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芯片人同时被“毕业”这事,稀奇吗?

立创 2023-05-16 09:13:42

导读:作为马后炮,说两句能说的。(PS.关于既定事实,大家自行观看图片,也可在其他博主处获得信息)

图:OPPO总裁办通知(绝密)

第一,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国内做芯片的公司,无论体量大小,比挖人时的薪资、营销时的嘴炮更离谱的是直接或间接地脱离市场。不为看得见的客户订单造芯,而是一开始掺杂了炒概念、个人IP乃至自主可控等奇怪意图,这是任何一个芯片商业项目失败的开始,而这些失败还会继续。这一点上,OPPO起码做到了花自己的真金白银去过河,无论从哪个角度,没有把损失转嫁给打工人或者其他资方,何况芯片本身就是高风险行业(当前国际环境下更是),All in最难的大芯片之后主动退出并不可耻。但是,并不妨碍接下来我们还会看到所谓“大厂”将芯片设计部门作为“不良资产”来剥离、缩减规模乃至完全退出。

图:对应届生的态度堪称良心

第二,手机和芯片其实是两个“兼容性”很差的行业。如果简单算一笔账,一颗7nm的“落后芯片”流片的费用大概在1亿人民币以上,需要卖100万台手机的纯利才能填满,但这颗芯片只能用在旗舰型号上,最终可能停产也卖不出100万台,而尴尬的是,加上芯片全部研发成本,厂商仅仅维持不亏损的平衡点可能都要到300-500万台。更何况,一颗芯片拖累一代机器的可怕事故在好几家大厂发生过,越高端的芯片越没有犯错的余地。芯片的大部分成本是刚性的,随着制程提升,这个平衡点还会继续往后推移。手机SoC的生命周期太短,如果不能形成类似iPhone和Apple Silicon的高毛利、高出货量和机型通用性,要么芯片研发部门被砍,要么厂商等着被拖死。

图:一个迅速、果决且保密级别极高的决定

对手机厂商来说,贸然维持一个芯片设计部门就像瘦马拉大车,每年花费天价的保养和改装费用,但这台私家车除了偶尔坐坐就只有开出来充门面,这也是一众打着ASIC、GPU等自研旗号的厂商默默去做了通用AI、政企云的原因之一。当年,雷总喊出“10亿造芯”的时候一度被业内当笑话看,好在几番受挫后采取了比较务实的态度去做小芯片。低毛利的手机厂商不再适合做流片成本高、项目时间长、没有销量支撑的高端手机芯片,除非这些芯片确定可以通用、能够独立盈利。以至于开始又做手机又做大芯片的除了杀出重围的三家(其实只能算一家了),要么放弃了手机,要么放弃了芯片。

图:关于“海沟”的一张老图(来自网络)

第三,“起高楼”与“楼塌了”在芯片行业是家常便饭。正常情况下,市场化的芯片设计是一个高毛利的行业(一线玩家60%,温饱线30%),因为要适应其高人力&研发、高制造成本和大量客户(出货量)的特点,而专为手机设计的芯片恰恰相反,而手机硬件空有出货量但厂商毛利极低。在我们熟知的欧美芯片厂商考量中,毛利和客户永远是第一位的,陷入激烈竞争和客户需求减少的情况下,几乎每年会毫不犹豫地砍掉一些产品线(以至于笔者经常感到惋惜),因此为了保持竞争力,淘汰——整合——再研发的效率要远比手机行业高。这些年,即使是集成度已经很高的半导体产业,大厂之间的并购、剥离等也依然频繁,乃至一些大芯片领域几乎已经触及垄断的边缘。从芯片70年发展史来看,正是因为这种高不确定性才诞生了风险投资行业、美妙的消费电子产品和若干已隐入尘烟但伟大的公司。所以,砍业务和产品线只是手机行业的稀奇事,市场很快会重新配置资源,过度感慨倒也不必。

0 阅读:1

立创

简介:一站式电子元器件采购自营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