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题材电视剧《雍正王朝》的叙事体系中,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与十阿哥胤䄉的人物形象塑造极为成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此三人关系紧密,宛如一体,于诸多重大事件的谋划进程里,常于隐秘之所共商策略,协同行动。然而,自雍正帝登基践祚之后,他们因种种缘由,各自遭受了程度不一的压制与整肃。
剧中对于老九、老十的最终境遇着墨甚少。然而,据正史记载,此三人之结局差异显著。老十胤䄉虽率先遭清算,但其结局并非最为不堪。至乾隆二年,胤䄉获释,重归宗室之列,并获授辅国公爵位。
【其一、胤䄉没有心机人也不坏】
在八爷党这一政治集团中,胤禩居于核心领导地位,凭借卓越的智谋与洞察力,全盘谋划并制定战略方针,引领集团发展走向。胤禟则扮演着至关重要的经济支撑角色,作为康熙朝财富最为雄厚的宗室成员,为集团慷慨解囊,提供充裕的经费保障,恰似集团坚实的左膀。而胤禵于康熙统治后期手握军事大权,在军事领域为集团保驾护航,犹如集团有力的右臂。胤䄉凭借果敢勇猛的行事风格,活跃于台前,作为八爷党的官方发言人,积极宣扬集团理念与主张,为集团冲锋陷阵。
胤䄉对胤禩忠心耿耿,矢志不渝地欲助力其登上高位。然而,胤䄉性情躁急,言辞易脱口而出,缺乏含蓄内敛。胤禩洞察并巧妙利用了胤䄉这一性格特质,在适宜时机,安排胤䄉率先表态发声,而后自己适时予以声援支持。
胤䄉甘愿充任胤禩阵营中的得力助力,于宫廷政治活动中积极追随胤禩。在此过程中,他屡遭康熙帝训诫。胤䄉的性情在朝堂上下广为人知,满朝官员普遍认为,其具有坦率直白、言辞无忌的特质,在一众皇子中性格颇为鲜明。
心直口快之特质,虽存在一定弊端,然通常此类人常被视作并无恶意。以清朝宫廷历史为例,雍正帝登基之后,曾指出皇十子胤䄉性格率直过甚,毫无城府,正因如此,胤䄉多次遭到康熙帝的训诫。
性格上存在一定不足,并不能就此判定人物能力平庸。以皇十子胤䄉为例,在康熙四十八年,他便获封郡王爵位。这一爵位等级,相较于皇九子(贝子)与皇十四子(贝子),整整高出两级。同时期,与胤䄉年龄相仿的皇十三子胤祥,彼时还未获封任何爵位。从这一系列爵位册封情况不难看出,康熙帝在整体上对胤䄉的能力与表现持有认可态度。
从另一角度审视,于“九子夺嫡”这般错综复杂、危机四伏的特殊历史情境中,局势瞬息万变,稍有不慎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而胤䄉作为这场激烈皇位争夺的核心参与者,其绝非平庸无能之辈。毕竟,在如此残酷且充满权谋斗争的环境里,唯有具备相当的智谋与能力,方能置身其中,故不应将其简单视作草包之流。
以雍正对胤䄉的惩处举措为视角,胤䄉所犯之罪属“显见之罪”,与胤禩、胤禟情形迥异。针对胤禩、胤禟,雍正需殚精竭虑搜罗罪名,而胤䄉的罪责清晰明了,无需如此周折。
在雍正元年,泽卜尊丹巴胡土克图亲赴京师,以拜谒康熙梓宫,然不幸于京城溘然长逝。彼时,雍正帝敕令胤䄉承担护送其灵柩至喀尔喀之重任。然而,当胤䄉行至张家口之际,却蓄意称病滞留。此行为明显忤逆雍正帝之意,成为胤䄉所犯主要罪行之一。
其二,胤䄉在私下公文往来中,将雍正帝表述为“雍正新君”,此行为后遭检举揭露。鉴于在封建王朝的礼仪规范体系下,该表述严重违背了臣子对君主应有的尊崇礼数,因而胤䄉此举被认定犯下大不敬之罪。
