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渣叔罗影
编辑 | 渣叔罗影
三门峡大坝,曾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早在1957年4月,国家就开始投资建设,这项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共动用了4万人力,耗费四十亿资金。
但是,人们对这项工程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三峡大坝守护了黄河安澜,让下游百姓免遭水患,也有人说,它是中国水利史上最大的败笔,甚至让处在上游地带的西安居民直言:“早该把它着掉!”
三门峡大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两极分化的评价?他的成败又该如何定夺?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直被称作中华文明的摇篮,这是一个民族、一个文化的象征,然而,黄河水患却是一个避不开的问题,虽然黄河与国际上其他著名河流存在很大的水流量差距,但它流经地域广,部分地区落差很大,水流也很急。
再来看黄河下游,几乎是一马平川,正是这样特殊的流速,导致泥沙沉积,历史上提出治理黄河的人也有不少,有人想把黄河变成清水河,也有人想改变黄河的流速,但是结果都一样,几千年来,谁都无法改变黄河的样貌。
人们为了抗洪保险,只能不断修高大堤,但这治标不治本,黄河总会“看准时机”,冲垮河道的薄弱环节,自行改道入海。
这就是为什么历史黄河总是频繁变更河道的原因,尤其是下游,几乎每次遭遇特大暴雨,都会经历一次改道,把流域附近的民众折磨的苦不堪言。
古代工业落后,像治水这样的大工程一直都是历代王朝政府头疼的事情,因为一但黄河水泛滥,轻则殃及百姓民生,重则影响战争局势,动摇国家民族兴旺的根基。
据不完全统计,光是西周到民国时期的三千多年时间里,黄河溃堤溢堤共有上千次,修改河道也有百余次,每次涝灾,都有成千上万人无家可归,再加上农田被毁,饥荒、战乱已经成为历史常态。
新中国成立后,黄河水开始再次泛滥,处在下游的山东和河南都收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此,毛主席非常重视,他专门派人前往调查,顺带给当地人民加油打气,帮助灾区重建家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但在建国初期,民众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专家能力水平有限,以至于查了几个月,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
好在我们和苏联关系不错,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得知中国要治理黄河后,直接派遣一批专家长期驻扎中国,同时带来了更为先进的苏联勘探设备,对我们考察计划提供了诸多便利。
在水利工程专家的支持下,黄河治理计划逐渐显露雏形,1957年,工程得到上级各个领导批准,并于4月份正式成立修建三门峡大坝。
从这就能看出来,项目建设的初衷是好的,主要是以防范洪水、消除下游群众恐惧为目的,何况水利工程还能发电,为国家创造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
除此之外,大家并没有想那么多,也没有料到未来气象变化无常,三峡大坝拿到政府拨款后,直接开始投入建设,这里要注意,大坝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镇,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从开工到完成建设,总共花了17年才建成,可以说是一代人的记忆。
然而这项了不起的工程,却在建设期间经历了许多不顺利,甚至有民间传闻,三峡水坝工程曾出现各种怪事,至今无法用科学解释,闹的部分群众惶恐不安。
比如当年,大多数人都信风水,为修建工程,有100万民众不得不移居,但那些名胜古迹深深扎根在河道,不可能全部挪走,白鹤梁、奉节、酆都古城等都被炸毁,至今仍被淹没在黄河底。
这其中,酆都古城是争议最大的,因为城里有个阎王庙,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从古至今,人们一直供奉此地,庙里的香火几乎没有断过,而这座城,也被后人称为“鬼城”,会看风水的认为这里阴气很重,盘踞着大量地狱恶鬼。
当然了,现代人不会认同这样的说法,但在那个科技落后、教育落后年代,很多人都相信这些东西,历史名著《聊斋志异》也曾提到过这个地方,巧合的是,酆都古城正好是三峡大坝的必经之处,经过众人投票选举,最终做出了淹没古城的决定。
但是谁都没想到,就在动工后不久,工地上就出现了许多怪事,先是施工人员接二连三的病倒,然后是安全事故频发,工程设备动不动就出故障,导致施工进度缓慢,施工人员干活都提不起劲。
更加离奇的是,有人声称自己不止一次梦到来到地府,阎罗王面目狰狞,质问为什么要把酆都炸毁,也有人表示,阎王庙是禁忌之地,千万不能被淹没,这会减少阳寿。
无论如何,民间流传的这些说法本质上都是迷信,开弓没有回头箭,尽管三峡大坝工程争议不断,但还是迎着困难走了过来,直到今天,附近流域的民众仍对这些事情议论纷纷,认为不该修建这个大坝。
从古至今,我国的建设水平一直处在世界领先水平,虽然科技装备落后,但是劳动人民多,不怕苦不怕累,造出了许多世界闻名的古迹,三峡大坝也是如此。
在三门峡水利枢纽正式运行的几十年期间,工程师不断摸索,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比如有些地区,泥沙常年聚集,对水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污染水库,导致蓄水池储水能力下降。
专家借助专业设备开展“蓄清排浑”计划,清理淤泥的同时,还扩大了水流量,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后来有人发现,汛期对发电设施破坏很大,不利于水利工程的发展,于是建设泄洪低孔,增大了水位调节的灵活性,即使在雨季,也能保证设备正常发电,曾困扰古人数千年的“泥沙战”终于宣告胜利。
这本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现在却备受人们争议,甚至有人表示,三门峡大坝带来了无穷祸害,处在大坝交界处的渭河水位上涨,时常出现涝灾情况。
2003年,黄河上游地区出现了连续降雨天气,渭河水涨得厉害,直接淹没了两侧的农田,导致粮食颗粒无收,华县居民无家可归,为了保住民众的财产安全,上级领导急忙发出了疏散指示,13万居民撤到城南。
经历长达半个月的泄洪工作,陕西人民终于度过难关,据统计,这场涝灾导致8000间房屋倒塌,17万亩农田被毁,直接经济损失将近20亿人民币,正是因为这场灾难,让陕西人民心有余悸,觉得三峡大坝是最大的败笔。
当然这一切不是什么空穴来风,毕竟当年的降水量不算大,历史上渭河地区曾出现过更大的降水,但是渭河排水能力强,水位没有出现暴涨,对当地人来说,问题不在强降雨,而是出在三峡门大坝身上。
其次是土地盐碱化,陕西地区原先是农业发展的核心地带,可自从三峡大坝建成,当地的水文环境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河流中的盐碱物质在这里堆积,破坏了许多农田。
不管怎么说,三门峡大坝还是有一定的好处,虽然对部分地区产生了不好的影响,但总体看来利大于弊,希望各位网友理性讨论,不要被别有用心的人破坏团结。
在阅读此文后,烦请您关注+评论,方便后续事件有新的进展能够让您迅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