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创业黄金窗口期,百度把红利留给原生应用的先行者。
4月16日,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深圳宣布:将提供5000万元的现金和资源支持,用于奖励第二届“文心杯”创业大赛中的选出的特别优秀的项目。
是一个团队项目的奖金上限为5000万,而不是若干支队伍分享5000万。
这可能是目前国内AI领域,针对基于特定大模型的应用开发所给出的最高“赏格”。
而这背后,是国内围绕稀缺的大模型应用开发人才争夺战的升维竞争。
人尽皆知,大模型拼的就是算力、数据和应用生态丰富性,其中算力、数据都属于“有钱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但在应用开发人员的生态建设上,却绝非有钱就能办好事。
随着大模型能力的增强,“人人都是开发者,人人都是创造者”的时代到来,决定一个生态是否能够成功的要素,也越来越复杂。
某种程度上,百度的大模型是否能够成功,不仅仅取决于其基础大模型的技术水平,更重要的,它能否帮助千千万万的开发者创造价值和取得成功。
这正切中了当下的AI焦虑。开发者需要更好的工具,创业者需要更优的平台,百度在Create 2024大会上给出了最新动作。
01破解AI应用焦虑不久之前,李彦宏多次在公开场合谈及他对于大模型应用发展速度的焦虑,他说:“(大模型的)未来,主要的机会其实是在模型之上的AI应用。在基础模型之上,要有千千万万甚至数以百万计的 AI 原生应用,这个大模型的价值才能被体现出来。而过去这一年的时间,媒体、社会、公众,主要的兴奋点还在基础模型上,没有转到 AI 的原生应用上,我多多少少有点着急。”
这种焦虑现在多少应该有所缓解。在百度Create大会上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文心一言从去年3月16日发布,到今天是一年零一个月的时间。其用户数突破了2亿,API日均调用量也突破了2亿,服务的客户数达到了8.5万,利用千帆平台开发的AI原生应用数超过了19万。
从19万这个应用这个数据来看,百度的文心大模型已经成为了中国最领先、应用最广泛的AI基础模型。
但是,“应用才是大模型的未来”这个观点,在目前来看,并不完全是行业共识。
真正的现状是,大量的资源和投资,仍然集中在大模型竞争上,但其实大模型对大多数人都不是机会。
由于大模型赛道的玩家是一个动态数字,所以我们目前的评估是有100-150家左右的企业宣布进入大模型赛道,其中包含通用与垂直、开源与闭源等不同类型在内。
尽管媒体们不吝赞美之词,称这些企业为“独角兽”、“小巨头”或者“种子选手”,但根据行业规律,95%的大模型初创企业会死去,中国市场上充其量会留下3-5家终极玩家。
不久前,OpenAI创始人阿尔特曼提出融资目标为5万亿~7万亿美元的想法,成为全球AI领域最受关注的新闻——无论这个想法是否近乎于天方夜谭,但一个没有争议的事实是,随着大模型时代的到来,这个行业的技术壁垒和资金壁垒不断提升。
其实,50年以来的ICT行业发展史,不断在证明这个观点。
在PC时代,最底层的技术是CPU和操作系统,同样吸引了数以百计的公司参与竞争,其中不乏IBM、Motorola等巨头,但最终只有3-4家企业活下来,其中CPU制造商只有Intel和AMD(其实AMD是部分上游企业基于必须有一个英特尔的第二供应商,才一直得到扶植),操作系统则只有MS-DOS、Wndows和Linux,以及份额很低的Mac OS。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基础技术除了操作系统外,还包括了通讯技术,也只有安卓、IOS和高通、华为等有限的公司吃到了主要的市场红利。
一整套全栈的底层技术所需要的系统复杂程度、技术和资金密集程度,会把大部分玩家淘汰;而这些技术的通用性,则决定了只要有2-3个关键性供应商,就可以满足大部分的市场需求。
大模型同样具有以上底层技术的一切特征,不同的是,它更消耗资源,同时,也并不是有钱就可以取得最终的成功。
从技术上说,它需要芯片、模型、工具、应用的全要素端到端;从商业上来说,它必须有足够的易用性和商业潜力,才能吸引千千万万的开发者参与应用的开发,而后者尤其困难——它需要有足够的魅力,才能让数百万个可能是这个星球上最聪明的大脑,齐心协力而又各显神通的为这同一个目标而努力。
李彦宏曾经有一句名言——搜索不是有钱就可以做的,否则全球的搜索之王应该是微软。
现在看来,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大模型领域。
相反,百度正是因为吃到了c端的应用红利才取得商业上的成功——早期,百度是一个在幕后提供搜索引擎技术服务的企业,但商业上的收获很有限。于是,百度勇敢的走向前台,推出了属于自己的搜索引擎,最终成为顶级巨头。
成功是有肌肉记忆和会融入企业的DNA的,也许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才能理解百度为何如此重视应用层。
02大模型创业的一个黄金窗口期任何行业,都有一个或几个发展的黄金窗口期。一般来说,第一个窗口期,是这个行业开始发端的时候,第二个窗口期,则一般是从上半场到下半场的切换期。
以移动互联网为例,最早一批吃到红利的,其实大部分不是大公司,而是个人创业的、工具型的企业,这些企业虽然不是每个都成长为了巨头,但大部分都穿越了周期。
