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渊不是汉人,却不得不用“汉”为国号

耀耀谈国际 2024-06-26 09:46:46

刘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非汉族出身的皇帝。

前称汉,后称赵

严格来说,成汉李雄称成都王,比刘渊称汉王要稍早一些,但刘渊争雄天下的的影响力显然大于偏居一隅的李雄。

刘渊是汉初匈奴单于冒顿的后人,是西汉皇帝和东汉皇帝相继打败了匈奴人,可以说是刘渊的世仇。为什么刘渊还要弃祖宗于不顾,反而认了汉朝的三祖五宗,以汉朝子孙自居?三祖是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东汉开国皇帝刘彻、蜀汉开国皇帝刘备,文帝刘恒、武帝刘彻、宣帝刘洵、明帝刘庄、章帝刘炟。从这个角度看,刘渊建立的,其实是第四个汉朝。

原因当然并不复杂。刘渊虽是匈奴人,但其本人早已汉化,生于魏晋之际的刘渊,和汉人上层士大夫基本没有区别。

不只是刘渊如此,迁居内地的很多匈奴人都是这样,说汉语,穿汉装、用汉姓。刘渊和很多汉化匈奴人都还具有相当的匈奴民族意识。比如刘渊还没有自立为王时,匈奴左贤王刘宣就把很多匈奴贵族约到一起准备推举刘渊为大头首,认为“昔我先人与汉约为兄弟,忧泰同之。”而当刘渊准备以汉为国号时,又遭到刘宣等匈奴贵族的强烈反对。刘宣等人认为此时是恢复大匈奴国的千载之机,为什么要用祖先的仇人汉朝的国号?

就相当于末代皇帝溥仪复辟,用的居然不是大清国号,而是大明国号,提笼架鸟的满清遗老当然无法接受。

刘渊当然知道这一点,但他要的是天下,他希望自己能成为汉高帝刘邦第二,再不济也要做第二个曹操。至于刘宣说的做第二个呼韩邪单于,刘渊没兴趣,干嘛,回沙漠戈壁喝西北风去?刘渊要统一天下,就必须争取到汉人从上层到底层的支持,“汉有天下世长,恩德结于人心。”晋朝统治时间太短,没能笼络汉人之心,汉朝立国四百余年,对汉人还有相当的吸引力。

刘渊用汉为国号,具有强烈的实用主义,同时也是刘渊灵魂深处的文化认同。

也因为这一点,刘渊要统一天下,也只能用汉为国号,没有第二个选择。而且,他的祖先有一半的刘姓汉人血统(冒顿与汉朝宗女所生子之后),又已经改姓刘。姓刘,又有汉室血统,你让刘渊怎么选?其实没得选。

用秦?秦地在关中、陇西一带,刘渊用秦,丝毫起不到争取中原汉人的作用。何况汉武帝尊儒以来,秦朝(含秦国)的名声非常不好,暴秦的历史印象深入人心。

定国号有一个原则,就是“著从初起之地名”。就是你是从哪来的(包括出生地或发迹地),你的国号就是什么。要按这个逻辑,那刘渊就应该听刘宣的,定国号为大匈奴。

要不是亲戚,刘渊恨不得抽刘宣几个耳光。定大秦都不行,还要定大匈奴,岂不是让汉人和自己拼命?刘渊能起事,一个非常有利的情况,就是当时的阶级矛盾大于民族矛盾。刘渊可以淡化汉胡之间的民族矛盾, 利用阶级矛盾为自己谋取利益。如果定国号为大匈奴,那就是在唤醒深受阶级矛盾之苦的汉人沉睡数百年的民族意识。

刘渊如果这么做,等于给自己挖坑,把刀枪剑戟送给竞争对手。所以,刘渊的国号,是绝对不能出现匈奴二字的,甚至连影射都不可以。皇太极定国号为清,也是这个道理,如果定国号为大女真或大满洲,那遭到的阻力会更大。忽必烈之所以把大蒙古的国号改为汉化的大元,同样也是这个道理。

刘渊和其子刘聪一直用汉为国号,尤其是刘聪,动辄自称“我大汉”,“皇汉之德”。刘聪死后,族弟刘曜继位,改汉国号为赵,史称前赵。

这是因为刘曜发现汉国号并没有给匈奴刘氏带来多大的收益,但这并不能否定当初刘渊用汉国号具有较大的正确性。刘渊如果当时就用赵为国号,争取谁的人心?战国时赵国的人心?刘渊可不只是想要赵地,他要的是整个天下,所以自然不能用赵为国号,燕、齐等国号都是如此,不能用。

反而是有一个国号,是刘渊可以选择的,就是“晋”。对,就是司马氏建立的晋朝。刘渊就生在山西,一个说法是生在汾阳,春秋时为晋地。刘渊建汉,第一个国都左国城(山西吕梁北)、第二个国都平阳(临汾),都在春秋晋地或离晋地不远。

可如果刘渊定国号为晋,和司马晋怎么区分,老百姓能分清楚?刘渊是在为自己打江山,还是在为司马氏重造晋山河?所以,晋是对刘渊在“著从初起之地名”原则下最合适的,但没法用。算来算去,刘渊能用的华夏国号,只能是汉。至于周的国号,更没法用,太久远了。

0 阅读:0

耀耀谈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