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拄笏看山寻盛字”并非杜甫诗句

周生南山 2025-04-25 15:05:50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拄笏看山寻盛字”是出自杜甫的一句诗,甚至有地方志也这般云云,其实不然。

 (一)

“拄笏看山”典出《世说新语·简傲》,原指东晋名士王徽之的逸事。后人常以此典入诗,形容人虽居官而有闲情雅致。

(二)

“拄笏看山寻盛字”这一诗句,实为清代文人张问陶《题李墨庄前辈.师竹斋集》中的句子,全诗如下:

拄笏看山寻盛字,脱巾漉酒爱陶诗。

怜君潇洒如秋鹤,一卷随身得所师。

诗意:闲来拄着笏板远眺秀丽盛山,寻觅天地间丰盈的诗意;摘下头巾滤酒,悠然自得,最是倾慕陶渊明那般超逸的襟怀。我独爱你如秋日孤鹤般的清朗风姿,一卷诗书随身,便已寻得此生至高的师法与归处。

(三)

“蜀山水秀丽冠天下。盛山,山形如盛字,故名盛山”。(夔州府志)

“盛山,寰宇记盛山在州西北三里,突兀高耸。唐韦处厚有盛山十二景诗;韩愈为之序…寻盛盖以言。”(开县志)

从杜甫的出行范围与目的来看, 杜甫在夔州府各县的活动大多围绕生计,访友与当地官员、隐士交往以及养病展开。其诗中详细记录了在奉节、云阳的居所如“瀼西草堂”“西阁”的活动。

唐代以后,夔州路(府)治云阳、巫山、万州和开州等地一直到民国24年(公元1935年)。开州位于夔州以北约150里,虽山路崎岖,但并非不可达。杜甫在夔州时常往来于周边云阳、巫山县,理论上存在顺路探访开州的可能。

若他曾因事途经开州,游历盛山,按其习惯,他应会对“山之巍峨,澎溪带其右,清水环其左,雄峙巴国,冠冕夔巫”的开州盛山“盖以言”,而留下整首诗作。如同他到巫山踏足一样,便作《巫山县汾州唐使君宴别》,以记录行程趣事,但现存1400余首杜诗无一涉及开州及盛山之行。

 注:

①笏(音hù),古代官员持的手板,用竹片或玉制成,上面可以记事。

②漉酒,滤酒,典出陶渊明以头巾滤酒,喻真率性情。

③韦处厚,唐代元和年间开州刺史。

④盛山十二景诗:宿云亭、隐月岫、流杯池、琵琶台、磐石磴,胡卢沼、绣衣石、瓶泉井、梅溪,桃坞,茶岭和竹岩。(地方志与《全唐诗》版本排列顺序和名称不尽相同)

(本文参考华阳国志、夔州府县志、杜甫诗集、全唐诗、深度求索AI图片来自互联网)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