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德、法、意、英及乌克兰等多国联袂签署了《柏林宣言》,其核心要义在于调整对乌援助策略,旨在缩减军事援助规模,同时确保对乌支持力度不减。
宣言强调,即便在特朗普政府即将履新的背景下,欧洲诸国仍将坚守对乌克兰的安全承诺,涵盖军事与财政双重支持,并重申乌克兰加入北约的步伐已不可阻挡。
德国外交部长贝尔伯克强调,此举是欧洲团结一致的有力证明,各国需共同肩负起维护欧洲安全与发展的重任。
然而,俄罗斯军方迅速以行动做出回应,于宣言签署当日,即部署航空兵、导弹部队及炮兵,对乌克兰掌控的137个区域实施了精准打击,并成功占领顿涅斯克地区的一处居民点。
此外,俄军还在库尔斯克州对乌军控制的居民点发起了猛烈攻势。
同日,乌克兰军方也披露,俄乌前线爆发了138场激烈交锋,战况依旧胶着。
尽管在库尔斯克地区,乌军成功抵御了俄军的9次进攻,但整体局势依然严峻。
从表面看,《柏林宣言》与俄军的军事行动似乎并无直接关联。
但若从更广阔的战略视角审视,两者间的内在联系则不容忽视。
俄军的攻势,实则是对《柏林宣言》内容的一种直接反馈。
《柏林宣言》的出台,正值特朗普即将重返政坛之际。
竞选期间,特朗普曾屡次承诺,上任后将在24小时内推动俄乌战争走向终结。
然而,面对乌克兰的孤立无援与俄罗斯的强势姿态,特朗普如何促成和平谈判,成为摆在眼前的难题。
答案似乎不言而喻,即需以牺牲乌克兰部分利益为代价,基于实际控制线展开和平谈判,这也是俄罗斯一再强调的谈判基础——现实原则。
在此背景下,欧洲国家不得不做出回应,以确保俄乌停战后,欧洲的地缘安全不受威胁。
《柏林宣言》应运而生,旨在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政治框架。
然而,令人困惑的是,既然《柏林宣言》旨在推动停战,为何俄罗斯会选择在此时对乌军发起新一轮攻势?
根源在于,《柏林宣言》的内容与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存在根本性冲突。
宣言中明确提到,欧洲将为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并推动其加入北约的进程。
回溯2022年2月,俄罗斯之所以对乌克兰采取特别军事行动,正是因为泽连斯基政府试图推动乌克兰加入北约,进而引发北约的进一步东扩。
对俄罗斯而言,乌克兰加入北约意味着美欧军队将直接部署于俄乌边境,通过短程导弹直接威胁俄罗斯腹地,其地缘安全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因此,俄罗斯被迫采取了“特别军事行动”。
而今,和平谈判的议题再次被提及,欧洲却仍坚持推动乌克兰加入北约。
这对俄罗斯而言,无疑意味着之前的军事行动将付诸东流,是其无法接受的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总统普京曾在12月初两次提及乌克兰的战略目标,明确表示若俄罗斯在乌克兰遭遇“战略失败”,其未来数十年的发展将遭受重创,俄罗斯无法承受如此沉重的代价。
言下之意,乌克兰的去武装化、保持中立,并以实际军事控制线为基础进行谈判,是俄罗斯接受和平谈判的前提条件。
任何一项条件的缺失,都将促使俄罗斯继续通过武力手段解决乌克兰问题。
尽管《柏林宣言》的实施难度颇大,但特朗普推动俄乌停战的决心却已显而易见。
对于美欧而言,对乌克兰的投入已远超预期,且这种投入并未带来实质性的回报。
经过三年的高强度“投资”,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都已感到力不从心。
更为关键的是,对于美国而言,中国的战略地位已超越俄罗斯。
美国需要一个强大的俄罗斯来制衡中国影响力的扩张。
同时,为了维持对欧洲的控制,美国也需要为欧洲“树立敌人”。
只有保持俄罗斯的强大,美国才能继续牢牢掌控欧洲。
正是基于这一逻辑,特朗普在尚未正式上台之际,便竭力推动俄乌停战。
《柏林宣言》虽与这一逻辑有所契合,但也存在分歧。
欧洲国家并不希望看到一个过于强大的俄罗斯。
因此,《柏林宣言》实则是美欧在俄乌战争问题上利益博弈后,欧洲做出妥协的产物。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观察者网、环球时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