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一段传奇,讲一场经典,欢迎来到台台说历史。
各位看客老爷们,下午好,小编之前写过一篇关于明朝拥有先进的火器,却仍然无法战胜清军的的文章,当然,那一期主要是以战术的角度描写,然后引发了一场争论,本期小编就从明朝为什么拥有先进的火器,却依旧无法挽救自身开始说起。
影视剧中的明朝炮兵
想必大家都知道宁远大捷,也正是这一场明军得来不易的胜利,让明朝军队士气有了提高,而正是在宁远城头上架设的欧洲大炮遏制了清军铁骑的南下,让欧洲的火器得以在亚洲崭露头角,而也因为这一场宁远大捷,让明朝觉得引进欧洲火炮、技术人员,甚至直接引进欧洲军队成为明朝的选择之一。
动画图:古代战争
在之后的引进中明朝就像一个赌徒,不断地将人力物力砸在辽西走廊,用以和清军争锋,到之后因为“己巳之变”,清军缴获了明军的大量火器,徐光启称“惟尽用西术,乃能胜之。”所以到后来崇祯开始引进欧洲技术和先进火炮,甚至是外国铳师,这些引进欧洲的技术和人员发生了作用没有?
动画图:大明炮兵
发生了,崇祯三年五月,明军在收复滦州一战中大获全胜,而西方的火炮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不久之后这支明军借助西洋大炮,收复了遵化、永平、迁安三城,并且在之后的一年,明军又借助西洋大炮在东江一代击败后金,这些消息传到明朝都城自然是举国一片欢腾,所有人都将这些胜利归功在引进的葡萄牙统领和铳师身上。
影视剧作品中大明炮兵
并且崇祯一度觉得仅仅七八名葡兵就能挡住后金军队,所以给予这些外国部队重赏,尝到甜头的大明自然要扩大规模,所以在礼部尚书徐光启的建议下,在澳门再次募兵用来对抗后金,并且还非常乐观的估计“不过二年可以恢复全辽”。招募的规模扩大了。但朝廷还是有人反对。
影视剧中的明清之战
当时任礼科给事中的卢兆龙就曾说:“堂堂天朝,精通火器,能习先臣戚继光之传者,亦自有人……何事外招远夷,贻忧内地,使之窥我虚实,熟我情形,更笑我天朝之无人也?”卢兆龙甚至还说“观衅生心,反戈相向”。你看,卢兆龙其实就觉得外国军队信不过,所以在战事在趋于平缓的时候,由徐光启主张扩建的夷人军队也就被迫遣返。
影视剧中的崇祯皇帝
而真正给明朝捅了一刀的是,孔有德在救援大凌河的中途,因为他率领的辽兵和山东当地人有摩擦,最终爆发吴桥兵变,而亡命徒孔有德在攻击登州时,副总兵张焘的一半辽兵竟然也投降,而又有耿仲明等辽人作为内应,登州城破,也就是这一场战争,让孔有德获得了300余门火炮,之后的作战中更是缴获大明的火炮多门。
定南王孔有德像
所以后来孔有德在给皇太极的乞降书中说:“本帅现有甲兵数万,轻舟百余,大炮、火器俱全。有此武器,更与明汗同心协力,水陆并进,势如破竹,天下又谁敢与汗为敌乎?”而正是这支先进部队,得到皇太极的极度重视,亲自十里相应,封了孔有德都元帅,耿仲明总兵官。
影视剧作品中的皇太极
当然,我们不能总是责怪这些明朝的叛将,毕竟孔有德在带领这支葡人训练的炮兵部队时,明朝连基本的给养都不给,逼得孔有德发生吴桥兵变,而作为一个明朝的小参将,他向皇太极投降后却得到后金最隆重的接待,并且在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后,封了孔有德和耿仲明王爵,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影视剧作品中的明军
也正是这一事件,让明朝在热兵器上都不及清军了,而孔有德的炮兵部队,更是和清军的八旗子弟相结合,一路所向披靡,明军的坚城利寨再也挡不住清军南下的步伐。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为什么明朝拥有了先进武器依旧会败,其一就是朝廷内部意见不统一,一度被招募的澳门军队,甚至被遣返,其二就是对先进部队的不够重视,甚至一度出现给养都供不上的情况,其三就是明军投降,也让清军有了欧洲的火炮和兵马。你觉得是这样吗?
好了。本期台台说历史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参考资料:
《清史稿》,《平叛纪》,《候杨方清史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