起她的真实模样,人们往往如坠迷雾之中,难以捉摸。直至现今,一张珍藏在美国博物馆的慈禧“真实照片”现身,呈现出一个令人惊诧的景象,也许这便是她本来的面容。
这可不是我们平常所熟知的那个慈禧形象,而是她鲜少为人知晓的一个方面。这张照片促使我们再度打量这位在历史上颇具争议的女子,将她隐匿于宫廷权术和历史浪潮之下的本来面目给揭示出来。
在这充满神秘色彩的旅程里,咱们一块儿走进慈禧太后的生活,借由这张照片来寻觅她的真实面貌,研究一下她在历史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到底是怎样深深地左右着人们对她的看法。
【一、初入宫中,用计谋获得宠幸】
17岁的时候,慈禧和其他几位年轻女子一块儿被选进了紫禁城。对一个乡下姑娘来讲,这着实是能改变命运的大好机会。她走进那高高的城墙里面,凭借着漂亮的脸蛋儿得到了皇帝的喜爱。可是,她没多久就发现,后宫里的争斗可比她想的要残酷和繁杂得多。刚入宫的慈禧对权谋一窍不通,跟宫里的那些老手相比,自然就占了下风。为了能得到皇帝的宠爱,她只能靠着自己的那点心机和聪明的脑袋瓜儿。
用钱去拉拢太监,打探皇帝的行踪,还在皇帝必经之地设好埋伏,这便是年轻的慈禧获取恩宠的手段。年少的她深知,一个中年男子对绝色美女的喜爱程度。她总是让自己保持着最美的模样,在皇帝跟前尽显温柔贤淑,就这样成功俘获了咸丰帝的心。慢慢地,皇帝成天沉迷于美色之中,对政事毫无兴致了。太后瞧在眼里,心里那叫一个难受。她只得亲自去劝谏皇帝:“陛下您难道不清楚国家局势艰难吗?您怎能因为自己的私欲就把朝政给荒废了呢!”
【二、杀死皇后,赢得权力斗争】
咸丰帝去世后,年仅五岁的同治帝坐上了皇位。如此一来,两个皇太后“垂帘听政”得以实现。慈禧心里跟明镜儿似的,她对权力充满渴望,然而有个女人却成了她的阻碍,那便是同样温婉善良的慈安太后。
慈安,年仅16岁的姑娘,身上竟散发着一种让人意想不到的庄重气息。她往那儿一站,让人不禁心生敬畏之感。然而,这仅仅是表面现象罢了。慈禧很快就看明白了,慈安实际上就是个天真无邪的少女,根本没有那种深谋远虑的政治手段。这样的一个对手,估计不会给自己造成太大的阻碍。果不其然,慈安在皇帝遗诏中所得到的密谕,也在慈禧那姐妹般的哄骗之下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听闻皇太后猝然离世的讯息,慈禧的脸上瞧不见半分哀伤。相反,那难以遮掩的欣喜之色却流露无疑——我总算能够一手掌控大权,自己登上那尊贵的龙椅啦。此刻的她,早已不再是往昔那个为了争得恩宠而无所不用其极的女子,权力与野心已然将她彻底改变。她心里清楚,唯有对方选择退让。为了在这场权力的角逐中胜出,天底下就没有她不敢为之事。
【三、垂帘听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
从这时起,慈禧开始垂帘听政,实实在在地成为了晚清时期权力最大的人。拉开了“东太后西太后”统治的帷幕。但是,恰恰是在她的掌控之下,国家逐渐走向衰落,陷入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困境之中。
1894 年,因慈禧的决策,中国被卷入甲午战争,遭遇首次全面性战争,结果是一败涂地。紧接着签订的《马关条约》,让中国失去了最惠国待遇。自此,列强纷纷趁机而入,中国的主权逐步丧失,渐渐沦为半殖民地国家。这般无可挽回的态势,和身为最高决策者的慈禧所做出的失败决定有着莫大的关联。
那时候的慈禧,早已不是往昔那个为了实现目标而不惜任何手段的姑娘了。她觉得自己高高在上,啥都不放在眼里。当外敌前来侵略,她干脆两手一摊,表示中国运气不好,她自己也没啥办法。她一门心思沉浸在权力和享乐之中,把国家的生死存亡当成了闹着玩的事儿,任凭这古老的帝国在她的掌控下一天天地走向衰落。
【四、支持义和团,被迫西安展新政】
1900 年,义和团运动在中国大地风起云涌。慈禧决定全力给予支持,想凭借民间的力量把西方列强赶走,将失去的土地夺回来。她心里清楚这样做很危险,也明白蛮干肯定不会成功,但就是固执地要这么干。没过多长时间,义和团的凶残行径把列强给激怒了。列强联军的炮火轰炸,让北京变成了一片废墟。她的又一次错误决定,把国家推进了更加难以预料的灾难和耻辱之中。
八国联军来袭,慈禧和光绪帝匆忙逃往西安。往昔那称得上女中豪杰的慈禧,此刻也只得低声下气,勉强维持生存。在出发之前,她亲手毁掉众多自己的照片,就为了防止被敌人得到。当下,我们所能见到的慈禧画像少之又少。仅有美国的一座博物馆偷偷收藏着一张稀有的慈禧照片,照片上是个面容忧愁的中年女子。
在西安,年老体衰的慈禧只得把权力交给年轻的光绪。光绪帝自此重新执掌大权,推行维新变革。然而,这一切都来得太迟了,最终努力付诸东流。在西安走完人生最后一程的慈禧,也在悔恨和等待死亡的煎熬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她明白自己的那些错误决策致使这个古老的国家迈向毁灭,可却已没有能力去改变这一切了。
【结语】
那么,现在我们是不是可以下结论了:慈禧到底是罪人呢,还是受害者呢?
也许,她不过是个普通女子罢了。年少懵懂之际,机遇非凡,权力和野心驱使她踏上了一条不归途。她那些错误的决定,毫无疑问地促使一个古老帝国更快地走向灭亡。待到她察觉这所有的一切时,虽满心无力与懊悔,却也只能在那有限的时光里试着去弥补。只可惜,一切都太迟了,她输了,而且输得一败涂地。
那,对于这样一个如母亲般的女人,我们该怎么去判定她的罪名呢?她不过是历史的一个牺牲品,又或者是这场纷繁复杂的权谋争斗中最大的获益人?到现在都还没有一个确定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