笔者最近对AI领域的创投进行了持续关注,发现目前虽然整个创投领域的钱还是比较紧,但流向大模型应用领域的投资是最多的。
很多成功的创业者都选择大模型的应用层作为自己的第二次创业,其中,既有充满商业前景组的ChatPPT(工具类)、Nolibox(设计助手)、Buysmart.AI(电商导购助手)等,也有扩大行业想象力的Gennie AI(二次元社区)、幻量科技(AI+新材料)、零假设(AI+医学)等,无不展示出了强大的生态影响力。
可以说,每个细分赛道都有人试图用大模型做点什么,但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
而百度的此次大会的重点环节,就是为了告诉开发者,百度已经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开发者开发相应应用的门槛。
“百度作为一家技术公司,定位是尽可能为大家提供所需的开发工具,提升社会创造力,这包括了1个强大的基础模型系列和三大AI开发工具,它们组成了一个工具箱,支持开发者打包带走,随取随用”,李彦宏说:“过去,开发者用代码改变世界;未来,自然语言将成为新的通用编程语言,你只要会说话,就可以成为一名开发者,用自己的创造力改变世界,这一天并不遥远,因为有了强大的基础大模型,有了很多低门槛,甚至零门槛的开发工具,开发者的生产力大大提高了”。
百度对自己的定位,至关重要。
我们知道,大模型的产业格局,呈明显的倒金字塔结构。
最下面的,深深扎进土壤深处的,是大模型开发,也是百度这种量级的玩家才能参与的顶级竞争。
中间层的,是各种工具和帮助人们降低模型开发门槛的套件,这些将在很大程度上释放出对于开发者的吸引力。
最上层的,是“树冠”部分,也就是应用。
如果把这个结构比喻成一棵树,那么“根系”决定了生态的高度,但应用生态的发展,决定了“根系”能否吸收到足够的光照和养分,是一个闭环。
百度带来的三大工具,都是为了推动应用开发——文心大模型将成为中国AI创业者和开发者的首选,越来越多的应用会建立在文心大模型之上。百度也期待与更多创业者和开发者一起构建繁荣的AI生态。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李彦宏反复的强调了文心一言大模型的定位,他使用了“一个公司又做模型又做应用往往是不能兼顾的”和“百度不会因为模型闭源就去吃掉(应用开发者)的红利”的提法,等于明示了百度在未来的竞争中所持的立场——那就是致力于提供基础能力和工具,不断降低开发门槛,把应用层的红利留给创造这些应用的企业和个人。
这是百度目前关于大模型闭源的同时又如何画出明确的界限,保持足够的中立性的最清晰的表述。
03谁能拿走李彦宏的5000万?今年Create大会上,李彦宏宣布第二届“文心杯”创业大赛正式启动,此次将扩大项目筛选范围、设置分赛场,并首次设立了“特别大奖”,特别优秀的项目将有机会获得最高5000万人民币的现金和资源支持。
这可能也是目前国内大模型企业对开发者开出的最高“赏格”。
2023年,百度举办了首届“文心杯”创业大赛,总计近千支创业团队报名参赛,最终有15支团队脱颖而出,合计获得近亿元投资和生态支持。
而今年的奖金和资源的明显提升,展现了百度在构建大模型生态上的急迫感,而这也将成为百度和其他大模型企业竞争的胜负手。
而且,除了投入的资源加码外,这届大赛还有两个重点——设立高校YOUNG专场,以及面向全球招募参与者,这说明了百度想与更为年轻的开发者和更为广泛地域内的开发者一起共建AI大模型黄金时代的心态。
之所以如此积极的心态去推动此次大赛,除了前述的理由外,也基于李彦宏对于应用开发的认知——他认为,AI创业者的核心竞争力,不是大模型本身,而是某个领域的知识和数据,特别是独有的知识和数据。
而这些知识和数据如此广泛的分布于千行百业之中,也决定了这个应用生态不可能由一个或者几十个、几百个企业包办。
而百度要做的,除了把文心的技术做到最好、工具的门槛做到最低、应用的成本做到相对最低之外——更为重要的通过这次大赛,向千行百业、特别是数字化程度还不够高的许多传统行业去释放一个信息——你们每个人、每个行业都有利用自己独有的知识和认知,去创造大模型应用的所需要的知识潜质和商业潜力,而在这个过程中,“百度愿做AI创业者最好的伙伴,以全栈技术加持千行百业,构建一个繁荣强大、充满活力的大模型生态,协作共赢”。
没有什么比这样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赛和对应用参与者的诚意更能传达百度的目的,而这也是百度从一家大模型赛道的重要参与企业,变成世界上最后若干个能够生存下来的核心基础大模型企业和世界级的AI应用创新策源地的必由之路。
人人都是程序员、AI应用开发甚至不用你去写,这些特点既是大模型时代的产物,也是人类的IT发展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机会,它让每个有动力、有目标的个体,都有创造属于自己机会和事业的能力,而百度正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种认知写入开发者的心智。
从PC和手机操作的发展中,我们不难看出,任何一个操作系统或者技术体系的兴起,都有一个超越于满足自身发展之外的理由,即都要有一种“客观上的利他”。
所谓的“客观利他”就是——不管你自己怎么打主意,你的技术体系,客观上能让第三方乃至整个生态从中间得到巨大的好处,好处越大,则你成功的几率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