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
写在前面的话
三字经中“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用了12个字却只讲了唐朝的开国,大意就是唐高祖起义,平定了隋朝末年的动乱,并开创了大唐帝国的基业。唐高祖为什么能异军突起建立大唐王朝呢,后来兄弟间太子之争的玄武门之变又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来说一说。
唐朝
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是后世公认的中国强盛王朝之一。它的影响力至今还在,比如人们都熟悉的“唐人街”。它在历史上创作了一个无与伦比的盛世,史称“大唐盛世”。唐朝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国力强盛,并依靠强大的国力,打败了高丽、突厥。安定了吐蕃,并继续开拓西域,直到中亚,可谓万国来朝。
李渊建唐
李渊出生于北周的贵族家庭,父亲是隋朝的唐国公,七岁袭封唐国公,隋文帝的孤独皇后是其姨母,深得隋文帝的喜爱,第一个差事就是隋文帝的贴身侍卫,由于亲戚的关系,加上又是当时北方的军事贵族,所以他非常受隋炀帝重用,任太原留守。
当时隋末天下大乱,农民起义遍布全国。李渊很聪明,他看透了仅凭隋朝的力量或凭自己的力量是不可能镇压下这满地烽火的,他又非常了解自己这个姨表兄弟隋炀帝,了解他的为人,他的猜忌,他的嗜杀,所以他担心在这样的的乱世中难以自保。
于是为求自保,李渊决定起兵太原,李渊起兵后一面派人出使突厥,寻求相助,实际上唐朝在起兵初年是曾经向突厥称臣的,因为当时政治的需要必须有突厥的支持;一面招募军队率师南下,很快李渊就占领了长安,由此在关中站稳了脚跟。进入长安后,李渊宣布隋炀帝为太上皇,立隋炀帝的孙子为帝,是为隋恭帝。随后隋恭帝封李渊为唐王、大丞相、尚书令,李氏父子完全控制了关中局势。义宁二年,隋炀帝在江都被禁军将领兵变杀死。同年李渊迫使隋恭帝禅位,李渊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唐。从此唐朝建立。
玄武门之变
李渊称帝,结束了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开创了大唐300年的基业,但是在唐朝初期,李渊的位子坐得并不安稳,宫廷内部矛盾重重,主要是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之间的矛盾。李世民认为唐朝的建立,他立下了汗马功劳,无论是太原起兵进军长安,还是东征西讨,他都立下赫赫战功,这些远远超过太子李建成,不能仅仅因为是次子就不能当皇帝。太子李建成虽没有李世民那样的赫赫战功,但他起兵太原,镇守潼关,南进长安,东出洛阳,也是立过一定战功的。本身又位居东宫,联合其弟李元吉,他得帝位的条件也是相当有优势的。于是李世民和李建成展开了激烈地争夺皇位的内斗。
公元621年,李世民因战胜了窦建德和王世充而声誉鹊起,而太子则参与防御突厥,稳定后方,没有经历激烈的战争,自然在军中的声望不及李世民,唐高祖恰恰在这年又把李世民的地位提高了,命令他掌握东部平原的文武大权并且还让他开府洛阳,李世民立即组织了一个听命于他的由五十多个文武官员组成的一个随从集团,以这些为资本向太子李建成发起挑战,这一招彻底点醒了太子李建成。
于是太子也开始动手,他把李世民很多重要的人调开,同时又招募了两千多名身强力壮的人增强他在长安的力量,这只军队被称作长林兵,驻扎在长安,李建成还和李元吉取得了高祖后宫当中很多嫔妃的支持,这些嫔妃经常在唐高祖面前说李世民的坏话,为李建成和李元吉说好话,这样两派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
公元626年突厥人开始侵犯边境,李建成就向唐高祖李渊提出派李元吉去抵御突厥人,以这个为借口,李元吉调走了李世民手下最精锐的将军和士兵,同时李建成和李元吉贿赂接近李世民的人希望他们倒戈。在这样的局势下,李世民身边的人一再劝李世民对他两个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采取果断措施解决问题,但是李世民迟迟没有下定决心。
随后发生的事情,终于使李世民下定决心。有人向李世民报告,李建成和李元吉就准备在李世民送李元吉抵抗突厥的时候出手杀了李世民。于是李世民决定先下手为强,开始与房玄龄和杜如晦策划方案,同时又收买了玄武门的禁军将领,阴历六月初三李世民上奏,李建成和李元吉秽乱后宫,这个是很重的罪,唐高祖李渊下令调查。
