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
今天我们继续来介绍春秋五霸的第二位。
宋 襄 公
春秋五霸之一,春秋时宋国第二十任国君,在位于前650年至前637年。
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内乱,宋襄公率领卫国、曹国和邾国等四国人马打到齐国,齐人里应外合,拥立齐孝公,宋襄公因此声名鹊起。
宋襄公雄心勃勃,想继承齐桓公的霸业,与楚国争霸,一度为楚国所拘。公元前638年,宋襄公讨伐郑国,与救郑的楚兵展开泓水之战。楚兵强大,宋襄公讲究“仁义”,要待楚兵渡河列阵后再战,结果大败受伤,次年伤重而死。
宋襄公虽然被后人列为春秋五霸之一,但实际上他并没有真正地得到过诸侯霸主的地位。泓水惨败让后人对宋襄公贻笑千年,但是他的仁义,道德还是值得赞颂的。
历史典故
宋襄之仁
前一篇介绍晋文公的文章说到,在公元前643年,齐桓公重病,五公子(公子无亏、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各率党羽争夺君主之位。
宋襄公见齐国发生内乱,就希望邀请各诸侯国,共同护送公子昭到齐国去接替君位。但是宋襄公的号召力并不大,除了三个小国带了人马来,其他大国都没有把宋国的邀请当回事。
因为之前的齐国是盟主国,现如今公子昭在宋襄公的帮助下取得君位。也就是历史上的齐孝公。宋国也因为帮助齐孝公而得以提高了自己的地位。
宋襄公本来雄心勃勃,希望能达到齐桓公之前的霸主地位,但是因为这次的事,发现中原的几个大国都没有理睬他。于是宋襄公就去联络楚国,希望能借助楚国的势力而让自己坐上盟主之位。
公子目夷极力反对,他说宋国是小国,当上盟主之位也不会有什么好处,反倒成为众多大国的眼中钉。但宋襄公不肯听他的话,还是决定接受邀请前去赴会。
公元前639年七月,大会召开的日子即将到了,公子目夷给宋襄公提议说要多带些兵马保护,以防止楚国不怀好意。宋襄公不以为然的说:“我们之前就谈好这次大会,都不带兵马,是为了不再继续打仗,怎么我们能自己先打破规则呢?”
结果,楚国势大,依附楚国,替楚成王说话的诸侯也多。宋襄公不服气还想争论,只见楚国的随从立马脱掉外衣,露出一身铠甲,把宋襄公押走了。后来,经过齐、鲁两国调解,楚成王当上了盟主,才把宋襄公放了回去。
宋襄公回去后,越想越生气,尤其是自己的邻国郑国也附庸楚国,跟自己作对。宋襄公咽不下这口气,于公元前638年出兵讨伐郑国。郑国无力抵抗,只能向楚国求援。楚成王并没有急于救援郑国,而是派兵直接攻打宋国。宋襄公没有提防,只得回援,途经泓水南岸,驻扎下来。于是便发生了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泓水之战。
泓水之战
两军隔岸对阵以后,楚军开始准备,打算渡过泓水进攻宋军。公子目夷对宋襄公说:“楚国人比我们的多,兵力又强于我们,现在他们在白天渡河,明显是不把咱们放在眼里。趁他们渡河的时候,我们应该主动进攻,打他们个措手不及。一定能打个胜仗。”
宋襄公没有听从,说:“楚国上次诸侯大会私自带兵,言而无信,不讲信用,是不义之兵。我宋国虽然兵力不及他,但我讲仁义,不义之兵怎么可能胜过仁义之师呢?”于是宋军虽然以逸待劳,提早占据了有利地势。但并没有发动进攻,而是准备等楚军全部渡过泓水后再堂堂正正的交战。
等楚军全部顺利渡过泓水。公孙固又奉劝宋襄公乘楚军立足未稳,正好一鼓作气发动攻击,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宋襄公仍然不听劝建,还批评公孙固这样不是仁义之师的作为。终于等到楚军准备完毕,宋襄公才命令击鼓向楚军进攻。
但这时一切都已经晚了,人少兵弱的宋军哪里抵挡的住强大的楚军,一阵厮杀后,宋军被打的溃不成军,宋军精锐的禁卫军被楚军全歼。宋襄公本人也受了重伤,只是在公孙固等人的拼死掩护下,才得以突出重围,逃回到宋国。
回到宋国的宋襄公并没有认识自己的错误,还辩解说:“古之为君,临大事不忘大礼”、“君子不重伤(不再次伤害受伤的敌人)、不擒二毛(不捉拿头发花白的敌军老兵)、不以阻隘(不阻敌人于险隘中取胜)、不鼓不成列(不主动攻击尚未列好阵的敌人)”,认为自己遵守古训行事并无不当。公元前637年,宋襄公伤重而亡。
从此人们便将宋襄公的这种战术思想称为“宋襄之仁”,讽刺对敌人讲仁慈的可笑行为。
今天关于春秋第二位霸主的故事就分享到这里,希望你们喜欢。敬请期待#春秋五霸#接下来的内容,我们下期再见。
往 期 精 选
春秋五霸之首 | 齐桓公,他叫姜小白,他有何事迹呢?
夏商与西周 | 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 | 周朝的建立与灭亡
夏商与西周 | 夏朝是怎么灭亡的?商朝又是如何建立的?
夏商与西周 | 夏朝是如何建立的呢?禅让制又是如何变成世袭制呢
三皇五帝始|三皇都是谁?他们有什么故事呢?
更多文章请搜索并关注“国学童年”
喜欢就点个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