雍正二年,胤䄉遭论罪处置,其爵位被褫夺,旋即被圈禁于宗人府。从客观层面审视,胤䄉此举实乃自食其果。雍正帝对其惩处,于法有据,并非无端为之。然而,惩处力度似有过当之处,致使外界产生雍正帝借惩处之名行打击报复之嫌。
据文献记载,自胤䄉遭圈禁后,其生活待遇优厚,各项衣食住行供给,皆依郡王等级标准执行。需知,若胤䄉如同后续老九、老十于禁所遭遇非人道折磨,实难想象其能存活至乾隆登基之时。
【其二、胤䄉的娘家背景太硬】
据相关史料记载,宜妃,乃康熙帝颇为宠幸的妃嫔,老九胤禟即其亲生之子。然而,若将宜妃在康熙帝心中的受宠程度与胤䄉生母温僖贵妃相较,其间差距则颇为显著。
胤䄉之生母为温僖贵妃钮祜禄氏。钮祜禄氏系康熙帝孝昭仁皇后胞妹,出身名门,乃太师一等公遏必隆之女。
在清朝的历史进程中,就异姓贵族的显赫程度而言,钮祜禄氏一族堪称独树一帜,无人能出其右。自额亦都起,钮祜禄氏家族便与爱新觉罗氏家族建立起紧密的姻亲关系,二者联姻频繁。值得注意的是,钮祜禄氏更是清朝时期诞育皇后数量最多的家族,这一现象在清朝的贵族谱系与宫廷政治格局中,具有显著而独特的地位。
雍正帝生母孝恭仁皇后之胞妹,嫁入钮钴禄氏一门。而雍正帝的妃嫔,也就是日后乾隆帝的生母孝圣皇后,亦出身于该家族。这一现象反映出在清朝的婚姻制度与家族联姻网络中,钮钴禄氏家族与皇室有着紧密且特殊的联系,通过这种联姻关系,不仅巩固了家族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宫廷权力结构与皇室血脉传承。
虽贵为九五之尊,拥有无上皇权,但雍正亦深知,面对这一政治势力,绝不能贸然行事,需审慎权衡利弊。毕竟,其间关系错综复杂,犹如盘根错节之根系,牵一发而动全身。
或有人质疑,雍正帝作为清代以强硬手段著称的君主,岂会忌惮钮祜禄氏家族?通常情况下,的确未必如此。然而,在雍正王朝初始阶段,形势则另当别论,钮祜禄氏家族势力不容小觑,即便是雍正帝,亦需审慎权衡。
雍正登基之后,为强化自身统治权威,稳固皇权统治根基,针对宗室王公以及异姓贵族,推行了一系列严苛的管控举措。在此过程中,诸多亲贵遭受了严厉的惩处与整治。
此外,雍正帝设立会考府这一机构,旨在对各省府库亏空状况展开全面清查。这一举措虽于财政整顿方面收获显著成果,然而,却致使雍正帝背负 “抄家皇帝” 的负面声名,从而在政治层面,与士大夫阶层形成了对立态势。
雍正为应对当时局势,可谓殚精竭虑、耗费巨大。其深知,若延续此前做法,大清朝统治之根基,极有可能遭受空前之冲击与损耗,动摇国本。
在这一关键历史节点,对满族异姓贵族进行有效的安抚与拉拢显得至关重要。须知,若无法获得这些满族异姓贵族的支持,雍正帝在皇位上的统治将难以维系。
钮钴禄氏身为异姓贵族之典型,与皇族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且紧密相连。雍正洞悉此关键因素后,鉴于其潜在影响,在针对胤䄉的举措上,有所忌惮,行动谨慎,犹如“投鼠忌器”一般,避免因不当举动引发与钮钴禄氏相关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从而维持政治局势的相对稳定。
事实上,雍正帝所忌惮者,绝非仅钮祜禄氏而已,佟佳氏家族亦在其列。当雍正帝着手惩治隆科多时,却有意未将佟佳氏家族一并牵连。在隆科多遭清算之后,旋即启用其弟庆复,且令庆复承袭其父佟国维的一等公爵位。
相较于胤䄉凭借雄厚背景而具一定庇护,老九与老十九则殊为不幸。因缺乏如胤䄉那般坚实的背景支撑,雍正对处置他们并无顾虑。况且,老九与老十的境遇亦异于胤䄉,即便其有背景依托,依当时局势推断,亦恐难有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