第二天一早,高祖的一个嫔妃就把李世民举报他们的消息告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这时李建成和李元吉想私下直接去见高祖说明情况,他们就没想到李世民会动手,没带几个人骑着马直奔皇宫,正在这时李世民率领12位心腹已秘密到达玄武门,做好了布置。
当李建成李元吉骑马到达玄武门时遭到了李世民埋伏部队的袭击,李建成被李世民当场砍死,所以是他亲手杀了自己的哥哥,李世民的部将尉迟敬德杀死了李元吉,然后李世民就浩浩荡荡的去逼宫了,李世民逼迫唐高祖李渊立自己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
贞观之治
世贞观之治是李世民在位时创立的,是一个天下太平,蓬勃向上的盛世,这位一代明君心中一直有一种忧惧,他非常清楚地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把老百姓比为水,把自己的统治比作船。皇帝掌握着绝对的至高无上的权力,就很容易独断专行,要想政治清明必须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唐太宗非常非常愿意接受臣下的批评,根据臣下的进谏来修改自己的统治策略和统治手段。下面我们来说说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
魏征本是太子李建成的部下,因为其才华出众很受太子的器重。后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杀死哥哥李建成。敏锐的李世民知道魏征是个人才,便亲自召见他。李世民一见魏征,就非常生气地责问他:“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的感情?”在场的大臣们都感到魏征将有杀身之祸。可是,魏征却从容自若,以非常自信的口气回答说:“如果皇太子早听我的话,肯定不会落到今天这样的下场。”李世民听后,被魏征这种不畏强权及正直的精神所打动,打心眼里钦佩他的人格。因此,不但没有处罚他,反而重用了他。
不久,李世民委任魏征为谏议大夫,以后又提拔他当宰相。建国之初,唐太宗励精图治,经常召见魏征,与他讨论治国施政的得失。魏征胸怀大志,胆识超群,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大胆进谏。在他任职的几十年间,为了使大唐民富国强,先后向唐太宗进谏了二百多次。每一回,唐太宗都慎重地思考他所提的意见,尽量采纳。魏征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对于李世民来说,魏征就是他的一面“镜子”,可以看清楚自己。他们的关系,是君臣,也是朋友。就连太宗自己都说:魏征,朕所畏惧者也。
魏征死后,太宗如丧考妣,恸哭长叹,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他还令公卿大臣们把魏征遗表中的一段话写在朝笏上,作为座右铭,以魏征为榜样,做到“知而即谏”。君临天下的皇帝,对一个老臣竟倚重、倾心如此,这在历史上的确并不多见。
魏征生前与李世民是一段君臣佳话,可是在魏征死后有人开始进谗言,发生让人瞠目结舌的变化。魏征在死之前曾经向唐太宗秘密推荐当时的中书侍郎杜正伦和吏部尚书侯君集,说他们有当宰相的才能。可是在魏征死后,杜正伦因为负罪被罢免,侯君集因参与谋反而被斩首。
李世民开始就怀疑魏征这位他认为很老实的人在朝廷有因私营党的嫌疑。后来,唐太宗又得知消息:魏征曾把自己给皇帝提建议的书稿给当时记录历史的官员褚遂良观看。唐太宗怀疑魏征故意博取清正的名声,心里很不高兴。下旨解除衡山公主和魏征长子魏叔玉的婚约。到后来他越想越恼火,竟然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不过后来证明李世民错了,墓碑在李治时重修。
李世民和魏征,君臣合璧,相得益彰,终于开创了大唐“贞观之治”的辉煌盛世。唐朝的第二个盛世是谁开创的呢?我们#三字经#在下回介绍。不见不散哦。
往 期 精 选
南北朝|宋齐梁陈,均定都金陵,南朝的历史你了解吗?
三国混战数年终归于晋,司马氏是如何篡夺曹家天下的呢?
群雄逐鹿到三分天下,看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你知道几个?
西汉灭亡后,是谁恢复汉室天下,建立东汉并让汉延续四百年的?
楚汉之争,刘邦为什么能战胜项羽,统一天下,建立大汉王朝?
更多文章请搜索并关注“国学童年”
喜欢就点个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